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02)1610

司马懿活了73岁,他为何到70高龄才夺权,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220年,司马懿盼天盼地的终于盼到了曹 *** ,这下,他不用时时刻刻紧盯着曹操了,担惊受怕的日子到头了,他司马懿的春天也该来了。

曹 *** 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一切,成为了汉朝新的魏王兼汉朝丞相,在其中给予过曹丕帮助的,曹丕都统统地回报了他们。作为曹丕心腹司马懿所获得的奖赏更是丰厚,升官晋爵,一样也没少。

在升官方面,司马懿在曹丕手下做事情,曹丕可不像曹操那样,天天怀疑司马懿要反他的曹魏,他视司马懿为他政治方面的得力助手,所以在升官方面,司马懿先是做了丞相府的长史,不久又做了督军御史中丞,前者是曹丕的秘书,后者就是曹丕的眼睛。

在晋爵方面,异性爵位也更高封侯,由于司马懿只能亭侯,所以曹丕只能给他封到亭侯而已。

待遇方面曹丕是给足了,给马儿吃好料就是为了让马儿跑得快,曹丕虽然是信任司马懿才给司马懿这些奖赏,但同样也是需要司马懿去做事的,当然,这事情肯定是少不了的,看这不菜登上魏王的宝座嘛,曹丕连着那些大臣想的,就只有一件事,快当皇帝!您就是天命之子!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也难怪大臣们不这么想,现在的汉献帝像个乞丐一样,很难让人不相信汉室是不是将亡。而曹魏现在是如日中天了,魏取代汉不应该是天命之选吗?而且,魏取代汉室,虽然直接的受益人是曹氏,但他们也受益匪浅啊,这种白送上来的便宜,不占那是白不占。

正月下旬曹丕登上魏王宝座,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大汉到处都在传一件事,那就是魏王将要取代汉称帝了,这事似乎大家都认可了,因为也有不少人看到了汉献帝那副模样,大汉既然已经如此颓废,那现在这么强大的魏国取代大汉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嘛,至少魏地的百姓和官员里是这么传的。

在中国古代,敦请劝说某人登上九五之尊,有一专用名词,即所谓的“劝进”。劝进者是真心真意地劝,被劝者则是假模假样地推辞,于是便有一劝,二劝,三劝之类的滑稽闹剧出现。至于要劝多少次,被劝者才“俯允众意”,那要看被劝者的性格而定。生性干脆者,劝一次也就可以了,像后来的孙权就是如此。

曹魏称帝还是需要一个由头的,这个由头当然好找,随便找一个曹魏朝堂上的官员也就写出来了,但曹丕这个人,还是喜欢做表面功夫的,有人劝了他好几次,他都推辞了,但他是真的想推辞嘛?不,只是理由还不够好,而且他没有满足那份虚荣心。

理由要如何才算好?虚荣心又由谁来满足呢?这一切的答案都在大臣们的劝进中了,而作为“标准答案”的司马懿的劝谏只能说作为决定性的一环。

在这场劝进大合唱中,最早劝进曹丕称帝的,是一个不出名的官员,同时他以前也不是曹丕党,和曹丕不亲近,只是现在曹丕要称帝了才来临时抱大腿的,当然,这种献殷勤的人是没什么好结果的,曹丕没有报复这个人,但他的进言就在这次群臣的进言中被淹没了,不过相较他的勤快,有些人的锲而不舍看上去更可怜一些,尚书令桓阶劝进一共五次,可以说,几乎是他有机会就在劝进了,如此锲而不舍的人,曹丕也就把看看他怎么夸自己的而已,也就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像是太史丞许芝,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列举了十大方面的征兆,来说明魏受汉禅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包括谶纬书中什么“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之类影射“魏”字的假话。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和御史大夫王朗三位元老,所上的表章又另辟蹊径,专在粉饰曹丕本人方面下功夫,说是“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勤恤民隐,视之如伤;惧者宁之,劳者息之;寒者以煖,饥者以充;远人以德服,寇敌以恩降;迈恩种德,光被四表;稽古笃睦,茂于放勋;网漏吞舟,弘乎周文”,把曹丕说得天上才有,人间绝无,比那尧(即放勋)、周文王还要伟大。

谁还不爱听夸赞呢,但这些夸赞之言到了这种时候却往往没什么作用,而真正起作用的,要让真人才来写。

还记得嘛,司马懿在当文学掾和中庶子的时候,认识了一批朋友,这批朋友就是当初世子党争中曹丕的支持者,这场劝进大戏自然有他们的戏份,陈群,是这一群人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后来九品中正制提出的重要角色,他在这次劝进中,进行了两次劝进,作为未来颍川郡陈家代表人物,他的劝进肯定是不差的,在长期与曹丕的相处中,他肯定也知道曹丕这次到底想要什么,但是,他这次一共劝进两回,每一次虽然曹丕也都爱看,但还是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时候,也就是司马懿,他出手了。

司马懿在曹丕手下其实也是有党派的,跟他一块的大概也和当初在曹丕身边的人有关,他现在升官了,那些人也高升了,以他的身份,他也不方便再和那些人一同劝进,所以他选择了他现在的手下,司马懿现在是督军御史中丞的身份,这个身份是监察文武百官的,他下属与他一定是同一条船上的,所以,他找到了他的四位下属,与他共同劝进表章。

虽然司马懿的劝进来的不是最早,最多,更好听的,但司马懿劝的,是时候,这个时候的曹丕漂亮话也听够了,要说他现在想看什么,那一定是中规中矩,能深入他心的表章,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好的表章,他司马懿的最关键。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司马懿劝进采取的是中庸之道,因为他本身是一位实干型的人才,他看不起,也不愿意去当这个马屁精,而且以他和曹丕的关系去看,他根本不需要当什么马屁精,所以他既没有多次去劝进也没有写那么肉麻的词,最多跟曹丕说了句:您现在不上位我心中难安这类话。总之,对于给曹丕的劝进,是不能夸大的,曹丕自己也知道夸大了是个什么后果,而司马懿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原因,才最终成为劝进成功的那个人。

十月二十九日辛未,曹丕在许都南郊的曲蠡设坛告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元黄初。事实证明:司马懿在劝进时采取中庸之道是非常明智的,他既没有把自己降低到马屁精谄媚鬼的行列,同时又没有给曹丕造成恶感。相反,曹丕称帝后对他愈加信任,特别提升他为侍中兼尚书右仆射,与尚书令桓阶、尚书左仆射陈群,共同负责尚书台事务。而那些原来与曹丕关系疏浅的官员,如左中部将李伏、太史丞许芝,尽管劝进劝得最早最动听,依然没有得到重用。

不久,尚书令的去世让曹魏的国内的政权再度发生了改变,由于曹丕对于陈群与司马懿的重用,原本曹丕所重新设置为分散相权的三公已经被完全架空,而现在司马懿和陈群像是正副丞相一样。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这年发生了两件事,两件都和司马懿有关系,之一大将陆逊,在夷陵的猇亭(今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一战大破刘备数万精兵,彻底消除了西面的威胁。四个月后,暗自得意的孙权与曹丕翻脸决裂,改元“黄武”自立,临江拒守。曹丕至此才意识到自己被对方蒙骗了三年之久,不禁怒火中烧,于是锐意亲征伐吴。第二,曹丕这年遇到了一个他讨厌的人,他把这个人杀了。

之一也就是曹丕没吃过他爹当年在赤壁吃的亏,不知道孙吴既占地利又占人和,他在打到了长江北岸才知他奈何不得孙吴,只好退兵。

第二呢,好巧不巧,这个人是司马懿的恩人,对司马懿是有一定的知遇之恩的。这个人叫杨俊,杨修的兄弟,杨俊其实当初没参加世子党争,但还是没能逃过死亡的命运。

当时,杨俊在南阳当太守,曹丕刚好路过南阳,他突然想起来南阳太守是杨俊,又想起杨修的事情,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就找人把杨修抓来,要杀杨修,可杨修于司马懿有恩啊,司马懿本来是个十分能忍的人,但这次也他出头了,然而曹丕最后还是强行杀了杨俊,并放言,杨俊和他曹丕,只能活一个。

一方面是主子,一方面是恩人,司马懿其实更愿意让恩人活下来,但他不好说,立场和身份都让他不好说,但他对于曹丕从此以后是个什么态度,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改变。

曹丕这一退兵,他就没准备再返回朝堂上做正事了。曹丕本来就是贵族出身,文人气息极重,特别喜欢游山玩水,可能在征战的时候,他也看到了这大好河山,只是介于战事在即,不好动身去看看哪山水,既然目前伐吴无望,那还不如到处游玩,看看他手中江山是何模样。

但他毕竟是个皇帝,皇帝不在帝国的位置上,终究是有问题的,他必须有理由,而且帝国必须有个人帮他看着,然而这两个问题对于曹丕来说都是很好解决的事情,一就是说,他可以说自己是为了伐吴做准备,二就是,家里不是还有陈群和司马懿嘛,他只要不死,那俩就不能造反,而且,司马懿可是大大的忠臣啊。

于是,司马懿手上的权利再次迎来了一波膨胀。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司马懿这次要做的位置是帝国的抚军大将军,这个位置真可以说,皇帝不在,他就是帝国的一把手,但如此巨大的权利要交付司马懿身上,司马懿还是保留了当初对于曹操的谨慎,毕竟他也知道,眼前这曹丕也不是什么善茬。

在曹植找到司马懿让他坐这个位置的时候,司马懿再三推辞,当然,他肯定不是不想要这个位置,只是说,有时候姿态还是要做一做的,曹丕也是精通此道的高手,他当然知道司马懿是做做样子,想要肯定是想要的,但他还是对这种行为很受用,所以,他跟司马懿说:真不是我想偷懒,我太累了,我现在一个人工作人力有点不够,需要一个人帮我,我看你就不错,你看,你是不是就坐上这个位置呢?

大家都是客套两句,司马懿的目的也达成了,曹丕话也说到这个分上了,再说开些其实就是不给曹丕面子了,曹丕可不是什么纸老虎,他虽然不及他爹,但跟他爹也差不到哪去了,所以司马懿很知趣地接受了这个位置,而这,也是司马懿掌握曹魏集团除了皇帝以外更高权力的一次。

魏文帝黄初六年(225)炎夏时节的许昌,赤日如火,溽暑逼人。在城南抚军大将军的私邸内,司马懿满面倦容,躺在卧榻之上养神。府邸内外,一片寂静。

司马懿的身体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弱了,他也有些扛不住这样高强度地工作了,但他还是不得已的要继续做下去。曹丕自从出去游山玩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国事基本就是司马懿在替曹丕操劳,除此以外,司马懿还要负责他原来的工作,而且因为曹丕嘴上说着要去打仗的原因,军费实际上是没有断过的,所以,这些时间的劳累,让司马懿都受不住,他终于是病倒了。

其实说,司马懿的病也只是简单的积劳成疾,并不是很重,有些头晕想睡觉,但又睡不着,折磨是真的折磨。

在司马懿生病的时候,他的结发夫妻张氏,同时也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母亲张氏,前来看望过司马懿,司马懿如今只嫌恶这个糟糠之妻,所以对张氏也没什么好感,张氏却因此寒了心,毕竟当初司马懿还装病之时,就是张氏在照顾司马懿,甚至当初那个差点暴露司马懿的丫鬟也是张氏处理掉的,老夫老妻如今这样,张氏也觉得自己没什么活头了,便欲寻死,然而她这一动作,就惊动了两个儿子,他们威胁司马懿,让司马懿给他的妻子道歉,否则他们便也随母亲而去。

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人才,是未来司马一族的顶梁柱,司马懿是不舍得他们两去死的,但张氏的死,那司马懿一点都不在乎,但看在两个儿子的面子上,司马懿还是选择了与张氏和好,只是对张氏冷淡了许多。

虽然身体不好,但是说,对于事业和皇帝的托付,让司马懿带病上岗,他可还记得,皇帝走之前,多么大振旗鼓,明明都要走了,还回来跟他说“我担心后勤和朝内之事,所以将这些大事委托给你。曹参虽多有战功,但是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才更为重要。如今你留守后方,使我无西顾之忧,这可行吗!”

这番比喻对于司马懿的赞扬是非常高的,所以即便在病榻上,司马懿想到这番话也还是能带着病去办公的。

位列帝国二把手的司马懿知道,他现在的权利是曹丕给的,就算曹丕杀了他的恩人,他所坐的位置,明确在警告他现在更好不要有二心。

226年,还在外面旅游的曹丕在一直羡慕汉献帝在许都办公的情况下,想要迁都许都,但其实当时魏国有四都,四都就是方便皇帝的,不过现在皇帝想要迁都,倒也没什么办法,迁都迁吧,大不了累点嘛,但就在这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曹丕准备回许都的那个城门垮了,这一下让曹丕吓住了,只好放弃了回许都,准备先回洛阳。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曹家,不是一个长寿的家族,曹丕时年也40了,虽然这么说不好,但确实按曹氏早死的设定,曹丕也该死了,也的确,这年,曹丕死了,甚至他的四十岁是曹氏第二长寿的。

在回洛阳的途中,曹丕突然染病,五月初,曹丕的病就更重了,他现在只能考虑一件事,就是他的后事。

曹丕是有孩子的,他的嫡长子21一岁,从他成为皇帝开始,就一直没有被立为太子,这是因为他妈。虽然曹丕很爱甄皇后,但曹丕后来还是一怒之下赐死了甄皇后,也就是这一赐死,太子要不要给21岁的嫡长子就有了疑问了。

面子上过不去啊,曹丕把人家母亲杀了,然后,他还给他这个儿子赐予太子的位置,人就算不明着议论这种事情,在人心中,他这一下子格局就小了啊。

但事到如今了,他都要走了,没办法,他只能立这个孩子为太子,而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曹叡。

曹睿这个太子立得挺突然的,对于曹睿来说他没有准备,对于曹丕来说也是无奈之举,他哪里想得到,他这么快就要升天了呢,他本以为他能一直活到统一三国呢,可现在他既然要死,就给继承人留点东西把,怎么说呢,至少教会他怎么当个皇帝吧,二十一岁也没摄政,怕不是他一死那些大臣就要随意蹂蹑皇帝了。

所以,史上最豪华之一的辅政大臣阵容,出现了。

首先是军权代表,这是曹家自己人,曹休,然后是政治代表,曹丕生前心腹司马懿,最后是与司马懿搭配了多年的陈群。

曹丕在刚搭配完辅政大臣阵容之后,马上就跟自己那个在政治上没什么经验的儿子说:“这是你爹我给你搭配的黄金阵容,谁要是说他们坏话,你就小心那个人。”

一个帝国的首脑是皇帝,群龙无首那一定会出乱子,有些乱子是来自外部,有些乱子则是来自内部,此时司马懿虽然刚刚接受辅政大臣之位,但帝国内部的风起云涌也即将开始。

曹丕死了,孙权听说了这个消息,他认为这是个好事情,虽然之前曹丕想要打孙权被打退回来了,但那是仗着长江天险,你要说孙吴和曹魏硬碰硬谁赢,这可真不好说,但成功率来说,应该还是曹魏要高一些,而现在曹丕刚死,这是个机会,是他们吴国反攻的机会。

孙权的想法是对的,因为,就在曹丕死的两个月前,还死了一个对于魏国很重要的人物,而他也是壮年而死。

夏侯尚,夏侯氏和曹家一直是亲家,从曹操开始,曹魏的军事政权就是由夏侯氏和曹氏所掌握的,而曹丕刚死,魏国群龙无首,夏侯尚同样也已经在不久前逝去,现在魏国哪来的将才可以防住他们这一次进攻呢?

孙吴这一次进攻的阵容非常猛,孙权亲自上阵,同时上阵的还有张霸和诸葛瑾,这诸葛瑾正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那不用说,诸葛家家学丰厚,诸葛瑾自然也不是什么无能之人,所以,孙吴这一次是势在必得了。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人,司马懿。

司马懿几年前随着曹操打过一些仗,他是有军事才能的,只是政治才能更佳,再加上近几年曹丕一直把他放在后方做后勤,所以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便被孙权忽略了。

孙吴来犯,司马懿请战,一战退孙权,败诸葛瑾,杀张霸,将孙权军杀退回了江东。

十二月,凭着军功,司马懿成为骠骑将军。

曹丕的死,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连魏国内部也出了问题,而问题正出在曹叡身上。

前面说过,曹睿和曹丕其实是有矛盾的,曹丕在年轻的时候喜欢曹叡母亲甄宓,但后来却因为一些事把曹睿的母亲给赐死了,曹睿对此一直是怀有怨意的。曹丕在世时,他不好表现出来,现在曹丕离世了,坐在皇帝位置上的人又是他,他就要对此发泄一下了。

曹睿本身对辅佐大臣的安排不满,同时,他对父亲安排的 *** ,终于是让曹丕原本的安排出了岔子。

司马懿低估了曹睿的手段,曹睿一上台,就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他们几位辅政大臣调往边境,明着是升官,实际上却是让他们远离朝政中心,降低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好方便自己尽快掌控朝政。

在曹睿刻意的压制下,终曹睿一朝,司马懿都没有造事的机会,或者说,那时的他还没有想要造事的念头。

司马懿是个求生欲很强的人,他有野心、有能力,一个稳字贯穿了他的一生,当别人在思考如何建功立业的时候,他却在装病保护自己。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司马懿在70岁的时候起兵,更多是一种偶然性的事件,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是把他逼到了险境,他是不会采取极端的手段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2592.html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的相关文章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韩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韩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

孙权差不多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孙权差不多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绝对有道理。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短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长最终完成了功名大业。三国时期,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有些历史名人,根本没有...

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是什么级别 这个官职权力很大吗

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是什么级别 这个官职权力很大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年羹尧从大将军被贬为杭州将军,这是属于什么级别?有多大权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三年(1725年)名将年羹尧与雍正君臣失和,被从抚远大将军和陕甘总督的职务上改任为杭州将军,因此都认为年羹尧属于被雍正贬官了,其实年羹尧出任的杭州将军从官级上来说...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康熙能够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什么做不到除掉曹操

康熙能够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什么做不到除掉曹操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杀掉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与曹操没有可比性,而汉献帝与康熙帝处境也不同。鳌拜与曹操没有可比性首先,鳌拜曾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在顺治主政时,鳌拜、索尼等人就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而...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赵国将相失和的时候,廉颇瞧不上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并没有什么功绩,仅凭一张嘴,一阵巧言令色,就当到了宰相的高位,而且排位还在他廉颇的前面。廉颇觉得自己为国带病作战,出生入死,最后竟然比不上一个卖买嘴皮子的。所以扬言说,...

汉朝皇帝那么多 汉武帝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汉朝皇帝那么多 汉武帝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汉武帝能在汉朝历代帝王中脱颖而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很出名,可以说几乎是和秦始皇齐名。但是汉朝的皇帝很多,为什么大家认为只有汉武帝和秦始皇齐名呢?细看汉朝的历史可以看出其实几代汉朝的皇帝都对待政务都很励精图治,像刘邦和项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