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产生极端的仇官心理 朱元璋早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官员,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元末明初,朱元璋面临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民族危机。因为“元政弛极,豪杰峰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整个政局非常不稳定,朱元璋认为,元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统治的土崩瓦解,吏治腐败,另外不同地方的官员搜刮民膏,导致农民起义,则是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晚期的元朝中央集权被削弱、政治治理之腐败,导致天下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样的局面和元朝的土崩瓦解给朱元璋内心带去极大的震撼,农民战争的亲身经历使朱元璋深刻体验到官吏贪暴对王朝政治的危害,这让朱元璋产生极端的仇官心理。
朱元璋早期生活充满了艰辛,元朝统治者的暴政让朱元璋遍体鳞伤。元朝后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阶级矛盾,元世祖之后的元朝统治中,存在各种宫廷阴谋和贵族对权力的争夺。元世祖去世到元顺帝继位之间的短短四十年里,总共有九人登上皇帝之位。蒙古贵族上层矛盾也被激发,自相残杀的现象比比皆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朱元璋或许当时没有全面的看到元朝当政者内部之混乱,但是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已经在其内心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元朝后期民不聊生,元武宗之后,只要能得到皇帝的喜欢,便可以为官,绝大部分官员属于庸才,只一味的谄媚君主,包括中书、左丞、平章、国公、司徒、丞相等。王权贵族可以不按照刑法行事,凭自己喜好随意杀人,人命如草芥。各个地方的贪官污吏的行径更麻木不仁,很多官府衙门卖官鬻爵,只要有钱人给足了钱,便可以获得职位,行使相应的权力,通过这种方式,有权力的官员获得了金钱,没权力的商人获得权力,权力的行使和建立在金钱上逍遥快活的生活,是对广大百姓的镇压与剥削。
贪官污吏会在各种节日或者各种活动中,搜刮民膏,通过名义上的“人情钱”、“拜见钱”、“公事钱”、“节钱”等的方式,搜刮民财。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剥削掠夺到了疯狂的地步,面临 *** 官员的不断压迫和剥削,很多百姓寸步难行,生活异常艰难最终百姓只能通过起义的方式求生存,水能行舟,亦能覆舟,强大的元朝最终因为政治的腐败而被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而推翻。
在朱元璋的认识中,元朝走向衰败,最终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他强调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是不存在丞相一职的,秦代开始设置丞相,不久之后便灭亡。汉唐宋设置了丞相,在国家治理上,贤能的丞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担任丞相一职的往往是无能之士,也就是朱元璋甚至把一些朝代的灭亡都归结于宰相了,因此朱元璋具有浓烈的仇相心理。
对于一个幅员辽阔、民族复杂、人口众多的专制国家来说,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治理官员(进而治理人民)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专制独裁的皇帝,如果掌握的权力过多,则责任也重大,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容易应接不暇,只能整夜批改各种奏折,以透支生命的方式以天下为已任。
反过来,如果掌握的权力少,权力相对分散,则皇帝的权力容易被架空,所以对于皇帝而言,应该在集权和能力精力之间进行平衡,一方面不至于让大权旁落,另一方面又能不至于劳心费神而透支生命的去实现或基本实现治官治民的政治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朝代的皇帝设置丞相或者宰相一职,辅佐皇帝完成大量的奏折,为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策略,丞相制度由此形成。宰相对国君负责,百官对宰相负责,成了条不成文的规矩。
但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担心相权过大,想尽一切办法去限制相权。从汉朝到宋朝,宰相一职从丞相到尚书令再到平章政事,不断变化。而原来的丞相一职则沦为了虚设。自元朝后,设立中书省,宰相为更高长官,从而导致了宰相权力的膨胀,以至元朝时常发生宰相弄权的事情。
元朝历代皇帝在智慧、才能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且元代的丞相权力过大,对皇帝权力的行使进行牵制,这种现象也被朱元璋所重视,在朱元璋的观点里,丞相是导致大权旁落的人。他对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宰相制度进行分析后表示: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另外,朱元璋曾经为从宋的行中书省丞相做过事,他各方面行事需要得到小明王的批准,行中书省从本质上也属于一个比较独立的王国,该权力体系中,掌握核心权力的人,便是该王国中的王,在担任平章、丞相的职位的时候,手中的权力越大,受到的管束就越少,就更可以为所欲为,在很多时候可以不用考虑小明王的朝廷,所以当朱元璋成为皇帝的时候,对丞相制度是非常忌惮的,作为皇帝的朱元璋自然痛恨丞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