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他对中国的发展都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明成祖朱棣虽然是从侄子手里夺来的皇位,但是他开创的永乐盛世是明朝相对繁荣的一个时期,所以这位皇帝的功劳还是十分大的,除了修订永乐大典,这位皇帝还十分注重海外交流,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在他的鼎力支持之下进行的,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真正意义又到底是什么?他对中国的发展都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呢?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祖籍来自神秘的西域,他原本的姓氏是马,被皇帝赐姓为郑。洪武十四年,年轻的小郑和刚满十岁,便强行被征南将军傅友德抓捕进行 *** ,又通过了一系列的严格训练,做起了燕王的侍宦。也就是服侍燕王的小太监。正是这样的一种经历他与燕王从小生活在一起,结成了患难知己。善良的郑和有强壮的体魄格、坚强的意志、恢宏的志向,身为宦臣但是在三十五岁以前却一直随军出征,辅佐燕王建下了汗马功劳。
燕王即帝位,也就是后来的成祖,国内的战争告一段落以后,国泰民安,郑和便被派出使海外,从事对外工作。他先后七次(实际上为八次)下西洋,六次都是在成祖时代。他之一次出航是在1405年7月11日,此后海上生活便成为家常便饭。古代的出航可不如现在这么轻松一去可能就是很多年。到了第六次出航时,他已经五十二岁了。直到成祖去世那年,他还赴旧港宣抚,但历史学家并没有把这一次的出海计在七次下西洋之内。
他们之一次是在苏州的刘家港起航,至福建的五虎门,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等待东北风起,只有顺风顺水,十天才能抵达占城新洲港,稍作停留再转爪哇;经旧港、苏门答腊、锡兰,最终抵印度海岸。第二、三次及第六次均止步于印度洋一带。第四、五、七次都航行到了波斯湾、红海、 *** 沿海及非洲东海岸,游历近三十个国家。
郑和之所以率领这一支空前绝后声势浩大的海上舰队到各国,身上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为追寻惠帝。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逝世,皇太孙于第二年即位为惠帝,这使燕王非常不满。';';靖难之役';';后,燕王最终取得帝位,据说惠帝逃亡海外,使他耿耿于怀记恨在心,因此派郑和负责这个高度机密的政治任务。二是为宣扬国威,让海外的人知道我们朝廷的威严和富足。三是为发展海外贸易,因为从宋元两代开始,已经有很多海外商人前来交易经商。 郑和航海远征三十年,就个人而言他已成为南洋各国人民的崇拜对象。爪哇人民甚至为他建立起庙台,出海之前都会上三炷香以求得到郑和的保佑。至于他对国家和民族以及南洋各友国的贡献,更是非凡卓越。
一是国威远扬。郑氏纵横海上三十年间,海外各国主动来华入贡的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有许多国家的国王亲自来华对成祖上贡叩拜。但是令人难过的是有三位国王因为舟车劳顿水土不服最终医治无效死在中国。时年二十八岁。从这些史实不难看出当时我国威势的空前浩大,以及各国臣服的忠诚。二是人文交流。这些航海经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使我们的民族从此开始认识海洋,并勇于跟随郑和下西洋,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尤其是船员们回来时,把在南洋所见所闻,亲身经历都告知父老亲友。三是造船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祖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造船业的鼎盛时期。造船人员们克服了技术上的种种困难,发展了精密的造船技术和利用高度发达的科学知识,几年间造成大约一千七百艘航船。
小编觉得虽然很多人都对此次的郑和下西洋诟病不已,认为这样的活动只是为了一个皇帝的虚荣心,除了劳民伤财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虽然出发点并不怎么高尚,但是这次下西洋对中国的意义还是不能够忽略的。读过西方史的人,都很敬佩和赞叹外国航海家的伟大和勇气。可是我们必须要知道,郑和的初次的航行,却比西方著名航海家们早了近一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