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立国三百年,真的没有一个昏君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21)23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清立国三百年,共传十二帝。虽然,这十二位帝王说不上个个是明君,但是,却没有一个是昏君,都勤勤恳恳没有一个耽于享乐、荒淫无道的,几乎都能说的过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从清朝皇帝的节俭一项就能看得出来。

清朝的康熙皇帝,自小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教导,立志要做一个勤于政务,爱护百姓的好皇帝。因此,他的日常消费拒绝奢靡,对那些坐着享福或讲究排场的事,更是没什么兴趣。

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就收到了一只很稀有的黄色小鹦鹉,这是一位将帅特地从前线送来的,并且,他还专门为这只小鹦鹉打造了一个非常别致的黄金笼子。康熙八岁继位,当时不过九岁,本是一个贪玩的年纪,这位将帅就是想借这只鹦鹉讨他欢心。但是,这位小皇帝却出乎他的意料,拒绝了这只罕见的小鹦鹉,不仅如此,他还被康熙严厉地训斥了一番。

清朝立国三百年,真的没有一个昏君吗?

像康熙这样,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有如此见地的皇帝,在历朝历代都是屈指可数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康熙在位这么多年,能始终如一,坚守自己的做法。

那一年,康熙五十大寿,一些大臣们就做了一扇屏风为他祝寿。皇帝五十大寿的时候,送上一扇屏风,其实,并不算什么特别贵重的礼物,况且,这屏风还是多位大臣一起凑钱 *** 的。可康熙还是没有改变初衷,他把屏风上大臣们写给自己的祝寿文章抄了下来,以此来作纪念,而那扇屏风,则被他退了回去。

不仅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宫中的各种花销,康熙都有严格要求,一切从简,不得浪费。

就以光禄寺和理藩院来说,光禄寺每年都要为宫中祭祀、典礼准备筵席,往年需要花费七十万两银子,但是,经过康熙的逐步压缩,这些开支就降了六十多万两,每年只需要七万两左右的银子。理藩院是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每年用于犒赏和接待的花费为八十万两银子。在康熙的刻意裁剪下,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支出的费用一下就少了七十多万两,每年只需要八万两左右。

即使是离宫出外,康熙也还是严守节约的做法,不允许特地为他修路,不允许擅自为他建造行宫。已经有的行宫,也不允许再添砖加瓦,刻意打造。有的地方官向康熙请示,说是应将当地的行宫交由地方管理,可是,康熙觉得这样会增加地方的负担。于是,就下令此后不再修葺,任其破损。

除此之外,康熙还命令不让当地的官员搭建彩棚,不许举办迎送仪式,不许为了他的题字题词特地刻碑建碑亭。如果有违背,被他知道后,将是一顿痛斥。

康熙的节俭作风,影响到了下一代,在雍正继承皇位之后,就曾倡议节约粮食。还特地下过圣旨,对剩饭剩粥都有特别的管理,把没有变质的,还可以吃的,就送给服役的下人食用;把不能吃的,用来喂食猫狗;连猫狗都不能食用的,干脆就晒干喂食禽鸟。

为此,雍正会专门派人稽查,如有不照做的,还会被治罪。

雍正身为一国之主,竟为剩饭剩粥的处理下了圣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绝对是寥寥无几的。对于如何节约粮食,雍正可算是费尽心思,在规定剩饭剩粥之后,他又为粮食的事下了另外一道圣旨。

他命令太监在煮饭的时候,要适量下米,宁愿煮少,也绝对不能多煮,以至于,将剩饭倒弃,不懂得爱惜粮食。还让各处的首领太监,见到有米粟饭粒,应当捡起。如果,被雍正发现,有轻弃米谷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接受惩罚,重责四十大板。

如果,总管们还是如以往那样,纵容这些行为,被他查出,连总管都要受到重责。如此看来,雍正对于粮食的节约还是很上心的,有命令,有道理,有办法,还有惩治措施,是非常周到齐全的。只可惜,康熙和雍正的节俭作风并没有传给乾隆,反倒是隔代的嘉庆传承了这种作风。

乾隆的生活和康熙雍正相比绝对是奢侈的,而嘉庆的节俭则是受到了朱珪的影响。朱珪是嘉庆的师傅,与和珅相比,真是截然相反,和珅贪得富可敌国,朱珪却清廉自守。

朱珪从山东布政使奉调进京,连二百两银子的路费都要向别人借。

甚至,在他去世的时候,嘉庆前去祭奠,却由于家里的大门窄小陈旧,使得轿子都无法抬进,嘉庆只能下了轿子,步行进去。当看到自己师傅的卧室,仅有一张大床,几只木凳,旧棉布褥子,旧棉布被子的时候,嘉庆不由得失声痛哭。

这样寒酸的家境,说出去又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帝师的家境呢?

嘉庆曾回忆说:他这位老师以身作则,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嘉庆亲政之后,就严令禁止地方官员搜罗纳贡各类宝物。一些官员依照前朝旧例,将新疆和田出产的美玉运送进京,更大的有万斤以上。嘉庆得知就下令:不管玉石已经运到哪里,一律就地抛弃不能进京。

在嘉庆看来,地方官员进贡的物品,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而各级官吏,也会借进贡的名义,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更何况,这些东西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没有任何作用。不仅是玉石珍宝,就是许多官员爱不忍释的洋人玩意儿,嘉庆都不感兴趣,还斥其“更如粪土矣”。

在嘉庆五十大寿的时候,一位御史建议为了庆祝皇帝五十大寿,内城应该持续演十天的戏。这位御史原本是想讨好嘉庆,却不料,嘉庆读了这份奏折之后,非常愤怒。在嘉庆亲政之后,就决意扭转奢华、荒嬉政事的风气,以达到励精图治的目的。

内城禁止演戏,本就是他下的决断。如果听从了这位御史的建议,岂不是败坏风气吗?不久之后,这位御史不仅被罢了官,还被打发到很远的盛京做苦力。

清朝立国三百年,真的没有一个昏君吗?

在嘉庆之后,继位的道光皇帝,也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他连自己最重要的登基大典,都是能省则省。按照惯例,新皇登基必须要有乐队演奏,可是,道光却认为乐队排练不仅费时费力,还费银子,于是下令“设乐而不作”,意思就是:让乐工们拿着乐器摆样子就行,不需要出声。

道光不仅取消了奏乐,就连大臣给新皇读贺表的仪式,也取消了。这么看来,道光对这种形象的面子工程,是不感兴趣的,真的是把节俭放在了之一位。道光和康熙一样,对自己的吃穿用度也很节俭。他坐的轿子,是嘉庆用过的,若是坏了就修一修,不让做新的轿子。

另外,他也不怎么讲究排场,甚至觉得“即使不乘辇也无不可”。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道光穿的衣服竟还有补丁。裤子的膝盖处如果破了,他从不换新的,打上补丁就直接穿,不仅不担心被人看见,还很自豪。

皇帝都这样,大臣们自然要效仿。不管裤子是不是真的破了,都会打上补丁,只是为了能和皇帝保持一致。大学士曹振镛,在上朝给皇帝下跪行礼的时候,有心将自己膝盖上的补丁露出来,没想到还真让道光给看见了。

等正事问完了,道光就和曹振镛聊起了补丁来。道光随口问曹振镛,他那补丁用了多少钱。曹振镛根本就不知道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钱,只能胡说八道,差不多三两银子。没想到,道光竟颇有感慨,觉得民间打补丁很便宜,因为,内务府给他打一个补丁,竟要花费五两银子。

道光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强忍笑意,因为五两银子的花销,都不知道能做多少条新裤子。道光虽然一心想要节俭,但奈何,他是一个处于高位而不谙世事的皇帝,只是一个补丁,就被内务府的人算计了不少银子。

道光的儿子咸丰称帝之后,也是严格遵守道光的圣训,崇俭去奢,力图“永守淳朴家风”。书房的门坏了,他也没让换新的,而是让人修理了一下。或许是道光时期,官员糊弄皇帝惯了,修了一扇门,竟提了五千两银子的报销。

自然,咸丰没有道光好糊弄,大怒,下令问罪,上报的官员立马说是误报,实际是五十两,这才蒙混过关。

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在怎样的时代,这样的风气应该值得每个人传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79741.html

“清朝立国三百年,真的没有一个昏君吗?” 的相关文章

郭淮遣妻故事是怎么回事?后世是如何评价郭淮的?

郭淮遣妻故事是怎么回事?后世是如何评价郭淮的?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

汉文帝与汉景帝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皇帝?

汉文帝与汉景帝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皇帝?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盛世,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学过中学历史的都应该记得课本上关于“文景之治”的描述,夸赞文景时期汉朝的休养生息、为政宽松,是为一大盛世。然而,偶然的机会读到毛主席对于二人的评价,感到很是诧异。毛泽东认为文、景帝乃守成之君,无能之辈。不...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

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唐代皇帝,712—756 年在位。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大唐开放之遗风,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存在。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个痴情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却独痴三人,更专情一人。一、杨家有女初长成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宦门世家,她天生丽质,再加上优质的教育环境,使得她有一定的文化...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292~346年),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光禄大夫何桢曾孙、安丰太守何睿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优雅俊美,善写文章。起家江州(王敦)主簿,迁东海王(司马冲)文学。迎娶明穆皇后的妹妹,授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颇有功勋,授散骑常...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随后,蜀汉军队系统中,马上就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双方是(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和元老大将魏延。结果是,杨仪在蒋琬、董允等人的配合下,先污蔑魏延谋反,然后将其斩杀,《三国志·魏...

刘封封地就在关羽附近 关羽被杀前刘封为何按兵不动

刘封封地就在关羽附近 关羽被杀前刘封为何按兵不动

对刘封的上庸就在襄樊近旁,为何他却始终按兵不动,不去援助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在战场上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夺取汉中后,刘备派他与孟达一起夺取上庸,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可就是这样一个与刘备如此亲近的人,在关羽覆亡的过程中袖手旁观,最终被刘...

卢多逊:北宋初年宰相,他与赵普之间有何恩怨?

卢多逊:北宋初年宰相,他与赵普之间有何恩怨?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太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