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阿桂:清朝乾隆年间的极具有影响力的大臣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5-03)110

说道阿桂,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下面我们通过阿桂简介来简要了解一下他。阿桂是我国清朝乾隆年间的极具有影响力的大臣,他是武官。

阿桂生于1717年的9月7日,在1797年10月10日的时候离开人世。他原先是满洲下的正蓝旗人士,后来改成了正白旗人士。章佳氏,广廷是他的字,也有人叫他为文成,号为云岩,他也可以说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大学士阿克敦。

阿桂:清朝乾隆年间的极具有影响力的大臣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战功无数,自乾隆十三年的时候跟随着当时的兵部尚书征战金川土司莎罗开始,到之后于一千七百五十五年的时候参战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还有之后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以说一路走来,他的战功显赫。其中尤其是以回疆平,驻军伊犁,督民屯垦这三项为最重。他的管路因为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功劳在,可是说是一路扶摇直上,一直从工部尚书一直升到礼部尚书这个在朝廷之中有着很大权利的职位,很是受到乾隆皇帝的看中。

在乾隆三十六年的时候,清朝再次向金川土司征战,结果战败。乾隆皇帝就命阿桂挂帅,再次前往对敌。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战胜,将其土地尽收于手中。

看了阿桂简介,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战场。他意气风发,统领千万大军,在战场之上运筹帷幄,把持大局。他是我国清朝时代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他英勇无畏,被乾隆皇帝封为诚谋英勇公。在他于以前七百九十七年死去之后,谥号为文成。

清高宗乾隆,原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是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是他的年号,意思是“天道昌隆”。乾隆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政绩非常显赫,社会稳定,创下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当然了,“康乾盛世”的现象不仅仅是乾隆一个人的功劳,与当时的几位大臣息息相关,其中也包括了章佳·阿桂。乾隆阿桂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阿桂:清朝乾隆年间的极具有影响力的大臣

章佳·阿桂,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阿桂生于1717年,卒于1797年,阿桂一生建功颇多,死后乾隆赠他太保的称号,谥号文成公。章佳·阿桂是正蓝旗人,后来因为战功显赫,被抬入正白旗。

阿桂一生都在辅佐乾隆帝,出将入相,是乾隆帝颇为倚重的大臣。当代历史学家纪连海曾经这样描述乾隆和阿桂的关系:阿桂是被乾隆供起来的将军。乾隆帝将功劳更大的臣子的画像挂在紫光阁,乾隆年间总共有四次这样的行为,而阿桂次次前列。

的确,章佳·阿桂出生贵族,本就不凡,自1738年,即乾隆三年中举人后,就开始他的军旅生涯。先是长期在中国西北边疆驻守,后来平定伊犁和大小金川,征讨缅甸,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功赫赫,为乾隆解决了边疆的困扰,可以说是乾隆帝的铠甲。而乾隆帝也将国内的军权大部分交给了阿桂,更封其为诚谋英勇公。

章佳·阿桂,满洲正蓝旗人,后来因为战功显赫,被抬入正白旗。阿桂戎马一生,出将入相,不仅为乾隆定叛乱,保边疆,更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的荣耀。阿桂后代有两子一女,分别是阿迪斯,阿必达,章佳氏。

阿桂后代中,长子章佳·阿迪斯,也是清朝的将军。因为其父章佳·阿桂在出征缅甸,与缅甸议和一事上惹得乾隆大怒,所以被免去蓝翎侍卫的官职,发配到广西右江镇,几年后恢复官职,不久成为兵部侍郎,后来又成为成都将军。川西强盗猖獗,阿迪斯受到牵连,被流配伊犁。几年后因为清帝大赦,阿迪斯得以回到京师,最后死在京师。

阿桂:清朝乾隆年间的极具有影响力的大臣

二子阿必达,也因为阿桂触犯了乾隆的权威,被罢免了蓝翎侍卫的职位,被遣去了广东雷琼镇。后来皇帝赦免,回京复官,后来因为疏通黄河有功,成为工部侍郎。其子那彦曾担任两广总督,成为章佳·阿桂后人中官职较高的一个。

阿桂的女儿章佳氏,成为了当时的奉恩辅国公弘融的发妻,弘融,是庄亲王允禄的八子,允禄是康熙帝的第十六个儿子。也就是说,章佳氏后来成为了康熙帝的孙媳妇儿。

章佳·阿桂一生传奇,驰骋沙场,屡建奇功,阿桂后代却没有像他一样辉煌。究其根本,不过是君王统治下的常规现象。自古君王喜怒无常,更何况晚年的乾隆帝有些专政,章佳·阿桂一片赤子之心,显然已经感动不了乾隆,但是阿桂的功名,历史长存。

关于阿桂和和珅的关系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我曾经在看百家讲坛的时候,就有听到上面说阿桂和和珅两个人的有着很大的年龄差距,因此两人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后来我经过查询的一些资料还是可以知道,两人之间虽说没有正面的交锋,但是还是可以看出阿桂对于和珅还是有些影响的。

阿桂:清朝乾隆年间的极具有影响力的大臣

首先阿桂是历经多位皇帝的当朝元老,在朝堂之上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同时他的行事方式也是诸多的人所模仿的。而和珅却只是乾隆皇帝当政时的大臣,并且对于和珅对于皇帝的谄媚和奸诈狡猾的性格他是极为的厌恶。因此两人绝对不会是友好的关系。而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虽然他们二人的关系谈不上好,但是却绝对没有像是电视中饰演的那种两人不和就是两派对立的那种。阿桂他虽然不喜欢和珅,但是也只是不与之为伍而以,并没有所谓的对立。

他这样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态度影响着朝堂之中的大臣,进而的就使得他们对于和珅作为皇帝宠臣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简言之,也就是说,阿桂的这种不管不问的态度,间接的帮助了和珅,让和珅在朝堂之中少了很多的反对者。再有就是关于那些传言说阿桂和和珅是敌对,一直在朝堂之上争锋相对的人,这是不太现实的。毕竟以阿桂的影响力,如果他要对付和珅的话那是很容易的,毕竟和珅只是受宠,他的权利是比不上阿桂的。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为阿桂和和珅的关系不好,但是也算不上坏,毕竟他的态度帮了和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5/123904.html

“阿桂:清朝乾隆年间的极具有影响力的大臣”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

历史上董卓进京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多残暴

历史上董卓进京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多残暴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是蔡文姬《悲愤诗》对于董卓之乱的描述,说的就是西凉兵把社祭(古代聚会)中所有男人杀掉,头挂在抢来的车子上,女人则用车拉着回军营的场景。这只是董卓之乱其中一个很小的场...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字仲乐,北周,隋朝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而导致三总管之乱爆发。宇文忻身为平灭北齐的名将,选择支持杨坚而大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隋文帝篡周建隋扫平了障碍。既然宇文忻为隋朝建立立了大功,为何又要反隋呢一,出身名门宇文忻出身鲜卑贵族,...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历史上孙权有几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哪些人?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读《三国志》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孙权有三个女儿,却有五个女婿,这到底是为何呢?孙权为宝贝女儿们选的女婿都是谁?孙鲁班,先嫁周循,后嫁全琮据《三国志嫔妃传》载,孙权的夫人步氏,是临淮郡淮阴县人,跟东吴后期的丞...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李治临终前,为自己死后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让宰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辅佐新皇。其次,给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仇远《葛雄女子舞剑歌》:我怜健妇胜丈夫,却欲骄兵如处女。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古代女子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乏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诚如上面的诗歌描述的那样,她们中有的是巾帼英雄,忠孝节...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