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代治水良吏姜师度:功在百姓 史书却没名气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5-22)230

核心提示:在我国古代的杰出治水者当中,有一位治水成就突出,却并不为人们熟知,他就是姜师度。姜师度,唐魏州魏县(今河北大名县附近)人。以明经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县令、刺史、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大理卿、司农卿、河中尹、将作大匠等职。无论是为政一方,还是供职中央,他都十分重视水利问题,并组织兴修了多项水利工程。

唐代治水良吏姜师度:功在百姓 史书却没名气

*** 配图

在我国古代的杰出治水者当中,有一位治水成就突出,却并不为人们熟知,他就是姜师度。姜师度,唐魏州魏县(今河北大名县附近)人。以明经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县令、刺史、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大理卿、司农卿、河中尹、将作大匠等职。无论是为政一方,还是供职中央,他都十分重视水利问题,并组织兴修了多项水利工程。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姜师度出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河北道辖区东临大海,南靠黄河,西距太行,北通渝关(今山海关)、蓟门(今居庸关),下辖怀、刑、沧、魏、冀、幽等20多州。此地土地肥沃,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同时这里毗邻游牧民族地区,是唐朝重要的北部边防。姜师度深知此地的经济和军事地位,任职期间,组织兴修的水利工程,现在可考的有七处之多。例如,在沧州清池县(今河北沧县东南),开凿两道水渠,一渠通毛氏河,一渠通漳水;在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东南)修渠引黄河水;在贝州经城(今河北巨鹿以东)开张甲河;在沧州鲁城(今河北青县以东)修渠引水改良盐碱地。这些水利项目,对农田灌溉、排涝或土壤改良产生了积极作用,保障了粮食生产。

姜师度在此任上还搞了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就是在蓟州渔阳一带重修的平虏渠。平虏渠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北征乌桓时为方便运送军粮开凿的一条运河,上起呼沱河(即滹沱河),下注弧水(即沙河)。由于长期战乱和年久失修,到唐初已经废弃。姜师度组织人力在旧渠的基础上重新修缮并进一步拓展。重修后的平虏渠,不仅便利了周边农田的灌溉和人们的出行,更重要的是可以比较方便地把中原地区的粮食运往北部边防,避免了军粮运输绕道海上的风险。此外,姜师度还将水利工程直接运用于军事防御。虽然早在唐贞观年间,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奚族就归顺了唐朝,但不时仍有侵扰之举。为加强防御,姜师度决定在渔阳以北“涨水为沟”,果然有效阻挡了契丹、奚人骑兵的侵扰。姜师度善于动脑筋,在治水方面有不少独创之举。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姜师度出任陕州(今河南陕县)刺史。陕州西部的太原仓是当时江淮地区稻米运往长安的水陆转运枢纽。往常都是用小车将粮仓的稻米载运到江边装船,费时费力。姜师度实地考察后,命人利用粮仓和河岸之间的地势落差,修建了一条坡道,将米“自上注之,便至水次”。这一做法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劳力。由于治水能力突出,这期间姜师度还被调遣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华阴一带)主持开凿、疏通敷水渠、利俗渠和罗文渠,并在水渠两侧修筑了坚固的岸堤,既消除了水患,又便利了农田灌溉,对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姜师度组织修建的通灵陂水渠,更是一项广受赞誉的水利工程。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姜师度调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当时在同州朝邑县以北有一大片叫通灵陂的洼地,长期废置,盐碱遍地。姜师度组织人力依势对通灵陂进行修整和挖掘,同时修水渠引洛水、筑河堰导黄河水入通灵陂,蓄积水源。利用这一水源,周边农田广种水稻,“凡二千余倾,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

唐代治水良吏姜师度:功在百姓 史书却没名气

现代唐城(来源:资料图)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唐玄宗巡视朝邑县,看到“原田弥望,畎浍连属,繇来棒棘之所,遍为粳稻之川。仓庚有京抵之饶,关辅致珠金之润”,龙颜大悦,便颁发了一个《褒姜师度诏》,给他“特加金紫光禄大夫,赐帛三百匹”。当时唐都长安有人口逾百万,要供应这么多人的口粮,同时保证中央财政对粮税的庞大需求,仅靠关中地区的供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经常需要从黄淮、江淮地区调粮。而姜师度充分利用通灵陂蓄水灌溉农田,增加了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关中地区的粮食紧张局面。因此,唐玄宗对姜师度大加褒奖,自在情理之中。

相比于治理九州之水的大禹、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开凿通惠河的郭守敬等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姜师度几乎没有什么名气,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不多。但是,姜师度治水的事迹后人是应该了解的,尤其应该记住和借鉴他在治水方面的独到之处。姜师度重视水利建设,对水利事业有一种难得的执着精神。由他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有据可考的就有13项之多,约占唐朝前期北方水利工程的十分之一。他专注于水利多年,无论在什么职位上,都在思考水利问题。例如,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姜师度主管重大或疑难刑狱的审核工作。这一工作与水利并无直接关联,但姜师度仍念念不忘水利之事。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他组织在长安城中修渠,“绕朝堂坊市,无所不至”,不仅美化了城市,方便了居民用水,还可以利用渠水运送宫廷急需物品。姜师度的治水事迹和治水精神在当时就是很有声名的,人们把他与同一时期工于观天象的太史令傅孝忠相提并论,称之为“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旧唐书》)。

姜师度头脑聪明,知识全面,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利工程类型,更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旧唐书》说他“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他主持兴修的水利工程,用途遍及屯田、灌溉、排涝、漕运、盐池改造、城市美化、军事防御等诸多方面,对当时唐朝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还曾经用“治水”之法来“治盐”。

唐代治水良吏姜师度:功在百姓 史书却没名气

*** 配图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改设为河中府,姜师度为府尹。辖区内的安邑县(今山西运城东北)盛产盐,盐业收入一度成为当地财政的重要来源。但由于长期开发和管理不善,盐池逐渐涸竭,濒临废弃。姜师度到任后,“发卒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屯”,盐产量得到增加,“公私大收其利”。据史书所载,姜师度虽治水成绩斐然,受到朝野的赞誉,但也不免招致非议。其原因,一是他兴修的水利工程多了,不可能每一个都很完美,也偶有不太成功的时候。比如,在长安城开凿水渠,虽有积极作用,但没有充分考虑对水流量的调节,以致“水涨则奔突,水缩则竭涸”。二是兴修水利必然动用民力,增加百姓负担。这一点也为一些人诟病。例如唐人张在其笔记《朝野佥载》中,就斥之为“好奇诡”,“费功苦民”。搞水利工程,不可能不用民力,但应适当,否则也会带来另外的问题。这也是需要慎为考虑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姜师度的治水功绩是杰出的。史书上也有公允的评价:“师度既好沟恤,所在必发众穿凿,虽时有不利,而成功亦多”(《旧唐书》);“师度喜渠潜,所至徭役纷纭,不能皆便,然所就必为后世利。”(《新唐书》)大凡兴修水利,不光是解决一时一地的权宜之举,也常常是着眼于未来和泽被后人的长远之策。姜师度兴修的平虏渠,直到五代十国时期,还在发挥着积极作用,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描述它是“粮运者至今利焉”,就是一个证明。还需指出的是,姜师度主持兴修的诸多水利工程,绝大多数是在他年过花甲之后完成的。对古人来说,花甲已是高龄,但姜师度却仍以年迈之躯勤勉于水利事业,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着实令人感佩。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姜师度病逝,享年约70岁。他的一生,处于盛唐之际,虽然官职不高,但始终心系于农本、孜孜于水利,不失为致力当时国家建设的一位良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05/127197.html

“唐代治水良吏姜师度:功在百姓 史书却没名气” 的相关文章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离他最近 刘封为何不救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离他最近 刘封为何不救关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兵败樊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有名的古典文化小说,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三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变幻、金戈铁马。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关羽...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建成的实力,明显比李世民强得多,为何李建成反而被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政变之前,究竟是李世民的实力更强,还是李建成的实力更强,似乎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显而易见,在玄武门政变之中,李世民最终战胜了李建成,获得了皇位继承资格,并最终当上了...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代魏,公元280年晋灭吴。称帝建国最晚的吴国,居然是三国之中最晚消亡的一个,也是非常有意思。除了长江天险,各种客观因素之外,人力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今天我们来聊聊东吴最后一位名将——陆抗。出身大...

三国时期夏侯惇曾被吕布挟持过,是怎么回事?

三国时期夏侯惇曾被吕布挟持过,是怎么回事?

所谓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绑架、劫持是我们小时候看的港片里最常出现的镜头,在群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也曾经发生过一次有意思的“绑架事件”。吕布派人把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绑架了,到底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让我给家娓娓道来……曹操最信任的“二号首长”我们简单说一下夏侯惇在...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没有在周瑜与鲁肃的建议下早早称帝?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没有在周瑜与鲁肃的建议下早早称帝?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229年-252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丕公元220年篡汉称帝,刘备紧接着在221年在成都称帝,而孙权则是一直“隐忍”到了公元229年才称帝。虽然孙权最晚称帝,但周瑜、鲁肃两位“野心家”,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经有辅佐孙...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钱氏腿残眼瞎又无子嗣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还要立她做皇后

钱氏腿残眼瞎又无子嗣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还要立她做皇后

还不知道:朱祁镇复位之后,为什么还要复立腿残眼瞎又无子嗣的钱氏为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也算是一生坎坷。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御驾亲征北方强敌瓦剌,结果五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敌国瓦剌的太师——也先所俘...

历史上周宣帝一共有几位皇后?灭国后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历史上周宣帝一共有几位皇后?灭国后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周宣帝是北周第四位皇帝,周武帝的长子,生于559年。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公元581年,杨坚在周静帝的禅让下,登基称帝,建立隋朝。自此北周灭亡。那么,杨坚是如何处置前朝周宣帝的那5位皇后的呢?你看的没错,周宣帝确实同时有5位皇后。封建王朝,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一向都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