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昭宗与杨复恭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28)390

唐僖宗是一个相对低调的人,所以他任用田令孜为执政官时,朝野似乎只知有田令孜,而不知有皇帝,杨复恭成为执政官后,基本上也是如此。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但唐昭宗是一个比较好强的人,所以他愿意事事亲力亲为,这样一来,唐昭宗与杨复恭这位执政官之间的矛盾自然日渐增多。

由于与杨复恭不对付,所以唐昭宗认为应该压制宦官集团,这样才可以逐步中兴大唐,所以他试图通过重用朝臣压制宦官集团。

上在藩邱,素疾宦官,及即位,杨复恭恃援立功,所为多不法,上意不平;政事多谋于宰相,孔纬、张浚劝上举大中故事抑宦者权。

这样一来,朝臣与宦官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激烈了。

事实上,唐昭宗后来之所以会在讨伐李克用的过程中功败垂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廷与朝臣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拆台。

如果讨伐李克用胜利了,以张浚为代表的朝臣系统就更加强大,所以在围剿李克用的时候,以杨复恭为代表的宦官系统并没有积极配合张浚,相反还在暗地里不断使坏。

兵未交而孙揆被擒,幽、云俱败,杨复恭复从中沮之,故浚军望风自溃。

按照史书的说法,杨复恭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与张俊之间有极深的私人恩怨。

初,张浚因杨复恭以进,复恭中废,更附田令孜而薄复恭。及复恭再用事,深恨之。上知浚与复恭有隙,特亲倚之;浚亦以功名为己任,每自比谢安、裴度。

实际上,在政治博弈的过程中,私人恩怨永远都是无足轻重的。因为站在政治舞台中心唱大戏的主角看似是某个具体的人,实际上其角力点在集团与集团之间,谁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这种背景下,主角的每一个重要决策,其实都关系着无数追随者的利益,如果一个人真把私人恩怨当成天大的事,那他随时都有可能出局。

张浚是朝臣的领衔人物,唐昭宗又试图通过提升朝臣地位的方式压制宦官集团,这就说明张浚与杨复恭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这是两大政治集团之间在角逐利益,绝非他们两个人的私人感情可以左右。

因为有唐昭宗的支持,所以张浚一度凌驾于杨复恭之上。可张浚虽然获得了支持,却没能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

张浚主持围剿李克用,结果被打得赔了夫人又折兵,导致中央 *** 的军事行动以惨败结束,张浚本人也被踢出了政治舞台。

诏再贬孔纬均州刺史,张浚连州刺史。二月,加李克用守中书令,复李罕之官爵;再贬张浚绣州司户。

在这种背景下,以杨复恭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地位再度提高。

唐昭宗与杨复恭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呢?

唐昭宗和杨复恭之间发生冲突,到底谁是谁非呢?这个很难说。对此,只要看一下晋王李存勖和张承业之间的争斗就能明白。

大宦官张承业成为晋国执政官后,事事都要自己作主,处处都要限制晋王李存勖的权力,说起来就是为了晋国好,绝不是什么私利。

氪大家想想,如果李存勖在当时大造舆论,一个劲儿地打击张承业,最后肯定会弄得晋国越来越衰弱。如果事情真是这样发展的,人们在说起李存勖和张承业之间的谁是谁非时,会怎么评论呢?

我估计人们会说,这全是张承业的错,身为一个宦官,居然敢和自己的君主相争,他能是好人吗?

杨复恭与唐昭宗发生冲突时,肯定也有着高大上的理由:我这是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绝不是为了他的私利。

杨复恭这样做,到底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自己的私利,咱们谁也不知道,甚至杨复恭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杨复恭自己恐怕也认为,自己就是为了大唐的根本利益,绝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但是从这两人相争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我们还是能分析出一点东西的。

唐昭宗上位后,多少有点像明末的崇祯皇帝,所作所为都充满了励精图治的意味,结果却是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糕。

唐昭宗之所以会这样进退失据,是因为他不明白一个道理:晚唐的权力平衡,主要靠宦官、朝臣和军人三足鼎立构成的。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看哪个人不顺眼都行,因为另外两派大概率会帮着皇帝收拾那个人,只要皇帝把支持的天平倒向另外两派就可以了。

最初,唐昭宗通过支持以宰相张浚为代表的朝臣,压制以杨复恭为代表的宦官集团,但是在此期间,朝臣干得非常失败(讨伐李克用败得一塌糊涂),所以这种努力失败了。

后来,唐昭宗又想通过提升外戚的 *** 压制宦官集团,但是遭到了杨复恭的强硬反击。

这件事的大致情况是,唐昭宗的舅舅想当节度使,被杨复恭拒绝了,皇帝这个舅舅在中央 *** 一度很狂妄,惹得杨复恭非常不开心,于是就把唐昭宗的舅舅扔到一个偏远地区当节度使,然后在路上把他暗杀了。

上舅王瑰求节度使, *** 于复恭,复恭以为不可,瑰怒,诟之。瑰出入禁中,颇用事,复恭恶之,奏以为黔南节度使,至吉柏津,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覆诸江中,宗族宾客皆死,以舟败闻。上知复恭所为,深恨之。

这个事件的影响非常恶劣,使得杨复恭与唐昭宗之间彻底失去了转圜的余地。

大家必须明白一点,如果皇帝一心要灭掉某个人,通常是可以实现的,一切就看值得不值得。如果把事情办成“前门驱狼、后门入虎”,那么这事通常就不能做。

不惜一切代价灭掉一个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却使得比较稳定的权力格局倒塌,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政客该干的事。

可杨复恭暗杀唐昭宗的舅舅王瑰,被唐昭宗视为不顾大局的表现:既然你不惜代价要搞事,那么我也绝不会怂,总而言之一定要让你明白,大唐的江山还姓李!

宦官拥有禁军指挥权后,通常会收养禁军将领为养子,这早就是一种风气,在以前也是被默认的潜规则。

但唐昭宗非要在这种事上大做文章:你杨复恭身为执政官,却收养众多禁军将领当干儿子,这是想干什么呢?

杨复恭说,我这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为您效力啊。

唐昭宗表示,如果你想让他们给我效力,为什么会让他们姓杨,而不让他们姓李呢?杨复恭答不上来,索性装聋作哑。

他日,上与宰相言及四方反者,孔炜曰:“陛下左右有将反者,况四方乎!”上矍然问之,纬指复恭曰:“复恭陛下家奴,乃肩舆造前殿,多养壮士为假子,使典禁兵,或为方镇,非反而何!”复恭曰:“子壮士,欲以收士心,卫国家,岂反邪!”上曰:“卿欲卫国家,何不使姓李而姓杨乎?”复恭无以对。

在这种背景下,唐昭宗开始穷追猛打,他不断提拔杨复恭的一个亲信将领杨守立,并且赐名为李顺节。

杨复恭的养子天威军使杨守立,本来姓胡,名叫弘立,以其勇猛果敢在朝廷的军队中闻名,人们对他都很畏惧。昭宗想要整治杨复恭,担心杨守立兴兵作乱,便对杨复恭说:“朕想把你的养子杨守立留在朕的身边。”杨复恭把杨守立引见给昭宗,昭宗赏赐给他新的姓名李顺节,派令他掌管朝廷军队各屯营营门的启闭,不到一年,提升为神策军的天武都头,兼任镇海节度使,不久又加封同平章事。

面对这种情况,杨复恭自然会做出反应,他认为李顺节背叛自己,于是经常给他穿小鞋,这也使得李顺节开始讨厌杨复恭。

在杨复恭击杀了唐昭宗的舅舅王瑰后,唐昭宗就利用李顺节与杨复恭的矛盾,迫使杨复恭离开了中央 *** 。

李顺节既宠贵,与复恭争权,尽以复恭阴事告上,上乃出复恭为凤翔监军;复恭愠怼,不肯行,称疾,求致仕。

到此为止,唐昭宗与杨复恭之间的矛盾完全公开化。

在这种背景下,杨复恭跑到四川北部,试图发动自己养子的力量清君侧。

复恭至兴元,杨守亮、杨守忠、杨守贞及绵州刺史杨守厚同举兵拒朝廷,以讨李顺节为名。

大家都该明白,所谓的清君侧,不过就是造反的别名而已,从汉初的吴王刘濞到唐中的安禄山,再到明初的燕王朱棣,他们都高举这样的旗号,有谁不是盖棺定论的反贼?

杨复恭一造反,李茂贞、韩建和王行瑜等已军阀化的关中大佬,都纷纷申请讨伐杨复恭。这些军阀化的大佬这样做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借机再扩张一下自己的势力。

对此,唐昭宗也非常清楚,问题是,他已无力阻止这一切了,折腾来折腾去,唐昭宗最终还是扳倒葫芦起了瓢。

凤翔李茂贞、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庄五节度使上言:杨守亮容匿叛臣杨复恭,请出军讨之,乞加茂贞山南西道招讨使。朝议以茂贞得山南,不可复制,下诏和解之,皆不听。

最后的结果,就是杨复恭一系被这几个军阀大佬火并出局,中央 *** 的势力变得更加衰弱。

辛丑,李茂贞攻拔兴元,杨复恭、杨守亮、杨守信、杨守贞、杨守忠、满存奔阆州。秋,七月李茂贞遣兵攻阆州,拔之,杨复恭、杨守亮、杨守信帅其族党犯围走。杨复恭、守亮、守信将自商山奔河东,至干元遇华州兵,获之。八月,韩建献于阙下,斩于独柳。

在此过程中,李茂贞和韩建等关中军阀的势力变得更加强大,他们距离帝国都城比较近,一个不高兴就可以把枪杆子掏出来威胁唐昭宗。

到此为止,大唐中央 *** 由一个全国政权,彻底沦落为仅控制长安一隅之地的地方势力。关键是,它还随时受制于凤翔的李茂贞和陕州的韩建。

杨复恭叛乱一事告诉我们,围绕皇权的各种政治力量因平衡而存在,作为皇帝要懂得权术制衡。

宦官的确不是东西,可他们是平衡中的一环,如果皇帝非要强行清除宦官,那自然是可以做到的。氪问题是,做到之后,局势真会变得更好吗?恐怕不见得。

唐昭宗一直在试图励精图治,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让平衡越来越难以维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0/28357.html

“唐昭宗与杨复恭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呢?” 的相关文章

宕渠之战张郃斗不过张飞的原因是什么?

宕渠之战张郃斗不过张飞的原因是什么?

在夺得汉中后,得胜方曹操并未趁机拿下蜀地,而是自行北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飞和张郃都是三国名将,张飞的武艺明显要高于张郃,在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二年),张郃率军下巴西,进军宕渠、蒙头、荡石,张飞率军击败张郃,张郃因为山道狭窄,前后不得相救,张郃被张飞打的非常狼狈,...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姜姓,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在虞国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名叫百里奚。他三十多岁才娶妻子杜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孟明视。只...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景云元年(710年)的一天,当唐睿宗李旦为了太子人选左右为难时,其嫡长子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要求立弟弟李隆基为太子。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事例...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文明元年(684年),唐朝宰相裴炎因为被人诬陷谋反,遭到逮捕下狱。程务挺为了救好友裴炎,于是上书武则天,声称裴炎是遭人诬陷,绝不可能谋反。但程务挺的上书不仅未能拯救裴炎,反而自己也受到牵连,最后二人都遭武则天处死。...

乌雅氏在雍正继位后拒绝了皇太后的尊号,是因为什么?

乌雅氏在雍正继位后拒绝了皇太后的尊号,是因为什么?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是雍正帝的生母,康熙帝的妃嫔,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雍正继位后,他的母妃乌雅氏的确表现得颇为异常,她不仅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尊号,还表示要给康熙殉葬,这让雍正的面子颇不好看。结果雍正继位不到半年,乌雅氏就病逝于永和宫。因此坊间传闻,乌雅氏是被...

诸葛亮如果踢开刘禅自立门户 魏延不帮忙能成功吗

诸葛亮如果踢开刘禅自立门户 魏延不帮忙能成功吗

对如果诸葛亮篡汉自立,没有魏延助他,诸葛亮可以成功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三国之中诸葛亮的故事可谓是耳熟能详,他的一生都在为蜀国大业奋斗,最后连死前都是在为蜀国的后续作出安排,就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之人,他的传奇实在是一件接着一件,我们也都会想诸葛亮为何不...

刘备三顾茅庐时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诸葛亮为何还选择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时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诸葛亮为何还选择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世人公认的智者形象代表。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后来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在他的辅佐下,刘备阵营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穷二白到与曹操阵营、孙权阵营分庭抗礼,三足鼎...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曹操死的时候,孙权38岁。刘备死的时候,孙权41岁。孙权一生活了70岁,三四十岁的年纪,对于他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时三国鼎立,孙权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了,正该他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为什么孙权却始终按兵不动,又那样碌碌无为地生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