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7)460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千年来,张载豪放的性格,聪慧的天资成为美谈,关键是他以一代大儒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以“兵”起家的张载

张载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张载继承了父辈们的爽朗性格。再加上天生的聪明头脑,他便在少年游学时就显露出卓尔不群的态势。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二十一岁的张载因看多了边地百姓的艰难生活和看透了朝廷的“少喜谈兵”之策,愤怒地向当时正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以主管西北防务的名臣范仲淹呈上了自己所作的《边议九条》。

范仲淹的举贤任能,是至今为人所钦佩的。而《边议九条》也让他看到了张载的才能与爱国的热情。于是范仲淹主动召见了张载,与之促膝长谈。不过交谈之后,范仲淹不但没给张载一官半职,让其去前线参战,反倒建议张载回家好好学习,尤其是学习《中庸》及儒学。

二、 为学为官的张载

张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

范仲淹和张载,一个愿意给建议,一个也愿意听。原本想要组织家乡民众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故土的张载,就这么开始了他对儒家经典的苦读。且因为觉得只看儒家的经典还不足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张载还把能搜罗到的道家、佛门的书籍都搬上了自己的案桌。

在苦读十余年后,张载将儒释道融会贯通,以儒学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问。凭借这套学问,张载不仅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苏辙兄弟一同考中进士,还获得了时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及昭文馆大学士的文彦博的青眼。

张载的名声就这么在京中传开。不久后,他还在相国寺设座讲《易经》。也正是在公开讲经期间,张载与程颢、程颐兄弟俩结识,并与之交流了对《易经》的见解。

因为张载对二程评价颇高,二程这才声名鹊起。而张载本人,也藉此找到了突破自己瓶颈的方向,将许多过往研习过的学说放下,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儒学研究之中。他的代表作《易说》,就成书于这一时期。

不过张载虽埋首做学问,但他的心还是与天下苍生紧紧相连的。在突破学问之瓶颈期间,张载也先后在多地为官,留下不少百姓纷纷称道的政绩。且因为与环庆路经略使蔡挺私交颇好,张载还提出了不少军事方面的建议,作了《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经略司边事划一》等策论。

张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

三、 感悟天地的张载

做学问,张载是个肯下功夫的天才。做臣子,张载是个为民为国的好官。因而他的一生理应平步青云。但因为当时北宋朝堂正因王安石的变法而一片混乱,张载的弟弟张戬又得罪了王安石,张载担心被王安石报复,便主动退出了朝堂,回到了老家横渠继续研究学问(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

也正是在这里,张载总结了自己的学说,建立起“关学”,留下了大量著作,以及为人熟知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背后有美学的感性认识和孟子的“尽心”之论。张载认为,人都有感知世界的心,也有感知德性的心。而这二心,后者才是根本。因而张载以为,世人应当用理性认知来思考天地万物。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理学”的重要基本原则。

“为生民立命”,则是张载作为儒家知识分子,对古往今来的贤圣们的步调的追随。从孔孟开始,儒家就是重视百姓的一个流派。而张载所处的北宋后期,又是一个土地兼并加剧,大小边患不断的时代。因而张载的“为生民立命”,不仅是对儒生的倡导,也是对时政的反思。

张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

“为往圣继绝学”,是张载对于继承优秀儒家传统的又一呼吁。在张载看来,自孟子之后,这世上就再也未出现新的真正继承了儒家学说的大儒。即便韩愈、柳宗元等尝试了复兴,但成果“也就那样”。所以张载在家乡创立“关学”,笔耕不辍,为的就是真正继承和发展孔孟之说。

“为万世开太平”,这或许已不再是张载的个人理想或是对儒生们的要求,而是对世上所有人的期盼。古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宋代以前、北宋时,以及北宋以后,社会永远都需要人们去协力建设。“为万世开太平”,这不是哪一个人能真正做到的,却又是每一个人所期待的。

张载作为儒学的推崇者,北宋局势的亲历者,在政治动荡和学术 “乏善可陈”时站了出来,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也许张载至死都在遗憾没能完成“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没能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追求,但他的话流传到了今天,仍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或许我们亦永远都实现不了“横渠四句”的全部内容,但只要我们在不断为之努力,张载大概也会深感欣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9/21230.html

“张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 的相关文章

从取缔门阀到大力推广科举 武则天为什么会这么做

从取缔门阀到大力推广科举 武则天为什么会这么做

武则天为何取缔门阀?为何又大力推广科举制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则天之前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是皇帝轮流做,士族永不倒。不管王朝如何变化,这士族家族总是能够拥有绝对的资源。他们虽然不一定会走上政治巅峰,却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武则天消灭门阀家族,是功...

李隆基为何不念旧情放过上官婉儿?

李隆基为何不念旧情放过上官婉儿?

唐玄宗李隆基,李旦第三子,亦称唐明皇。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隆元年(710年),唐中宗李显暴毙,韦后欲效仿武则天摄政夺权。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自然不允许李唐政权落在韦后之手,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党羽。随后,李隆基不顾宰...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被毒死 慈禧太后为何要这么做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被毒死 慈禧太后为何要这么做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去世之前,为何要毒杀光绪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去世。仅仅1天之后,慈禧太后去世。这是不是太巧了一点,所以,当时就有传言说是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皇帝。但一直没有真凭实据,2008年,科学家对光绪皇帝...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刘邦和吕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们为何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刘邦和吕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们为何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曾经做了一件违背刘邦意志的事情,让刘邦起了杀心,有十几次想直接杀了夏侯婴,但也正是这件事让吕后这个心狠果断的人对夏侯婴充满了感激之情,而这件事正发生在...

刘强为何拒绝称帝?原因是什么?

刘强为何拒绝称帝?原因是什么?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6年6月,尚在襁褓中的刘强被父皇光武帝立为皇太子。在“资性方洁”的老师和“强毅耿直之臣”的悉心教导辅助下,刘强品学兼优,成长为合格的储君,在通往帝位的道路上稳步向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刘强1...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还不知道: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