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公孙衍后来为什么会合纵反秦?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7-30)390

公孙衍后来为什么会合纵反秦?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秦国崛起道路上的绝大部分顶级“头脑”都是外来者,而且基本上来自魏国。其他的如商鞅(卫国人,但是魏国培养的人才)、张仪(魏国贵族后裔)、范雎。。。。。。没有这些人,秦国就不可能强大,更没啥统一六国的机会。

但这些外来人才,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在秦国善终的,反目成仇的情况倒是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就是公孙衍。究其原因,可以归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本就是利益的合作。

公孙衍后来为什么会合纵反秦?

话说春秋战国以来,虽然各国的对立趋势越来越严重,但在法理上而言,大家都是周王室的诸侯、周天子的臣民;从文化、思想层面来说,都归属于华夏文明圈。所以,各国的战争、兼并,根本上来说是不同贵族群之间的利益争夺,并不类似于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大潮,在贵族阶层之下、普通百姓之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起起源于传统的“士”,但早已下沉、扩大化的知识分子们。考虑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以及人们对更优越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千年一见的历史大转型时期,如果没能把握契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身利益,那可真叫追悔莫及。

因此,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大环境下,士人们无不寻找机会、一展雄心,孔夫子尚且长年累月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那个时代的人才没有国别属性,而是共同被摆在“周王朝”这个大盘子中。

但问题在于,传统的世卿世禄制根深蒂固,是否有诸侯能够做到下沉权力系统、吸纳非贵族圈的精英人才为己所用?

首个吃螃蟹的是魏国。

魏国的诞生,是士大夫篡位的结果。所以在三家分晋后的阶段,旧贵族被推翻、新贵族正在形成,韩、赵、魏的贵族势力相对薄弱。魏国还有个特殊优势,君主极为开明、进取。魏文侯、魏武侯父子俩在位共计半个多世纪,他们励精图治,致力于富国强兵,内废公族、外务兼并。

为了支撑这一宏图,魏国的君权逐渐与宗法制高度脱钩,官员的任用不再依据世卿世禄制,而是量才录用、打破阶层束缚。比如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翟璜争相”典故透露,翟璜先后向魏文侯举荐了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李悝等人才,而魏文侯之弟魏成则推荐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大儒为帝王之师。

吴起担任河西郡守、西门豹为邺城令,两大重镇的更高长官都由平民阶层的人才出任;吴起是卫国人,乐羊则是宋国人,两位手握兵马的魏国名将都是外来户,可见魏国政治之务实、风气之开明。

公孙衍后来为什么会合纵反秦?

魏文侯开启了君王养士之风。在他的支持下,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大儒在河西讲学,人称“西河学派”;这几位虽然是出世的“不仕派”,但却培养了大量积极入世的“禄仕派”,战国初期最伟大的二位改革家李悝、吴起出自西河学派。

承接这股时代新风,魏国一度成了各诸侯国人才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学习交流、产生思想碰撞,随后付诸于实践,帮助魏国强盛了半个多世纪。

不过,一个家族若富裕太久,子孙后代很容易不把钱财当回事;一个国家若长期人才济济,对个别人物的去留往往不怎么在意。划时代的军事家吴起尚且会被迫逃向楚国,更何况其他一时籍籍无名的才俊?商鞅的出走,标志着魏国步入了大规模人才流失阶段。

而西边的秦国成了魏国人才的首先目的地,原因有三:

其一,不满长期被中原诸国轻视,秦孝公公告天下、许下重酬:“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愿意向各国人才分享利益;

其二,秦国自建国其就在西陲与诸戎杂居,其制度风俗并不完全与中原一样,宗法制相对不牢靠,风气宽松、贵族势力相对较弱,客观上为外来人才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其三,秦国的国力正处于肉眼可视的上升状态,蕴含着无限机遇。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秦孝公起,源源不断的山东各国人才(尤其是魏国)涌向秦国,甚至还诞生了“客卿”这一职务:专门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才,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享受左庶长之爵。

秦国的人才政策威力强劲,商鞅、公孙衍、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这些塑造了秦国制度、左右了秦国发展的政治精英,竟然都非由秦国自身培养。这充分证明,在战国时期,除非那些跟诸侯有姻亲、血缘关系的勋贵,其他人才的国家观是广义的——周天子的所有诸侯国,都是我一展所长的舞台。

当然了,这种观念也是为当时的时代所公认的,毕竟我们几乎在史书中看不到战国人的国别之争。

也正是这样,战国政治、军事人才的流动性极高,也很难谈得上什么忠诚度。

说白了,他们与国君之间就是合作关系,条件合适、环境不错,就待在那干;反之,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他们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有时候甚至会为了扳倒对手不惜坑害所在政权的利益;

而且,同一个人的政治主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围绕所处政权的客观需要而开展。

而且,君王也会视需要进行人才淘汰、更替。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吴起被楚悼王奉为上宾、受命推行变法,但楚悼王死后,吴起死于贵族乱箭之下;

秦孝公手下掌握生杀大权的商鞅,到了秦惠文王时期却被逼的死无全尸;

秦武王期间备受重用的左丞相甘茂,为了躲避同僚樗里子、公孙奭等人的嫉妒、构陷,在率军攻打蒲阪时投向齐国、担任上卿;

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色,玩弄东方六国于鼓掌,但随着秦惠文王去世,他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麻溜地设计跑到魏国当宰相;

范雎被秦昭襄王称为“寡人之叔父”,但在邯郸之战后却郁郁而终。

至于公孙衍,则与张仪于公于私都是对手,他们在秦、魏两国上演了多起恩恩怨怨。

公孙衍是魏国人,但他首次在史书中亮相,是以秦国将军的身份。《史记》称:“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犀首即公孙衍的代称,公元前334年他被升为大良造。公元前332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即公孙衍破坏了各国合纵。但他的大好前景被张仪破坏了。

公元前329年,张仪奔秦,被任命为客卿。下一年,他以连横之策说服魏国投靠秦国,献上了上郡十五县、河西重镇少梁。

看到兵不血刃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秦惠文王大喜过望,提拔张仪魏秦相,并且取代了公孙衍的大良造职务。

于是,公孙衍一怒之下、投奔魏国,从此从事与之前完全相反的事业:推动合纵、对抗张仪的连横。

随后在公元前324年,张仪正在为推动连横四处奔走,公孙衍也没闲着,他鼓动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结盟称王,以联合抗秦,但貌似没啥大的成果;

公元前322年,张仪奉秦王之命前去魏国为相,目的是推动秦、魏连横,而公孙衍则争取韩国的支持,对其予以极力破坏;

公元前319年,张仪回到秦国,公孙衍担任魏相。下一年,他成功推动韩、赵、魏、楚、燕五国合纵,并以实力最强的楚国为首,联合对秦国发起进攻,甚至达到了函谷关。可惜各方各怀鬼胎,出现了“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的结果,合纵失败;

而在公元前313年,张仪献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空手套白狼、山东齐楚翻脸,随后秦国趁机拿下了楚国的汉中郡、歼灭八万楚军。此后楚国元气大伤,山东六国的合纵遭受重大挫折。

也是在这之后,公孙衍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紧随其后推行合纵的是苏秦。虽然在《史记》中苏秦与张仪并驾齐驱,但据考证,公孙衍才是张仪真正的“冤家对手”。《战国策》中,甚至还有《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仪》一章,可见二人的深仇大恨有多严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7/12742.html

“公孙衍后来为什么会合纵反秦?” 的相关文章

王商的一生有何经历?最后的结局如何?

王商的一生有何经历?最后的结局如何?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这一期起源于汉宣帝时期的宫女王政君。王商,西汉外戚、大臣,是涿郡蠡吾人,后来跟随父母迁徙到杜陵。与上一任丞相匡衡的身份相比,王商更最尊贵,他是皇室外戚出身,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汉元帝刘奭侍妃王政君的哥哥,与汉宣帝刘询也是表兄弟,在元成时期地位仅次于大将...

李文忠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都说朱元璋疑心很重,到底是真是假?朱元璋从草根逆袭成明朝开国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他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明初四大案”曾轰动全国,而因这四起案件受到诛杀、牵连的王公大臣就有十多万人。有句话叫“虎毒不食子”,他的亲外甥李...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权社会。这样的集权社会,因为是用高压的办法控制地方,因此,只要朝廷的统治力变弱,地方上就容易造反。中央集权的统治力变弱,一般都是朝廷进入了衰败时期,对地方上无法控制,地方上的诸侯...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乾隆那么能生,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后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清朝的历史一直为大家所熟知。对于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这三代皇帝的治国能力是非常强的,...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帝王庙,里面为什么会有忽必烈?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帝王庙,里面为什么会有忽必烈?

众所周知孛儿只斤·忽必烈是元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正是打败了元朝而建立的明朝,按道理说,朱元璋应该很讨厌忽必烈才对,但是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庙,里面却供奉了忽必烈,可以说,这就是朱元璋超越常人的地方。他唯成果论,只谈功绩大小。显然,在老朱眼里,忽必烈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帝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详...

侯方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侯方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一生数次游历江南,深受江南文化的熏陶。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夏,他赴金陵应试,指点江山纵论天下的豪情及才华横溢的名士风度令江南士人折服。从而名列明末“四公子”,并被推为复社领袖之一。他在江...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所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