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到汉武帝时期还剩几个?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登基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当时,刘邦想的之一件事就是分封功臣,褒奖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人。为此,刘邦先后分封一百多位功臣为侯爵,享受世袭罔替的特权。然而,这些人的爵位传到汉武帝时,就已经一个不剩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咱们先来看看分封的基本情况。由于群臣争功,所以直到公元前201年,刘邦才进行之一次分封,包括曹参、夏侯婴、陈平等十人。同年,刘邦又进行了第二次封赏,包括张良、萧何、樊哙、灌婴、周勃等十三人。上面这二十三位功臣算是“大功臣”。之后的分封更加困难,那些还没被封的功臣们“日夜争功不决”。
之后,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封自己最恨的雍齿为侯,才慢慢平息争议。此后,刘邦又分封了63次,每次都封一两个人而已。到刘邦病死前,他一共分封了143位侯爵。当时,刘邦向这些开国功臣们许诺,“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说,即使黄河细的像衣带,泰山底的像磨刀石那样,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对你们恩泽延续到子孙后代。
然而,刘邦的这份“封爵之誓”并没有实现,仅仅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所有开国功臣的爵位就全部消失了。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意思是说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只剩下五位侯爵。然而,这五位侯爵也没有传到西汉灭亡,到了汉武帝统治后期一个不剩。那么这些开国功臣的后裔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一,功臣子弟骄奢淫逸,违反国法。这些开国功臣的后裔们坐享其成,封邑多则万户,最少的也有五百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因此经常胡作非为,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比如平阳侯曹宗,他是曹参的后裔,在汉武帝时期“坐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本来是死罪,最后用钱赎罪,不过却失去了两万三千户的食邑。
还比如曲逆侯陈何,他是陈平的曾孙,也是被汉武帝年间丢掉了侯位,而且还被处死,原来他仗着自己的地位强抢 *** ,结果被人告发。张不疑是张良的长子,承袭了留侯的爵位,他因参与谋杀楚国的贵族被削去爵位。对此,班固总结道:“(功臣)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
其二,开国功臣与西汉皇帝存在矛盾。刘邦虽然信誓旦旦的表示,要保证这些开国功臣及其后裔的爵位,然而这些功臣与西汉的皇帝们是存在矛盾的。刘邦死后,功臣与皇帝的矛盾只要表现在政治方面,随着汉文帝的上台,他掌控了全局,压制了以周勃为首的开国功臣。随着开国功臣们的去离世,两者的矛盾转移到了经济方面。
前面说了,开国功臣的食邑多的也两万多户,少的也有五百户,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功臣们的封邑总数在30多万户。汉武帝时期,一方面大兴土木,一方面对外用兵,国库一度空虚,经济十分紧张。汉武帝这时候将目光对准了这些侯爵们。因此,汉武帝故意打压这些侯爵,通过剥夺他们的封邑,来扩充国家的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