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曹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9)380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曹爽在尚可抵抗的前提之下,选择了投降,一句“我不失作富家翁”被后世嘲讽至今。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曹爽的确投降得太快了,但凡对峙一下,看看局势发展如何也可以啊,南下许都,整合兵力和司马懿再战也是有机会的,不过他还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实力大减,已无巩固皇权的能力。

虽然曹爽的抉择看似太过儿戏,但去翻看历史记载的话,个人认为,曹爽乃至曹氏的失败,根本上不在于曹爽多么肆意妄为,祸乱朝政,本质上来说,是曹爽想要巩固曹氏皇权,打压实力快速扩张的士族集团罢了。

历史上曹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因此曹爽的失败,实际上是曹魏内部皇权和士族集团的激烈对抗,最后皇权大败,曹爽也自然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众多曹氏宗亲也成为了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的板上鱼肉。

这里要说下,三国乃至后世的两晋时期,恰恰是士族门阀崛起直至巅峰的阶段,九品中正制是令士族门阀快速壮大的根本。

而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最早可以追溯到曹操时期。

《三国志·鲁肃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牍车,从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当时恰逢乱世,百姓流离不断,曹操因为出身不好,所以起兵之初,得不到地方豪强的权力支持,因此,曹操必须会打压代表着地方豪强利益的清议名士活动,但是想要割据一方,又必须要得到地方豪情的认可和支持。

所以说品第之法的雏形便开始出现,曹操专门设立执掌品第之人,用以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自己的核心集团左右人才选拔的过程。

历史上曹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而且必须要说的是,在曹操时期还是主张唯才是举的,因此人才的选拔更多的是看重才能,而非出身,“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所以说曹氏才可以快速统一北方,成为后来三方割据中最强势的一方。

不过在曹丕时期,就变味了。

《三国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彻底成型,世家大族开始完全垄断了官吏选拔之权,毕竟各地的中正官往往就是世家大族的成员,他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自然是首要考量自己利益集团的利益。

很快就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局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对曹魏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各方世家大族通过九品中正制,实力越来越大,更甚的是不同的世家大族通过联姻等手段,首先了利益联盟,皇权的影响力就被大幅削弱了,加之曹丕曹叡时期对宗亲的打压,更是让曹魏宗室无人可以抵挡世家大族的崛起。

显然,曹爽成为辅政大臣,大权独揽的时候,是直面如此局面的,他需要改革,需要找到压制世家大族的 *** 。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於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

历史记载中,曹爽任人唯亲,重用一些不被魏明帝看重的人,而这也恰恰是他的无奈,曹爽主政的时候,就是要对世家大族动手的,既然如此,他就只能用身边的人,这和才能无关,和品行以无关,这是生与死的利益争斗。

而曹爽主政时期,他是发动过对蜀汉的战争,结果大败而归,企图建立军功的计划失败了,不过他想要推行的正是改制,还是很能说明他的心思的。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太傅司马宣王问以时事,玄议以为: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有年载矣,缅缅纷纷,未闻整齐,岂非分叙参错,各失其要之所由哉!若令中正但考行伦辈,伦辈当行均,斯可官矣。何者?

今之长吏,皆君吏民,横重以郡守,累以刺史。若郡所摄,唯在大较,则与州同,无为再重。宜省郡守,担任刺史。

当时司马懿找到夏侯玄议事,夏侯玄明确提出了三点建议,而夏侯玄作为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显然,这也是曹爽的意思。

夏侯玄提出的改制主要集中在前两点,第三点是简化服饰排场,也就是提倡玄学的夏侯玄,反对在";礼";上花费巨大的成本,这个算不上动摇世家大族的利益根基,可以不去考虑,但是前两点就不同了。

简单来说,就是曹爽集团希望整顿九品中正之法,将人才选拔的权力收归中央,而不是各州中正,同时撤销郡一级行政区,精简机构,减少冗员。

可以说这两点对世家大族可谓是釜底抽薪。

一来削弱州中正的权力,将人才选拔之权收归中央,这就是在打破世家大族在官员任命上的垄断,以前上品皆为士族,朝廷能用之人只能从中选取,一旦让曹爽得手,那么其势必大量启用有才能的寒门,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一个寒门组成的利益集团就可以纠缠世家大族了,那样的话,曹魏的皇权也就可以稳固一些了,他曹爽也就不用直面世家大族的威胁了。

同时撤销郡一级行政区,这对曹魏更加有利,秦代实行的郡县制,也是郡县两级,只是汉末随着州刺史级别官员权力的扩大,郡守的职权已经被大幅削弱了,取消这一级,可以让曹魏的政令得到更好的实施。

再者,撤销郡一级官员,可以裁掉众多无用的官员,而这深深地打击了郡望,也就是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因此撤掉郡一级,就是在拔掉各地世家大族的根基。

可以说曹爽借夏侯玄之口告诉司马懿的,那就是对世家大族的正面宣战,司马懿也是老狐狸,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草草地以时机不成熟,缺乏足够有才能的人去实施这个计划为由,拒绝了夏侯玄的提议。

司马懿的言外之意恐怕就是,“你让我自己断了自己的根,别做梦了”。

因此,曹爽想要推行的正始改制显然是不会得到有力推行的,直至高平陵之变,曹魏世家大族自然愿意支持司马懿,曹爽,他们早就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曹爽选择投降,也不是完全糊涂的决定,毕竟他也知道,曹魏各地对于他的支持早就没有了,不知道多少人盼着他死,他想要推行的改制动了太多人的蛋糕,自然也难逃败亡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1608.html

“历史上曹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鳌拜和多尔衮谁的权势更大 两人能相提并论吗

鳌拜和多尔衮谁的权势更大 两人能相提并论吗

对鳌拜可以和多尔衮相提并论吗?各自巅峰时期,两人谁的权势更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多尔衮和鳌拜都是清朝鼎鼎大名的权臣,而且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么如果仔细判断,他们俩谁的权势更大呢?其实无论从地位还是权力来看,鳌拜在多尔衮面前,那都是小弟。我们可以从多个...

卢植:东汉末年经学家、儒将,性格刚毅,淡泊名利

卢植:东汉末年经学家、儒将,性格刚毅,淡泊名利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范阳卢氏先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

管辂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管辂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还不知道: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几乎被秦将白起打到全军覆没。那么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上白起,最后谁会赢?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没有换将,很大...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说起仓慈,也许大家会比较陌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太和六年(232年)的一个冬天的午后,在西方的一个西域小国,一个小男孩莫多娄在大雪中一路狂奔,还没进家门就大喊道:“爹,郡守去世了!”“真的吗?”莫多娄的父亲从屋里一步就跨了出来,惊讶万分。“是的,爹。”莫多娄...

鳌拜被抓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

鳌拜被抓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

在康熙登基之前,鳌拜是当之无愧的能臣、忠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康熙在扳倒鳌拜,处理鳌拜事件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显得非常奇怪。就是他对作为主谋的鳌拜,比较善待,只是把鳌拜抓来关了起来,并没有进一步的打击。后来,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康熙赐予了鳌拜一等男爵,算是给了他一个优待。不过,康熙对鳌...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上台后,囚禁了好几个兄弟,为何只放过了老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放过老十胤?的目的,可谓是“心机重重”。康熙末年,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九子夺嫡”风波,让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主动或是被迫地参与进来。最终,在经过激烈“角逐”后,皇四子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