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也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舒县人。他在年少时就十分喜欢读书,之后在担任郡县官吏时受到提拔,汉景帝时期他担任蜀郡守,成为了蜀地的“更高长官”,而他自己也把心血倾注给了这一方土地。
文翁来到蜀地之后见民风落后,便打算诱导教化,亲自挑选了10余名聪敏有材者把这些人当作未来教师培养,随后将他们派到京城,有的随博士学习,有的学习法律,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苗子派往京城学习,如此培养人才,恐怕是从文翁开始的。在此以前官员是举荐的,科举考试制度是隋以后才有的。这些人回到蜀郡之后,一部分人做了先生,还有一部分出任了属地各地的要员。奠定了巴蜀好文雅的优良传统,史称文翁之化,开启了蜀学的重要源头。
为了更好的提升属地的文化教育水平,文翁创办了历史上最早的公办学校,在修建学堂的同时他又筑有周公礼殿,教授学生儒家礼仪。免除了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青年学生的徭役,还经常选出一些学生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做事,每次自己外出巡视时,都会让他们随行,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当地的吏民见到之后不仅主动要求学习还有一些商人、富人更愿意花钱让子弟入学读书,蜀地的民风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文翁创学的这一举动在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汉武帝在继位之后也开始大力推广兴学的作法。
不仅如此文翁还在李冰之后再书中大兴水利,史书上记载着穿湔江口, 溉灌郫,繁田千七百顷,虽然只有短短十三个字,事实上文翁兴修的水利工程并不轻松。文翁把都江堰流域扩大到成都平原北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拓展,让四川农业很快的发展起来,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这也弘扬发展了大禹、李冰以来蜀地优秀的谁文化传统,文翁清正仁爱、举贤兴教、励精图治,深受蜀地民众拥戴,在逝世后,当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岁时祭祀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