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谯周都有哪些弟子?他们结局怎么样
谯周,字允南,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巴西西充国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谯周,熟悉三国历史的都知道,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劝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因此,很多人评价谯周卖国种种,刘禅该不该投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聊聊谯周的三个学生:陈寿、李密、罗宪。
《三国志》作者——陈寿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更高的四部史书。研究三国历史,最有价值的资料就是《三国志》了。
《陈情表》作者——李密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相信大家都对我们学生时代背诵过的《陈情表》印象深刻,李密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孝敬甚笃,名扬乡里。师事学者谯周,初仕蜀汉,拜为尚书郎。蜀汉灭亡后,参见晋武帝,召为太子冼马,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呈递《陈情表》竭力推辞。
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李密的《陈情表》短短几百个字,那种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其中忠孝两难全的纠结与无奈,让读者感同身受,真情流露之下,让人读罢潸然泪下,越到中年感触越深。
西晋开国将领——罗宪
陈寿、李密的名字,大家或许不陌生,但罗宪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但罗宪的功绩也很显赫。罗宪字令则,十三岁时便能写文章,很早出名。师从谯周,谯周的门人称他为子贡。罗宪正直诚实严整;待士不倦怠,轻财好施舍,不经营产业。
罗宪在蜀国灭亡之际,显露出了过人之处。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后,罗宪接受刘禅的命令投降魏国,坚守永安,当时吴国得知消息后蠢蠢欲动,派兵虎视眈眈。面对极度混乱的局面,罗宪坚守永安,先将步协打得大败,后抵挡住陆抗六个月的猛攻。
谯周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陈寿、李密、罗宪、文立等蜀地士子,大都拜当时蜀地大儒谯周为师。而且这些人往往都是先在蜀汉做官,蜀汉灭亡后,他们跟随投降曹魏,最后成为西晋的官员,并做出一番功绩。
谯周作为蜀地的大儒,后世有“蜀中孔子”的评价。他的弟子们很多都被比作孔子的贤弟子,比如文立被比作颜回,陈寿为游夏,罗宪为子贡。蜀汉期间,谯周的官职只是劝学从事,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看出,谯周就是一个大儒,主要任务就是教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