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息夫人究竟有多美 楚文王究竟有多爱她的呢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22)130

还不知道:桃花夫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息妫,春秋时期陈国人,先为息国君夫人,后为楚王夫人。她出生在深秋,却满园桃花盛开。一出生就引来了百鸟朝凤,额上带着桃花胎记,仿如桃花女神转世。可是,陈国智者却预言她的到来会引来生灵涂炭,因此她虽然贵为公主却从小就远离父母,由乳娘陪伴长大。因为面若桃花,又称桃花夫人。

息妫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公主,生得美艳无比,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春日绽放的桃花有多美,她就有多美。公元前684年,她嫁给了息侯,被称为息夫人。

当时的婚姻制度为“娣媵制”,即国君或大夫的夫人被娶进门的时候,她的妹妹也要一同跟着陪嫁过去,称为“娣”,而随嫁的婢女则称为“媵”。陪嫁的妹妹可能是胞妹,也可能是堂妹;可能是一人,可能是数人。蔡侯的夫人与息侯的夫人为堂姊妹,而且是蔡侯先娶的息夫人的姐姐,蔡侯原本可以一箭双雕,却阴阳差错地便宜了息侯,为此蔡侯常常耿耿于怀。

息夫人究竟有多美 楚文王究竟有多爱她的呢

有一年,息夫人回陈国娘家探亲,路经蔡国,就顺便去探望姐姐。蔡哀侯一见自己的小姨息妫貌美如花,不由得上前轻薄调戏,息妫大怒,佛袖离去。息妫回到息国后哭着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息侯,息侯听完后,火冒三丈,此仇不报非君子!但是,凭借息国的军事实力打不过蔡国,最多是双方平分秋色。于是息侯想到了一条“借刀杀人”的妙计。

息侯派遣使者向楚国进贡,并趁机向楚王献计;“蔡国仰仗着与齐国联姻,而不臣服于楚国。如果楚国兴兵攻打息国,息侯求救于蔡国,蔡侯必念在与息侯是连襟的关系而出兵相助,然后息国便与楚国合兵攻打蔡国,一定可以活捉了蔡侯,如果俘虏了蔡侯,就不怕蔡国不向楚国称臣进贡了。”

息夫人究竟有多美 楚文王究竟有多爱她的呢

楚文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便择吉日率领大军直奔息国,息侯依计向邻国蔡国求助,蔡侯果然出兵相救,等他来了,息、楚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轻松干掉蔡侯。楚国依计从事,果然顺利抓住了蔡侯。

当了俘虏的蔡侯知道,自己得罪了息夫人 被俘是拜息侯所赐,十分愤恨。后来楚文王考虑到想与蔡侯结为盟友,便没有杀他,还设宴为蔡侯饶行。在席间楚文王问蔡侯可曾见过这世间的绝世美女,蔡侯此时想起他此番遭遇不测,与息夫人有关,而且对息侯也是恨之入骨,便对楚文王说:“天下绝世美女尽在大王宫中!却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息侯夫人妫氏的美。”蔡侯看到楚文王惊愕的表情 接着说息妫的美,天下无双,荷粉露垂,杏花含烟,国色天香,无与伦比。从此,楚文王便对息夫人念念不忘。

楚文王叹气道:“寡人得见一息夫人,死不恨矣。”不久楚文王率领大军,以巡视为名来到息国,其实是想看息夫人的容貌。。息侯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设宴迎接楚文王。楚文王便说:“我为尊夫人尽了力,如今夫人怎么连为我倒杯酒都不肯呢?”息侯害怕楚国的武力不敢拒绝,便命人通知息夫人出来为楚文王倒酒,不一会息妫便穿戴整齐地走了出来,端起酒壶倒了一杯酒。楚文王被息夫人的美貌惊呆了,本想亲手接过,却见息妫不慌不忙地将酒杯递给仆人,再转递给楚王,待楚王一饮而尽,息妫就拜谢回宫了。

息夫人究竟有多美 楚文王究竟有多爱她的呢

回到住所的楚文王满脑子都是容貌绝世的息妫,辗转床榻,夜不成寐。于是楚文王便有了除掉息侯,夺取息夫人的念头。第二天,楚王以答谢的名义在住所设宴,却暗备伏兵。他假装喝醉了,对息侯说:“我对你夫人有大功可言,今天三军在此,你夫人就不能替我慰劳一下三军将士吗?”息侯推辞说:“息国是小国,没有能力犒劳您的部下,请给我时间慢慢地想办法吧。”息侯的这句话正给了楚文王借题发挥的机会,楚文王一下子拍案而起,大声道:“你这个匹夫,背信弃义,居然用花言巧语来拒绝我。左右的人还不给我拿下!息侯正要申辩,四面隐藏的将士突然冲出,将息侯捆绑之后,楚文王亲自带人到后宫寻找息夫人。”载在后车拉回国。

过了三年,息妫为楚文王生了两子。长子取名熊艰,次子取名熊恽。息妫在楚宫三年,寡言少语,面对楚王,她永远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态度。以楚王的性格,换作别人,早就应该忍无可忍,但是,息妫不是别人,没有人能取代她在楚王心中的地位。

很多次,楚文王主动与息妫套近乎,但是,她几乎回答都是有两个字。唯一让楚文王欣慰的是,息妫对两个孩子却是尽心竭力。他不明白,息妫与息国国君生活三年,没有生出一子半女来。也许是息国国君年老体衰了,或者是他们俩原本没有什么感情,这真叫人猜不透。

息夫人究竟有多美 楚文王究竟有多爱她的呢

终于,楚文王不想再猜了,选择了一个时机,用一种不得不问的口气,对息妫说:“夫人,因为我贪恋你的美色,也许我有些过错。但现在的我,国之强可与齐恒、秦穆、晋文相比。我虽不才,但正直壮年,对你一直宠爱有加,这是任何一个人妃子所没有办法比拟的。而你呢?服侍我三年多,还生下两个孩子。可为何对我不开一言,整天落泪?请问夫人还有何不满足?”

息妫一听,知道心思瞒不过去了,万般无奈,泪流满面地说道:“我不能为丈夫守节而死,又有什么面目同别人谈笑呢!此是蔡侯的过错啊。”说完便痛哭流涕。

楚文王为了博得息夫人的欢心,于是派兵攻打蔡国,为息夫人泄恨。蔡侯被扣留在楚国九年,直到死也没有回国,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息夫人究竟有多美 楚文王究竟有多爱她的呢

没有人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美丽的女人即使艳若桃花,也终归要顺自然而开,随风而落。而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绝非息妫一人之力所能主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0/90575.html

“息夫人究竟有多美 楚文王究竟有多爱她的呢” 的相关文章

裴行俨:隋唐时期将领,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

裴行俨:隋唐时期将领,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

裴行俨(?—619年),字守敬,河东郡河东县人,隋唐时期将领,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跟随大将张须陀,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大业十三年(617年),投靠瓦岗起义首领李密,授上柱国、绛郡公。武德元年(618年),兵败于偃师县,...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官拜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魏郡太守,在任十分称职。后入朝任宗正、太常;出朝任...

孙夫人当初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回去

孙夫人当初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回去

对孙夫人为什么要离开刘备?为什么不回到刘备身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离开刘备,不能怪她,她也是被骗了。从《三国演义》里的描写来看,孙夫人对刘备,感情是很好的。孙权在周瑜的建议下,以国太生病为由,要接孙夫人回娘家探母——接出嫁的姑娘回家省亲,这在古代社会,也是很常见...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有的人说乾隆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真是这样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清朝,大家一定会想到的三个皇帝,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他们三个打造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乾隆也是将清朝的发展推到了最高朝。可是很多人说乾...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某件事,是个贬义词。赵禹,西汉司法官。斄县人。早年间赵禹有些才华,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之后成为周亚夫的属官,不久之后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相继担任了御史、太中大夫等职。在那之后他与...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年羹尧是中国清朝名将,妹妹年世兰是雍正的华贵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羹尧居功自傲、目空一切,没有把雍正皇帝放在眼里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爬得多高,摔得就有多惨。”康熙精心栽培年羹尧,最后还是被雍正杀了。那么年羹尧从封疆大吏到康熙面前...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元诩,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时期的胡灵太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胡国珍在朝中担任司徒的职务。不过由于古代对女子一向轻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下胡太后的名讳,这里姑且称她为胡氏。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容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