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范,为人正直两袖清风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2-23)34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璟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宋璟,盛唐名臣。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仕宦52年,一生都在为振兴大唐而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历史上对宋璟的评价很高,朝野赞誉他是“有脚阳春”。意思是说他就像一缕春风一样,走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宋璟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美誉,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与他严谨的做人态度有着极大关系。

一、为人正直敢管“闲事”

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诬陷宰相魏元忠,为了达到诬陷的目的,他贿赂凤阁舍人张说作伪证,张说迫于张易之的权势,违心答应了他,准备到御前作证,这件事被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知道了,宋璟便对张说说:“一个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誉气节,不可只图个人苟生,陷诬好人。即使因此被谪官流放,他的美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倘有不测之祸,我会叩请天子赦免,若不成,我会与你一起去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张说为宋璟的话所感动,廷辩时如实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使张易之的阴谋破产。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范,为人正直两袖清风

在这件事情上,张易之找的是张说,并没有找宋璟。所以,这件事跟宋璟没有任何关系,他本可以不闻不问,但当他得知了以后,还是对张说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对他晓以厉害,使张说迷途知返、放弃了为张易之做伪证。宋璟管的好像是一件与他不相干的“闲事”,但正是这种敢管“闲事”的做法,更体现出了他高尚的人格精神。

二、不慕虚名的“傻气”

有一年,宋璟被调任为广州都督。在广州都督任上,宋璟仍专注改善民生,并没有因为外调而灰心。他教晓百姓以砖瓦盖屋取代简陋的茅屋及草屋,以减少火灾出现的可能。

他在任期间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所以,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开元716年,他被调返京师,任刑部尚书。但广州的百姓并没有忘记他的好。718年,广州百姓自发捐钱,要为他修建遗爱碑,以纪念他在广州施行的仁政。消息传到京师后,宋璟立即求见玄宗皇帝,对玄宗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没什么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的地位显耀,有些阿谀奉承之人才要张罗给臣树碑。这种风气一旦开启,各地纷纷仿效,则后患无穷矣!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臣这儿开始,请陛下降敕禁止为臣立碑!”玄宗想了想,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以后,其他各州也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了。

有一些官员,为百姓做了点事情后,巴不得有人替自己树碑立传。而宋璟却恰恰相反,百姓主动为他立碑,他却坚决不同意,放弃了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宋璟的做法,看上去的确有些发傻,但这种“傻气”却是他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更是一种难得的为人境界

三、处处避嫌,公正无私

宋璟有个叔叔,叫宋元超,在吏部任职。因为他在洛阳居住,所以与宋璟来往不多。有一年,吏部开始选拔官员,这个宋元超也在候选之列,但宋元超却向吏部提出,说自己是宋璟的叔父,希望能得到关照。宋璟后来得知了此事,便发文书给吏部说:“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由于他定居在洛阳,因而未能经常前去参见。我既不敢因为他是长辈就为之隐瞒,又不愿以私害公。以往他没有提出这层关系,吏部自然可以照章办事,现在他既然已把我们的关系声张出去,那么就必须矫枉过正了。请不要录用他。”于是,在那次吏部的选拔中,宋元超就落选了。

宋元超原本就在吏部工作,而且已在候选人之列,如果不是后来宋璟给吏部发文干预,他选上的可能性极大;即使他选上了,也不违反程序,因为一切都是按照正常程序办的。可是,宋璟为了避免自己的叔父被照顾的嫌疑、为了使官员的选拔更加公正,却毅然要求不录用自己的叔父,表现出了难得的公正无私的精神。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范,为人正直两袖清风

四、用智慧保持气节

王毛仲曾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家奴,参与平定韦后、太平公主之乱,李隆基继位为唐玄宗后,授予他为大将军,后因诛杀萧至忠等有功,又升为辅国大将军,成为权高位重的禁卫军将领、玄宗皇帝的宠臣,因此飞扬跋扈、猖狂到了极点,许多文武官员都争相巴结他。但宋璟讨厌他的为人,从来不去刻意讨好他。王毛仲的女儿将要出嫁,玄宗问他还缺什么东西。王毛仲叩头回答道:“臣万事均已齐备,只是没有请到客人。”玄宗问道:“张说、源乾曜这类人难道喊不来吗?”王毛仲回答说:“这些已经请到了。”唐玄宗说:“朕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璟。”王毛仲回道:“正是。”玄宗笑着说:“朕明天亲自替你请客人。”第二天,玄宗对宰相说:“朕的奴才王毛仲为女儿办喜事,你们应当与各位朝廷要员一起去他家贺喜。”直到正午时分,所有的来宾还都不敢动筷子,只为了等宋璟一人。过了很久,宋璟才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未等喝完这一杯酒,便忽然说腹中疼痛难忍而退席回家。

虽然极其厌恶王毛仲,但因为皇帝说话了,让他到王毛仲家吃喜酒,他不能不给皇帝的面子;但宋璟到了王家以后,却只是举杯“行礼拜谢君命”,然而立即找个理由离开。这样既给了皇帝面子,又保持了自己不与王毛仲同流合污的气节。这既是为人刚直之举,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五、坚持原则,不畏权贵

武则天掌权后,武家子弟鸡犬升天,其侄子武三思更是权势熏天,无人敢惹。即使是神龙政变(武则天失势)之后,他的根基也依然稳固。所以,朝中的大臣们依然不敢得罪他。神龙二年,有个叫韦月将的正直官员,看不惯武三思的飞扬跋扈,上书中宗皇帝,告发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说武三思与韦后(中宗李显的妻子)有私情、将来必定犯上作乱,所以希望皇帝当断即断、将武三思绳之以法。武三思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暗中派人诬馅韦月将,说他“大逆不道”;软弱无能的李显听信了谗言,下令将韦月将处斩。宋璟得知此事后,立即面见中宗,以“案情不实”为由,请求查实验证。

中宗正在气头上,对宋璟说:“朕已决定将此人斩首,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宋璟说:“韦月将告韦后与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过问就问斩,臣恐天下会议论,所以,请查实后再用刑!”中宗见宋璟如此固执,更加生气,表示坚决要将韦月将斩首,警告宋璟少管闲事。但宋璟毫无惧色,坚持说:“如果陛下一定要处死韦月将,那就先将臣斩首吧!”中宗一听,气得鼻子都歪了,心想:“这个韦月将造谣说武三思给我戴绿帽子,我把他杀掉,碍着你什么事了?你跟着瞎参合啥呀!”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同意免去韦月将死刑,改发配岭南。

从史料中来看,宋璟与这个韦月将没有什么交情,很可能根本不认识他;但他却挺身而出为韦月将说话,说明他的原则性非常强——不能不加调查仅凭别人的诬馅就随随便便地将一个人杀掉;也体现着他为了坚持原则敢于得罪权贵的风骨——管你什么皇亲国戚,在我这里别想耍特权!最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坚持原则,他竟然和皇帝顶起牛来、不惜以性命来将皇帝一军。

六、虚怀若谷——居功不自傲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璟在宰相任上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玄宗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于是,在一次御宴时,玄宗就拿出一副金筷子、命内臣赐给宋璟,意思是表彰他如筷子一样“耿直刚正”。可是,当内臣将这副金筷子交给宋璟时,宋璟内心却极度不安起来,十分惶恐、不知所措,以至于不肯接受这副金筷子。玄宗见状,深为感动,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宋璟这才受宠若惊地接过了这副金筷子。但是,他从不敢使用这副筷子、而是把它供在相府,因为他觉得自己所作所为,还配不上这副金筷子。

许多官员做出点成绩来,就居功自傲、以为自己了不得了,于是处处以有功之臣自居;但宋璟却恰恰相反,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为国为民做出了那么多贡献,却如此谦逊,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作为一代名臣的宋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中就有着这样一则史料:侍中宋璟很厌恶那些明明有罪却没完没了地四处告状的人,便将这些人全都交付御史台治罪。他对御史中丞李谨度说:“你应当将那些已认罪不再上诉的人释放,把那些还在不停地申诉的人先关起来。”所以很多人怨恨他。正赶上旱神作怪,天下大旱,宫中演滑稽戏的俳优在玄宗面前扮作旱神模样演戏,其中一个演员问“旱神”道:“你为什么到人间来降灾呢?”“旱神”回答说:“我是奉了丞相的命令降临人间的。”又问:“这是为什么?”“旱神”接着回答:“蒙冤者达三百余人,丞相将他们全都关进监狱,借此压制他们,所以我不得不到人间降灾以示警告。”唐玄宗心中对此也有同感。

虽然对上诉者处理得简单粗暴,但宋璟依然称得上是一代名相,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有缺点的战士依然是战士”,“有缺点的宋璟依然是好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2/48756.html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范,为人正直两袖清风”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二儿子 李世民做怎么坐上皇位的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二儿子 李世民做怎么坐上皇位的

对李世民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是唐朝创始人李渊的二儿子,李渊遵循立长的原则让长子李建成做了太子,但最终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为了皇帝,也就是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在历史上也存在诸多争议,大部分人是认为太子李建成主动发难,想在玄武门这个地方...

太平公主实力如何 李隆基为何与她联手对付韦后

太平公主实力如何 李隆基为何与她联手对付韦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为什么要联合太平公主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很厉害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看看唐玄宗在对付韦后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唐玄宗,在清朝以后,为避康熙名讳,一般称为唐明皇,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点“盛唐”、“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然而,不...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百姓受尽苦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微,才让列强有了可乘之机。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强大,乃至于多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何到了清朝却如...

李商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李商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李商隐凭借自身横溢的才华和卓越的创作水平,在逐步走向衰亡的晚唐,把唐诗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诗名句。但为啥不到知天命年就溘然长逝了呢?是他的人生艰难困苦且不得意啊!(一)才华横溢仕途坎坷李商隐不到...

孙尚香回到东吴后守寡了吗 她有没有改嫁别人

孙尚香回到东吴后守寡了吗 她有没有改嫁别人

还不知道: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回到东吴之后嫁给了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局势不是那么的稳定,这时候政治家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联姻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公元208年的冬天,孙权为了巩固联盟,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当然一般政治联姻都是男不情...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而立弘历为继承人,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因为当时弘时是雍正皇帝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虽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实际上他是长子,而且他比弘历大七岁。要说雍...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建安二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