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04)1730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

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到丞相高位,执掌东吴兵权二十余年,期间为东吴抵御蜀汉、曹魏等强敌来犯,立下汗马功劳。

即使不认他的功劳,也不能忘记他的苦劳。

而且,陆逊本就是孙权上位后,才开始提拔和培养出来的将领,就连他的婚事,都是孙权指定的,《三国志·陆逊传》中记载: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权以兄策女配逊……

毫无疑问,陆逊算是孙权亲自提拔起来的嫡系,可孙权到晚年时为何要狠心对待陆逊?

从表象上来看,是陆逊深度参与进了东吴的继承人之争,跟孙权有了分歧。

不过,表象毕竟是表象,我认为,孙权跟陆逊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是东吴政治势力集团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孙权不放心了。

本文就专门聊聊这个事,聊聊孙权晚年为何看陆逊不顺眼的真正原因,以及陆逊之子陆抗,明知道父亲是被孙权气死的,为何还要死保东吴政权?

一:东吴早期政治结构的组成

谈陆逊跟孙权的矛盾,需要先了解东吴集团的政治势力结构的组成部分。

早在孙策初创业,谋划江东时,其麾下的将领和谋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孙氏宗亲和家臣。

当时,跟孙策一辈的兄弟们年纪都还不大,孙氏宗亲中能给孙策帮上忙的,主要是孙坚的弟弟孙静。

而家臣,主要是指很早就跟随孙坚一起东征西讨的那一批将领,著名的有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

其二是孙策创业期间,陆续招揽的人才,这些人才都非江东本地人,或因战乱躲避到江东,或主动投靠孙策。

他们在未来的东吴政治架构中,可以被称为外来派。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周瑜、张昭、太史慈、周泰、蒋钦等。

这两大派系,就是东吴政权最早期的政治势力结构组成。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孙策虽然想以江东为根基,孙家本身也出自江东的吴郡,但孙策生前,却一直不愿意使用江东本地人才。

至于原因,不是本文重点,就不做分析了。

东吴政权正式大规模提拔和培养江东本地人才,要等到孙策死后,孙权上位。

二:孙权上位后,新的政治结构的组成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任江东之主。

新上任的孙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用人方针,在孙权时代,江东的政治势力结构,也有着重大改变。

孙氏宗亲,随着孙权一辈的兄弟们陆续长成,加上孙氏家臣,将继续为孙权主政江东保驾护航。

外来派,也继续在孙权的招贤纳士下发展壮大,鲁肃、诸葛瑾、甘宁等,都是孙权时代投奔江东的。

除上述两大派系外,孙权时代,东吴政治势力结构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孙权开始大力提拔和培养本土派。

所谓吴郡四大家族顾、陆、朱、张(孙家也是吴郡人),就是从孙权接任江东之主后,才陆续走进东吴朝堂,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新的一大派系。

顾雍、陆逊、朱桓、张温等吴郡四大家族中的代表人物,都是孙权提拔进自己的幕府中的。

从此,东吴集团内的政治势力结构,从孙策时期的二维结构变成了孙权时期的三维结构。

即孙氏宗亲、家臣是一大派系,外来派士人和将领是一大派系,江东本土家族是一大派系。

这三大派系,在东吴跟蜀汉、曹魏抗衡的初期和中期,都一直保持着权力上的平衡。

直到三国鼎足形成,东吴的人才来源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平衡被打破。

三:东吴政治势力架构的平衡为什么会被打破?

在孙权执掌江东时的初期和中期,天下形势并不明朗,天下间的人才流动性也比较大。

北方战乱不止,导致好多北方的士族和人才南下躲避,分别去了蜀中、荆州和江东。

还有一部分士族和人才,是因为不喜欢北方的那些诸侯,所以南下寻找别的机会。

因此,至少在曹操一统北方前,江东的外来派人才是不缺乏来源的,有不断的补充。

但随着三国鼎足之势的形成,人才的流动也停止了,该投曹操的,该投刘备的,该投孙权的,已经基本固定化了。

比如,北方的人才在诸侯纷争停止后,基本不会南下了,就地被曹魏政权消化了。

由此,东吴政权中的外来派势力开始萎缩,没补充嘛,自然越来越弱小。

同时,孙氏宗亲和家臣这一派系的力量,也在萎缩中。

孙氏宗亲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孙权并不敢特别放心使用,大凡君主都会有这样的顾虑,不能苛责孙权。

孙氏家臣随着老一辈的老迈和故去,下一辈的不成器,也没有了早期的辉煌。

特别是这些家臣们的家族都不在江东本地,儿子不成器,想找个族侄出来接班,都找不出来。

比如,孙策部将邓当死后,其部曲就是被小舅子吕蒙继承。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这两大派系的力量在弱小中,唯独江东本土派的力量却在不停发展壮大。

江东本土家族扎根在本地,族中人口多,出现人才的几率也大,他们又通过互相联姻形成政治联盟。

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江东本土派发展到孙权执政晚期时,几乎快一家独大了。

最明显的事实是,顾雍为相十九年的同时,陆逊也掌军二十余年,顾雍死后,陆逊接任丞相,他们已经挤压的其余派系只能待在山脚下。

孙权精心打造的三维政治结构的平衡被打破,孙权担不担心?他肯定担心。

所以,孙权晚年横看竖看,都看以陆逊为首的江东本土派势力不顺眼,打压是必须的。

这才是孙权气死或逼死陆逊的根本原因,即使陆逊没有参合孙权的继承人之争,也会被孙权强硬的打压。

孙权临终前,指定的托孤大臣中,领衔的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以及孙氏宗亲中的孙峻。

包括其余辅佐的几人中,属于吴郡四大家族中的人一个都没有,这就是孙权意志的体现。

孙权晚年就是要打压被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江东本土派势力,至于有没有什么后果,他死后也看不到了。

四:陆逊的儿子陆抗为何依旧死保东吴?

陆逊死后,陆家扛鼎的是他的儿子陆抗。

陆抗后来也成为东吴最后的顶梁柱,生前一直竭尽全力,力保东吴不被晋朝灭掉,直到他死后,东吴才被晋朝消灭。

按理说,陆逊被孙权气死,陆抗不可能对孙权及其政权没有一丝芥蒂,哪怕孙权曾当面向他表示过忏悔,《三国志·陆逊传》中记载:

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这种政治姿态的真实性,陆抗还是看得出来的,要说他不恨孙权,绝对不可能。

可陆抗为何依旧死保东吴政权?即使父亲陆逊是被孙权气死,即使他看得出来,东吴末代君主孙皓不是个明君,他也不愿意投降晋朝?

其实,原因无非就六个字,即“无东吴,无陆家”。

虽然孙权气死了陆逊,可陆抗也明白一个道理,陆家的权势是依附在东吴政权上面的。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在孙权提拔吴郡四大家族前,谁知道陆家啊?陆逊的祖父陆纡,只做过城门校尉,陆逊的父亲陆骏,不过是个九江都尉。

没有孙权及东吴政权的存在,陆家人想当大将军?想当丞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晋朝要是灭掉东吴,北方士族们是不会允许江东本土家族继续掌控江东地方的大小事务的。

包括陆家在内,江东本土家族在原东吴地域的位置,全部会被北方士族替换掉。

他们运气好,不被晋朝追责,也就是做个地方普通豪强,一朝会被打回到当初孙权执掌江东之前。

东吴灭亡后,陆抗的四子陆机、五子陆云,以及顾雍的孙子顾荣想入仕晋朝,都需要主动北上洛阳去展示才华和攀附权贵才行。

这要是东吴还存在,他们需要这么势利吗?

这就是陆抗明知道父亲被孙权气死,陆家被打压,可他在东吴被晋朝攻打时,依旧死保东吴的根本原因。

东吴政权存在,陆家就算被打压,权势和地位依旧能保证,东吴不在,就只能看晋朝权贵的脸色了。

陆抗病死后,他的长子和次子也都为东吴战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3089.html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的相关文章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提前退位,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古代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在位时期的父亲或者是退位的老皇帝,太上皇名义上至高无上,比皇帝还还要尊贵,实际上并无半点实权,而且有的太上皇甚至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与囚徒无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自愿成为太上皇的男人——清朝...

王翦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翦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在古代,功高震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大臣们忌讳的话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潜在的规律,历史上那些皇帝们与开国功臣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悄悄地发生着质变,是什么呢?依靠着出生入死的功臣们帮忙上位的那些皇帝,当登上宝座的那一刻,就开始怀疑起自己身边的臣子们,并且疑...

杨戏:蜀汉时期官员,性情简略,但对故友忠实诚恳

杨戏:蜀汉时期官员,性情简略,但对故友忠实诚恳

杨戏(?-261年),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期担任督军从事、相府主簿。受到大将军蒋琬的器重,历任护军、监军、建宁梓潼二郡太守、射声校尉。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酒后对姜维有傲弄之言,坐罪罢免。景耀四年,去世,著有《季汉...

陈式最后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陈式最后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和陈式等四将取箕谷而进,诸葛亮派邓芝传令,让他们不可轻进,以防止魏军埋伏,但是,魏延和陈式不听诸葛亮的命令,陈式带领五千兵马出箕谷,结果,因为擅自进兵,导致中了埋伏,五千兵马只剩下四五百人。后来,诸葛亮怕陈式生变,还派邓芝善言...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

在执政期间,李沆有哪些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在执政期间,李沆有哪些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

关羽如果和张飞进行单挑的话 两人谁最后会获胜

关羽如果和张飞进行单挑的话 两人谁最后会获胜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关羽和张飞单挑,谁能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和张飞,在三国正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万人敌”,在演义中更是屈指可数的超一流猛将。如果关羽和张飞两人单挑,谁更厉害呢?有人嗤之以鼻,说关羽和张飞是结拜兄弟,与大哥刘备同吃同住同睡,两人好得和一个人似...

冯拯: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冯拯: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冯拯(958-1023年),字道济,长乐信都人,出生于孟州河阳人,北宋时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起家大理评事、峡州通判。淳化年间,拥戴许王李元僖,坐罪贬官。宋真宗即位,负责枢密院的事务,授参知政事,迁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初年,参与封禅泰山,从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