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都说武则天还政李唐是良心发现?其实只是迫不得已!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04)300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改唐朝为周朝时,是真心想过要成为武氏家族的开国太祖,绝不甘心将皇位归还李氏的儿子的。然而朝野人心的阻力实在太大,武氏家族的子侄也并无出类拔萃的人才,她最终选择召回被自己废掉的李显,立为太子,正是面对现实无奈的认输和妥协了。

武则天年幼时,被异母兄弟虐待,和武氏娘家人关系极差,因此当她成为大唐帝国的辅政皇后之后,整死了一个哥哥,又借着侄女贺兰氏被毒杀一案,杀掉两个侄子,还杀了娘家的嗣子、外甥贺兰敏之,把其余武氏族人尽数流放。

都说武则天还政李唐是良心发现?其实只是迫不得已!

如此自毁亲族的举动,也令唐高宗李治十分放心,才会不遗余力地和她分享各种权柄,培养她的政治经验,扶植她的政治势力,在遗诏中更授予她辅政大权。确实,从一个正常皇帝的角度,这样一个孤家寡人般的皇后,如果不向着李唐皇室,还能向着谁?

只是随着武则天大权在握,野心不断滋长,膨胀到非要以女子之身去夺取皇位,建立新朝成为开国太祖,因此,为改朝换代、加强亲族需要,才将武氏家族的侄子们从流放地召回,授予高官显爵。

同时,一个参政几十年、各方面政绩卓著的杰出女性,为了维系她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朝,才大规模清洗朝堂,任用酷吏,迫害忠臣良将,密网罗织,滥杀无辜,种种桩桩昏暴行径,和早年的英察睿智判若两人,皆是以保障其统治为之一出发点。

那些被武则天清洗屠杀掉的文武大臣们,如裴炎,如刘祎之,其实相当多数人,原本都是一直支持她以大唐皇后、太后身份参政的,只是她后来要做的事,实在太超出大家所有人认知底线了,才变成了其反对派。至于程务挺、黑齿常之等良将,更是无辜被牵连而受戮,导致边关形势大坏,敌国弹冠相庆。

如果武则天仅仅是想以李家媳妇的身份做个终身皇帝,死后便还位其子,那么根本不用掀起如此多的政治风潮,更不至于大规模使用酷吏,败坏政治风气。她选择称帝其实就已经孤注一掷,做了如有必要时,哪怕将自己所有子孙尽数杀戮,也要开创武氏新朝的觉悟了。

这样说武则天并非危言耸听,她除了是母亲、祖母,首要身份是一个帝王,无关性别。一如只要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亲儿子照杀不误的男性帝王,历史上简直太多,甚至对他们而言,都基本不算是可以特别一提的劣迹。如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魏孝文帝元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雍正帝胤禛……这些都是货真价实杀了亲儿子的公认明君。

【虎毒不食子】,对帝王从来不适用,甚至可以如汉武帝自灭三族,如李隆基一日杀三子那般酷烈。

所以,武则天为了自己的武氏王朝能够千秋万代,是根本不惜将自己那些流着李氏皇族血统、在男权社会体制下注定只会姓李的儿子孙子们杀光的。

她之所以暂时留着李显、李旦等人不杀,绝不是出于什么慈母之爱,而是因为她能够顺利称帝,得到朝堂大臣认可的关键点,也就在于她是唐高宗李治的正妻,是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李唐皇位之一第二继承人)的母亲。

唐中宗:李显

为了保证这个后路不被动摇,她当然要把李渊、李世民的后裔们尽可能去杀戮,以绝后患,同时相应的,她也不可能在武氏皇朝的根基还没有真正巩固之前,就自绝退路,自取灭亡。

所以就算是生前反对她最激烈的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也只是株连其长子,留了李贤其余两个儿子没杀,囚禁在宫中,不时打骂泄愤。这也是权作备份,比如万一李显李旦还不肯老实听话,这两个血缘上的孙子,又可以从死棋变成活棋了。

正如那些如有必要、可以无情杀子的男性帝王,有生之年一样在殚精竭虑地给自己属意的继承人铺路。武则天同样一直在武氏宗族中寻觅合适的继承人。她之所以要逼死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也是打算把女儿嫁给更优秀的侄儿,然后,自己的血脉自然就可以通过女儿和外孙,永远留存于大周皇朝的后继之君了。

武则天与太平公主

都说武则天还政李唐是良心发现?其实只是迫不得已!

然而,此举遭到了太平公主的变相 *** ,她拒绝嫁给武则天心中的皇储热门人选,魏王武承嗣或梁王武三思,而选择了武则天的堂侄、没有政治野心的定王武攸暨,令武则天的打算落了空。

魏王:武承嗣

都说武则天还政李唐是良心发现?其实只是迫不得已!

太平公主之所以选定才具和人望平庸,血统疏远的武攸暨,就是表明她是绝不甘心做武氏皇朝“将来的皇后”,为武则天生下可以传承其血脉的武氏继承人,而是进可谋取皇嗣之位,退可表明自己仍旧是李氏公主的立场,争取李唐旧臣支持。

而无论是武承嗣还是武三思,他们掌管权柄,参政许久,却根本不能像当年武则天那样,真正得到朝堂大臣到天下民心的认可。然而这两人,已经就是武氏家族能力最强的人物了。

梁王:武三思

都说武则天还政李唐是良心发现?其实只是迫不得已!

整个武氏一族的钟灵毓秀全都集于一个女子身上,而男人们实在是硬扶也扶不起来,否则的话,别说能出个刘秀、李世民这样的天纵奇才,哪怕只是腹黑的政治天才,如她丈夫李治那样,武周代唐之事,历时十五年时间,也就妥定大功告成了。

如狄仁杰这样的人,哪怕充分认可武则天的才干,感念她的知遇举拔之恩,也支持她终身享有皇位,对武周代唐这个底线也终究不能接受。

狄国老关于母子姑侄之别这种话,对政治家原本是没用的,只是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心灰意冷,对武周代唐之事已经不抱希望了,权当最后放弃之前的安慰之语听听。

武则天捕杀大将,自毁柱石,导致边疆丢师丧土,从整个国家角度看,当然是大错特错,从武周王朝的角度则无可厚非。只是武家人实在不成器,白费十几年功夫无数颗人头,又把江山拱手还了回去,这才难堪。

君主和一众大臣相持了十几年后,在除武氏一族之外,几乎天下所有人的一致反对下,武则天终于放弃,大批帝国顶级军政精英白白枉死,丢失的国土和将士也不能复活,终究又是何苦来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9/82273.html

“都说武则天还政李唐是良心发现?其实只是迫不得已!” 的相关文章

单雄信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品性如何?

单雄信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品性如何?

瓦岗英雄们中,单雄信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隋末,天下大乱,翟让在瓦岗寨高举义旗。年轻气盛的单雄信率一帮少年投入瓦岗军,翟让对这个少年英雄极为看重,“与之友善。”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与足智多谋的徐世勣意气相投,结成生死之交。两人成为翟让的左膀右...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朱元璋对朱标那么宠溺 朱元璋就不担心朱标会造反吗

朱元璋对朱标那么宠溺 朱元璋就不担心朱标会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对朱标如此宠溺,朱元璋就不怕朱标有实力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01要知道,造反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没有希望继承大统,或者是短时间内现实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才会做出来的一个冒险之举。至于朱标,他为什么要造反?他从一开始就是朱元璋选定的下一任继承...

赵匡胤后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皇后不扶持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赵匡胤后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皇后不扶持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50岁赵匡胤去世,24岁宋皇后为啥不扶持儿子登基,却拥护小叔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在部下的帮助下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因此被认为是历代开国皇帝当中相对较为容易。不过他能终结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就足以证明他依旧还是有着非凡的能力。但是在赵匡胤去世...

刘备和孙坚平黄巾军功大小差不多 两人结局为何截然不同

刘备和孙坚平黄巾军功大小差不多 两人结局为何截然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孙坚都是剿灭黄巾有功,孙坚被连连晋封,刘备为何原地踏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84年,刘备、孙坚在剿灭黄巾军的战斗中都立了功,可不久孙坚就被晋封为别郡司马,而刘备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任何消息。两人的军功大小差不多,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呢?东汉末...

姜冏:蜀汉名将姜维之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姜冏:蜀汉名将姜维之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姜冏(?~214年),字仲奕,天水郡冀县人,汉东末年将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之父。曾担任天水郡功曹。建安十九年,平定羌胡,兵败阵亡。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姜冏(?~214年),字仲奕,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人。三国时期曹魏功曹,蜀汉大将军姜维之父。...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于谦,于明永乐19年(公元1421年)考取进士,走入仕途。后跟随明宣宗朱瞻基平叛朱高煦有功,而被委任巡按江西,后被擢升为兵部侍郎。于谦的清廉,当时上至朝廷,下至黎民都广为流传。正统年初(明英宗初期),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