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裴炎身为功臣并没有谋反 武则天最后为什么用谋反罪名处死他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6-30)210

对裴炎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作为武则天夺权的之一功臣,身为宰相的裴炎并未谋反,但是为何却被武则天以谋反罪给下狱处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唐高宗去世、唐中宗李显之一次称帝开始说起,原因是这关系到裴炎的个人忠诚对象,当然也关系到他的生死问题。

裴炎身为功臣并没有谋反 武则天最后为什么用谋反罪名处死他

高宗去世的时候,裴炎是高宗留给中宗的辅佐重臣。可是唐中宗一走马上任, *** 还没暖热,便因无视当时的朝野情况,干了一件蠢事,便是不按晋升办法、直升机式扶摇直上地提拔了一个人,即他的老岳父韦玄贞。提拔就提拔吧,毕竟关系特殊,可是不能坐飞机式提拔,一下提拔为侍中。这个侍中可是一个非常大的官职,乃为门下省长官,正三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这一下,别说武则天知道了大怒,就是尚书令裴炎也不愿意啊。

因此,当时裴炎就对唐中宗提出了反对意见,可是年轻气盛不谙政治的李显竟然大怒,还负气地说一个区区侍中算什么,我就是把大唐江山给韦玄贞又怎么样?结果说者无意,听者可是冒了一头冷汗。

裴炎立即就对新上任的唐中宗感到担忧了,当然裴炎担忧是有道理的,毕竟他是受先皇所托嘛,既然受托付,就要担责任,这责任往小了说是辅佐李显,往大了说则是要保大唐江山无虞。可是眼下,中宗李显的作为已经令人对大唐江山感到忧虑了。故此,裴炎将此事禀告了武则天。

后来再看这一个细节,或这个事件,就会发现,此事看似不大,但改变了三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即唐中宗李显、打报告人裴炎和被报告人武则天。

其实在高宗时期,武则天尚能名正言顺地搞二圣临朝,美其名曰为天皇和天后。可是到了儿子李显这里,已经成为太后的武则天就没法以这个名义插手朝政。这对于热衷于权力和政治的武则天而言,退居后宫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局面。甚至可以说,武则天内心是不甘过这种生活的,她内心甚至是期待一个机会,再次把她推到朝堂的。

武则天如此,而新皇帝李显偏偏又不知道韬晦、低调,结果皇帝还没怎么干,就和中书令裴炎针锋相对起争执,一时生气就忘了自己是皇帝,乃金口玉言,不能乱说话,于是胡乱扔出一句话,便是一颗炸弹,结果说的痛快,却把自己的皇帝宝座给炸没了。

同是公元684年,武则天联合裴炎等人,以雷霆之势,废掉了猝不及防地唐中宗李显,直接贬为庐陵王。李显被贬后,武则天在群臣的谋划下,立了李旦为帝,即唐睿宗。但是这时候大唐朝廷的政权格局已经被彻底洗牌了。

前面说了,裴炎一次工作汇报,在改变李显和武则天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原因是武则天废帝之后再回到朝堂的时候,情形已经不是从前。比如高宗时,那毕竟有高宗在,大事还是高宗批准才行的。中宗时,虽然李显能力不行,但是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可是如今,中宗被废,唐睿宗继位,但是这个唐睿宗是不能跟中宗李显比的,李显乃是先帝高宗指定的接班人,而这个唐睿宗却不过是武则天手中的一个傀儡。因此,权力的实际操控者,已经越来越利于武则天。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但是也是非常明显的权力过渡。

因此,朝臣是在唐睿宗继位后,忽然发现权力发生了质变。裴炎,大概也是这时候才有这种明显的感受的吧。因此,武则天在武三思的建议下立武氏七庙,以及封武氏先人为王的时候,裴炎立即站出来表示反对。他反对的根据是怕出现吕雉封王的局面发生。结果武则天说吕雉封的是活人,我封的都是离世之人。可是裴炎认为,就算是封死人,也还是要谨慎。结果武则天很不高兴。这大概是这对权力搭档之一次出现严重、明显分歧。想想不久之前,裴炎曾是武则天最得力的助手,先是帮武则天定了章怀太子李贤谋反的罪名,然后又和武则天联手废掉中宗李显。那配合是多么滴水不漏,关系是多么融洽牢固,如今回看,却如同一处戏。

裴炎身为功臣并没有谋反 武则天最后为什么用谋反罪名处死他

裴炎和武则天关系彻底恶化,是在徐敬业谋反之时。依然是同年,公元684年,看来这一年真是多事之秋。当时英国公徐敬业纠集了一大批反对武则天的人,其中有皇室贵族、也有功臣之后,甚至还有写出了《鹅鹅鹅》的大才子骆宾王。骆宾王更因参加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还写出了一篇令武则天本人都叫好的千古檄文,叫《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当时徐敬业在扬州举兵时,声势十分浩大,有十万大军。朝野震动,武则天当时问计裴炎。按说作为朝中宰相,现在出现了危机,应该商讨如何对付叛军才对,可是裴炎却没有出镇压之策,反而借助叛军之势要挟武则天还政皇帝。裴炎的意思是,只要武则天还政,叛军就会自行解散。

武则天当然没有接受裴炎的建议,还政皇帝,而是调兵遣将,镇压了徐敬业的扬州举兵。而裴炎则因当时的那句话,被御史崔詧定为有异心。这个异心真是毒,实际就是指裴炎联合徐敬业谋反的罪名。不过按照常理,裴炎说那番话,无非是想让武则天把权力还给皇帝,可那皇帝也是大唐的皇帝,裴炎就算有逼宫之嫌,但跟谋反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可是武则天不管,这时候,她要赶紧搬掉绊脚石呢。于是,在徐敬业起兵不到20天,裴炎便被打入死囚牢,然后在这年的10月18日处死。在处死裴炎之前,朝中大臣纷纷为裴炎求情,因为在他们看来,裴炎根本不可能谋反。甚至有大臣对武则天说,如果裴炎能反的话,那臣等也会反了。可是武则天却说:“朕知裴炎反,卿等不反。”后来又有人让裴炎给武则天说软话求一条生路,但是裴炎却说哪有宰相下了囚牢,还能出去的。

那么当年配合默契的武则天和裴炎为何却走到了这一步呢?或者说作为武则天夺权之一功臣,裴炎没谋反,为何却被以谋反罪处死?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立场发生了改变。武则天是太后的时候,裴炎是其得力助手,甚至也可以说是武则天的帮凶,但如今武则天回到朝堂要光明正大掌权时,裴炎则成为制衡和反对武则天的领军人物。因此,裴炎在徐敬业起兵时的逼宫,也可以说是摊牌。

可是不管是逼宫还是摊牌,其中的风险是难免的。但是对于当时的唐朝情况,风险明显是更大的。一方面是徐敬业的起兵很草率,胜率很低,另一方面是武则天是千年一遇的政治奇才,没有那么好对付。结果裴炎的摊牌以失败告终,武则天则在自己的权力之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畅通无阻。

此时再看武则天说的那句话“朕知裴炎反,卿等不反”,就会发现其潜台词是多么明显:那就是如果我还政了,裴炎当然是不会反的,但是如果我称帝的话,裴炎则肯定是必反无疑。

裴炎身为功臣并没有谋反 武则天最后为什么用谋反罪名处死他

而当时的情势是,武则天在政治之路已经是箭在弦上,怎么可能还政皇帝呢?况且当时不管是李显还是李旦,都不是强有力的皇帝啊。因此,裴炎就算没谋反,他这个谋反的罪名也得戴着,不然怎么处死他呢?怎么让反对自己的朝臣折服呢?因此,武则天杀裴炎,是带着杀鸡儆猴的意思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6/70776.html

“裴炎身为功臣并没有谋反 武则天最后为什么用谋反罪名处死他” 的相关文章

袁涣是谁?他为何会拒绝吕布写信辱骂刘备的要求?

袁涣是谁?他为何会拒绝吕布写信辱骂刘备的要求?

袁涣作为三国时期的官员,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布是汉末割据诸侯之一,在演义中是三国第一猛将,天下无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但是,不管是正史中还是演义中,吕布却都有个致命的缺点,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这一点与小人何异...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夏末商初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庖人收养。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他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他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洪遵(1120年—1174年),字景严,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南宋钱币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遵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此战的结果是让刚刚崛起的刘备集团,瞬间衰落。魏、蜀、吴三方势力在夷陵之战后整体实力相差不多。在发展上蜀是不如魏、吴的,可是西蜀有着天然...

都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有假节钺而张辽没有,是为何?

都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有假节钺而张辽没有,是为何?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不含糊,曹操都非常重用他们。这里面,于禁是五人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其余四位都是假节...

羊续:东汉大臣、清官,廉洁自律,有悬鱼太守的美称

羊续:东汉大臣、清官,廉洁自律,有悬鱼太守的美称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王悦:东晋丞相王导嫡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悦:东晋丞相王导嫡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悦(生卒年不详),字长豫,琅琊临沂人,东晋官员,丞相王导嫡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王悦,字长豫,可能生于洛阳。二十岁左右,就有很好的名声,侍奉双亲口头应承,神情和顺,深得父亲王导偏爱。王悦年少时,做过太子司马绍的东宫侍讲之一。晋明帝司马绍即位,担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