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汉学者刘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助王莽登基后又发动政变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22)321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刘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一定没有人反对。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著名文学家刘向(《战国策》、《列女传》等作品的作者)的儿子,父子两代人同为著名学者,名噪一时。

刘歆是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他既是伟大的经学家,又是伟大的天文历法学家、史学家、校勘学家和诗人。章太炎甚至称其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人物。

西汉学者刘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助王莽登基后又发动政变

刘歆首次发明了“岁星超辰”的计算方程,将岁星超辰的周期,精确到84.71年,并编写成了当时更先进的《三统普历》。他还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抛弃“周三径一”的圆周率计算 *** ,他的计算 *** ,将圆周率数值确定为3.15471,被后世称为“刘歆率”。

刘歆与他的父亲一起,承担了五经校对工作。父亲去世后,他又独立承担起这项浩瀚的工程,编撰成一部图书总成《七略》,著录图书13219卷。

刘歆更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古文经学派。古文经学派是相对今文经学派而言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量的儒家经典佚失。西汉立国书禁重开,很多老儒生,根据自己的记忆,默写曾经读过的经书,并以此教授学生。这些书籍是以当时的文字书写,称今文经。

刘歆十几岁以黄门郎身份,负责内藏图书整理工作,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经书,这些书籍都是难懂的古文字书写,因而被称为古文经。刘歆的青年时代,就一头扎进了古文经学的研究和整理,最终创立了古文经学派。

古文经学派对我国的文化史的意义是非凡的,没有它我们的文化将是割裂的,甚至经典的传承是谬误的!

正是因为发现了今文经学派的谬误,导致他卷入了,与今文经学派为代表的政治势力的斗争。结果,势单力孤的刘歆,受到排挤和打压,被迫辗转于各郡出任地方官。

郁郁不得志的刘歆,在他的诗歌中,流露出了对朝政的诸多不满,和对人生的哀叹。让他重新得到舒展的就是王莽,他在担任黄门郎期间,结识的挚友。

随着王莽在政坛的突起,刘歆被王莽召回中央。从此,他的政治生涯,伴随着王莽一路飙升。刘歆也成了王莽在政治上的重要帮手,为王莽代汉立下汗马功劳。

王莽建国后,刘歆官居四辅,两家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可惜的是,他们的友谊没有善始善终,新朝末年刘歆参与了一起针对王莽的绑架事件,结果失败了。事件败露后,刘歆自杀身亡。几个月后,新朝被推翻,王莽被乱军杀害,他们共同建立的王朝灰飞烟灭!

有意思的是,后世对刘歆的关注点,大多停留在了其年轻时代,而对他在新莽政权期间的事迹,都尽量小心翼翼地回避。一部分人认为,刘歆就是王莽的帮凶,按照世人的标准,他应该被立为奸臣;另一部分人认为,刘歆是不赞同王莽代汉自立的,他虽有错,但本质上不算奸臣,尤其是后来有反莽的义举。

那么,他对王莽“篡汉”究竟是什么态度?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刘歆?这些纷争背后,又隐含着什么样的历史玄机呢?

刘歆在王莽集团中的地位

刘歆的政治生涯可以分为很清晰的四个阶段,之一阶段为担任黄门郎期间专注于学术研究;第二阶段为外放出任地方官;第三阶段为回到从中央,充当王莽的助手,担任文化意识领域更高领导人;第四阶段为新朝建立,作为四辅成为新朝核心领导人之一。

他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大力推动古文经学的弘扬,兴建太学、建明堂辟雍、修订典章制度等。这些工作都是配合王莽推行的改革开展,为汉平帝时期,汉帝国所呈现出的短暂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第三阶段刘歆还不能成为王莽集团的核心,第四阶段,刘歆是毫无争议的核心成员。这个阶段,他被封嘉新公,出任国师,成为新朝改革的总设计师之一。我们在新朝的官制改革、典章制度重建、货币改革等一系列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一名文化学者,在短短几年内,以火箭般的速度跃升为帝国核心,恐怕不是简单地以个人友谊能够解释的。毕竟王莽身边,故交好友众多,为什么偏偏垂青于刘歆?

这里面是有玄机的,涉及到王莽集团内部的政治派系斗争。

刘歆在新朝代汉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史学家以“王莽篡汉”的粗暴态度,忽视了对王莽集团内部的研究。其实王莽集团内部存在不同立场之争,他们内部至少存在两派。

一派以“更天命”的思想为主导,主张汉室气数已尽,要顺天应人,由王莽完成改朝换代。我们姑且称这一派叫“代汉派”,或者叫“汤武革命派”。

另一派以传统的维护汉统思想为主导,主张拯救大汉,由王莽辅政,充当修补匠,做大汉的“周公”。我们姑且称这一派叫“辅汉派”,或者叫“周公派”。

经过长期研究,笔者发现,这两派的斗争,有两个明显的时间节点。之一个时间节点出现在汉平帝驾崩后,自汉武帝后期以来,就一直喧嚣的“更天命”论调再次重提。这次斗争的结果,以王莽力挺“辅汉派”结束。

第二个时间节点出现在居摄二年,翟义叛乱平定后,关于“代汉”和“辅汉”的争议再起。大约在居摄三年王莽的母亲去世前,王莽做出了代汉的决定,从王母葬礼的安排细节,就可以窥见其中的奥妙,限于篇幅不细说。

王莽集团的核心成员中,甄丰肯定是“辅汉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新朝建立后,反对王莽称帝的甄丰,受到了王莽的冷处理,待遇直线下降。而刘歆正是“代汉派”的坚定支持者,所以他从一名“边缘核心”,一跃成为核心中的核心!

这就是刘歆平步青云的根源!刘歆在分管的文化领域工作中,以他的学术思想,为王莽代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让王莽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朝换代,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歆与王莽反目成仇的原因

那么,刘歆又为什么与王莽走向反目成仇,不顾四十五年的友谊,决定参与政变呢?这次政变真的就是史书所说的,劫持王莽扶立“南阳刘秀”吗?

表面上看,刘歆与王莽的决裂,是由于十年的时间里,王莽连续杀害了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不过笔者认为,这肯定不是主因。

刘歆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给了王莽的三子王临,做了太子妃。三个儿子都受到王莽的恩遇,被封了侯。尤其是他的次子刘棻,因为才学出众,备受王莽赏识。然而,莫名其妙的是,刘棻和他的弟弟刘泳,都卷入了甄丰甄寻父子的谋反案,结果受牵连处死。

刘歆的女儿刘愔,卷进了太子王临的谋反案。刘愔自幼跟父亲学习天文历法,擅长观天象,王临作乱前,刘愔以“白衣会”的说法鼓动王临,结果事泄身亡。

二子一女死于王莽之手,刘歆确实有理由怨恨王莽。不过,这不能成为充分条件,王莽不是枉杀,两个事件间隔十年,十年间,刘歆与王莽的亲密关系并未见衰减。同时,王莽对刘歆父子的信任一直未改,直到新朝灭亡,刘歆的长子刘叠,还是王莽的贴身侍卫官,这种信任绝对罕见!

按《汉书》记载,刘歆发动政变,是因为天象显示“汉室复兴”,所以他准备劫持王莽,向“南阳刘秀”献礼。不过这个说法扯淡扯到大西洋了!

刘秀那时候还是乡间的一名读书人,根本没人认识他,这分明是后人的附会,为了说明刘秀得天下是天意,不惜篡改了历史而已!

那个符谶中说的“刘秀”,其实就是指刘歆,因为刘歆早在汉哀帝(刘欣)时期,为了避讳,更名为“刘秀”。明白了吧,所谓的符谶就是有人伪造,用来拉拢刘歆加入造反阵营的诱饵而已!

所以,刘歆造王莽的反,恐怕是借助所谓“天象”,和自己是刘汉宗室子弟的身份,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

这才是真相!

德道还是立场?刘歆的是非论

大概由于刘歆对中华文化突出的贡献,以及他后期与王莽的决裂,历史对刘歆表现得相对宽容,一直以淡化的手法,不过多渲染他那段经历。

不过,刘歆在王莽集团中的地位太重要,历史无法举重若轻,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刘歆这个人呢?

首先,应该抛弃狭隘的唯道德论,刘歆的选择就是政治立场问题,不用背负道德枷锁。

关于改朝换代的合法性,西汉开国之初就一直存在争论,最典型的就是汉景帝时期的“汤武革命”合法性的争论。按照封建社会皇权更替的法则,其中有一条就是,承认“有德者居之”,承认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否则西汉王朝就不该存在!

既然如此,当西汉没落了,王莽完成改朝换代有何不可?新朝玩不下去了,刘歆动动心思也未尝不可嘛!

给刘歆套上道德枷锁的,是东汉政权,他们为了维护“东西两汉一体”,维护东汉政权的合法性,强行给王莽戴上了“篡位”的大帽子,刘歆也跟着受灾了!

其次,刘歆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其实刘歆最擅长的是学术,王莽看重的是他的学说,有助于王朝的统治,绝不是刘歆个人的政治才能。

新朝的改革失败,刘歆是难辞其咎的!他主持的官制改革、典章制度修订,包括后来的立九庙等一系列举措,难听一点说就是头痛医脚,泥古不化,忙中添乱。对本就艰难的改革事业,不是起到促进作用,而是火上浇油!

所以,本质上说,刘歆是理想大于能力,眼高手低的不合格政治家!他被提拔到如此重要的岗位,说明王莽也一样!

从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那段历史,无关忠奸

有一个很司空见惯,其实很畸形的现象:现代人的价值标准,在某些方面居然跟古人惊人地一致!比如,判别忠奸。古人说王莽是“篡国奸贼”,我们也接受这个观点,跟着摇旗呐喊。

古人为什么认为王莽是“篡国”?甚至不承认他建立的新朝?原因很简单,书写历史的是东汉的士大夫,他们代表了东汉政权的立场,所以,为了证明东汉政权的合法性,以及文人士大夫忠君的立场,他们必须说新朝是不合法的,王莽是不合法的,是篡位,所以刘歆也必须上道德审判台!

我们呢?难道也是东汉的遗臣?也是文人士大夫阶级?为什么要陷入别人的视角,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不奇怪吗?我们所在历史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更高的视野,为什么有人却弃之不用?怪哉!

当我们变换了角度,来审视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包括王莽和刘歆在内,他们都是一群充满理想的新士族阶层,他们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强国富民的强烈愿望。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性,在道德与立场之间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前行!

他们是一群,挣扎的士族阶层,他们个人的失败,没有抹杀历史的光辉,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79953.html

“西汉学者刘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助王莽登基后又发动政变” 的相关文章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秦国因为实施“商鞅变法”,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后来,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却开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无路之下,被逼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商鞅被杀后,秦惠王还对商鞅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秦惠王虽然对商鞅处以极刑,但是...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起义为什么会失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史》:崇祯十七年三月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只是想要儿子以后能够平安地活下去,他的儿子诸葛瞻确实非常平庸,与他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哪怕他默默无闻也无所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死跟萧何有何关系?为何世人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原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后被李渊招降,被封为舒国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辅公祏是隋末割据江淮的枭雄,建立辅宋政权。但辅宋源于归附唐朝的杜伏威势力,而且杜伏威就在大唐朝廷任职。辅公祏与杜伏威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一起同甘共苦,反抗隋朝,割据江淮。那为何辅公祏要...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对李广利真的是草包吗?如果李广利真的那么菜,汉武帝为何要重用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其实并不完全是草包。如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草包,汉武帝也不会让他领兵讨伐匈奴。李广利在战场上也是有高光时刻的,只不过闪光点确实不多,才能平庸也是真的。李...

历史上蓝玉的能力怎么样?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蓝玉的能力怎么样?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众所周知,蓝玉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也被誉为明朝中期的第一武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蓝玉是明朝名将常遇春的妻弟,因为跟着姐夫而从军立功。在常遇春的栽培下,蓝玉迅速成长为一代名将,多次出征漠北,大败北元,给予其沉重打击,为明朝解决了一个重大威胁。那朱元璋为何以谋反罪...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

评论列表

钱涛
钱涛
2个月前 (09-18)

刘歆,一代儒宗学者典范;辅佐王莽建新朝却终反目成仇,才华横溢却又政治失策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