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慈禧更大的失败:同治称帝的十三年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04)250

同治帝是慈禧的亲儿子,没有他清代历史绝对不会有慈禧的位置。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六岁被立为皇太子,是皇位继承的不二人选。

他六岁继位,在位十三年,十九岁去世,真正主理朝政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谁都知道所谓的同治时期,更贴切地叫法应该是“慈溪时代”。

那么在位十三年的同治帝既不需要处理政务,又不用管理国家,他到底在干点什么呢?

读不完的书

六岁的年纪,在现代社会应该进小学读书了。

对当时已经登基的同治帝来首要任务也是好好学习。

慈禧就这么一个孩子,她比所任何母亲都渴望教出一个优秀的儿子。

顺治帝六岁登基,康熙帝八岁登基,幼年登基,却是杰出的帝王。

经历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慈禧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成为一个像康熙一样,甚至比康熙还要优秀的帝王。

教育就更加重要了。

慈禧请了当时全国最杰出的四个老师李鸿藻、祁寯藻、翁心存(翁同龢的父亲)和倭仁。

慈禧最大的失败:同治称帝的十三年

*** 配图

顶尖的教师资力量加上一对一教学。

如果还有什么不完美,就差学习时间了。

六岁的同治帝还有一份课程表。

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被拖起来上早朝,虽然同治帝连一加一都不会,可他象征着皇权。

没有他,慈禧根本没有资格坐在帘后,即使同治什么都不懂,也要乖乖坐在他的龙椅上。

下了朝,六岁的同治要去练习拉弓,拉完弓普通的孩子基本已经精疲力竭了。

可同治一天的学习才刚刚开始,他要开始学习满文、汉文和蒙古文。

他学习的 *** 也不和我们现在这样,先学字、再组词、然后连成句。

帝师们直接找一篇文章,一个个字教好之后,解释意思,最后通读全文。

教材当然还是老掉牙的四书五经,六岁的同治帝之一堂课就是学《大学》的开篇。

就算用古人的标准,《大学》也是难得令人发指。

别说六岁,十六岁、二十六岁、三十六岁学不明白的人也多了去了。

这种天书一样的教学方式,除了让同治帝犯困以外,没有任何的作用。

同治六岁的时候只要上半天的课。

到了八岁,全天除了上早朝就是上课。

玩?休息?不存在的。

在慈禧眼里,儿子不是个孩子,是振兴国家的帝王。

哪个伟大的帝王是玩着玩着成就一番霸业的?

除了学习文章,八岁的同治帝还要和老师们讨论天下大事。

天不亮就要上班,下了班就要上课,下了课又要讨论工作的事。

别说孩子,大人都吃不消。

这就是慈禧给同治帝安排的童年生活。

慈禧最大的失败:同治称帝的十三年

*** 配图

同治帝应付这种学习生活,办法只有上课睡觉,不困就玩。

老师们又不能打皇帝手心,只好打皇帝伴读的手心。

同治帝的伴读是叔叔辈的皇室宗亲,这两个伴读也是挺惨的,好处没得到,打没少挨。

同治帝六岁开始学习相当于现在大学程度的教育,不但没让他快人一步,笨鸟先飞。

直到他十四岁,连一份完整的奏章都读不下来,更别说处理政务。

这样的皇帝要扭转历史的脚步,简直是妄想。

逛不完的伎院

同治帝在皇宫里的生活很压抑,没有父亲,只有一个比父亲还严格的母亲。

那些书他看都看不懂,更没有理解它们的兴趣。

他只想离那些书越远越好。

这时同治帝的伴读换成了载澂,奕䜣的儿子自然也不是个忠厚的傻瓜。

他爱玩,爱出宫,知道许多同治帝听都没听过的奇闻异事。

天生不是读书料的同治帝对这些市井新闻稀奇得不得了。

很快和载澂亲如兄弟,他们两个人联络感情更好的 *** 就是逛遍京城各大伎院。

慈禧最大的失败:同治称帝的十三年

*** 配图

只要是有女人陪伴玩乐的地方,总会有闻风而来的载澂和同治帝。

同治帝流连宫外的事情很快就被慈禧知道了。

十几岁连奏章上字都认不全的皇帝,还想赶超康熙帝,再缔造一个盛世?

不好好读书,居然天天溜到宫外玩女人,这是一个帝王该做的事情吗?

慈禧生气,任何一个母亲都会生气,她骂儿子,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情绪。

可同治帝不是普通人,他是从小就是皇帝,所有人都要跪着和他说话。

他虽然不懂仁义礼智信,但是他有比普通人庞大数百倍的自尊心。

母亲骂他,他变得讨厌母亲,讨厌皇宫,反而更喜欢那些不管着他读书,曲意逢迎的女人们。

可笑的执政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活着,浑浑噩噩地混着,终于到了同治帝十七岁大婚。

同治帝明白自己大婚以后母亲慈禧就要归政了。

他并不觉得治理国家有什么好玩,但是没人能管他绝对是一件不能更好的事。

同治帝娶了皇后,慈禧万般不愿意也要归政。

说到底是自己的儿子,理智上不愿意,感情上还是希望儿子能够长大,独当一面。

同治帝主政后,之一件事就是下令重修圆明园。

圆明园花了一百五十年造就,八国联军十几天就毁了它。

现在要重修,谈何容易。

同治帝不管,没钱就强问大臣借,没材料就找人去买,自己亲自监督造圆明园。

目的只有一个,把母亲送得远远的,别来管他,也别来烦他。

同治帝不懂什么是亡国之君。

他只懂怎么开心怎么过,这就是做君王更大的好处。

实际情况哪有这么理想化?

以奕䜣为首的大臣们好容易凑到了钱,又遇上买办贪污。

慈禧最大的失败:同治称帝的十三年

*** 配图

同治帝天天借着督查圆明园重修往宫外溜达,其实就是出去玩。

奕䜣不心疼钱,因为他看到更重要的东西在轰塌。

祖宗留下来的帝国就要被这个十七岁的孩子玩垮了。

奕䜣联合几位重臣上疏同治帝停修圆明园。

同治帝根本不看奏章(看不太懂),奕䜣只好带着大臣们当面求见同治帝。

要说同治帝一生最讨厌什么,肯定就是被管着。

他讨厌别人束缚他、管着他、把他当玩具一样摆布。

他当了十几年玩具了,恨透这种生活了。

奕䜣的上疏,虽然是劝解,说到底还是想摆布同治帝。

奕䜣苦口婆心地劝了他半天,同治帝直接问他:“要不你来当这个皇帝好了。”

简直视皇权为儿戏。

同治帝六岁当皇帝,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以为不当皇帝自己就能过没人管,依旧万人之上的生活。

何其幼稚,何其愚蠢?

但毕竟他才是个十七岁的孩子。

奕䜣不敢说话了,同治帝以为叔叔怕了,把所有劝诫他的大臣都免职回家。

要知道这些人都走了,整个国家机器就瘫痪了。

同治帝不管这些,他只要没人管他就行了。

慈禧最大的失败:同治称帝的十三年

*** 配图

慈禧不能不出面了,再不出面六部要关门了。

她让儿子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骂,同治帝吓得撤销了免职的命令,停修圆明园。

这个皇帝当得太窝囊,也太无趣了。

同治帝彻底灰心了,说是归政,自己的命令没有一个能实行。

原来当皇帝远没有搂着几个漂亮女人来得开心,这还有什么意思?

他的人生没了目标,继续游荡,继续混日子,直到染上天花。

同治帝的一生在政治上几乎是毫无作为的,这种像笑话一样的失败,更大的责任应该归结于慈禧。

作为母亲她很少用母爱关心儿子,只是在儿子做错事的时候,不断地责备他。

她从不关心怎么让儿子从内心接受教育,只想着怎么把孩子按在书桌前。

不按她的话做就是错的,错就该骂。

而孩子做对的事情,永远得不到赞同和表扬。

这才是同治真正可悲的地方,也是慈禧更大的失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12/160926.html

“慈禧更大的失败:同治称帝的十三年” 的相关文章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没有受到过很好的教育,为何打仗这么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徐达小的时候家中贫寒,没有食物,他只好自己跑到土地里去刨食吃。这也锻炼了他刚毅果决的性格,他因为常年的饥饿身材瘦弱,但因为受尽了元朝官吏的欺侮,不甘...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奋家族,一个西汉王朝的历史上的显赫的家族。石奋靠着言传身教,对后代子孙教育让后世几代人都成为汉朝的肱骨之臣,身居高位。连汉景帝刘启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并赐给石奋“万石君”的雅号,从此“万石君”就成了石家的光荣称号。石庆,河内郡温县人,石奋之子。石家的门风谨慎保守,举世闻名,所以石庆在年少时便十分谨慎...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琼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初仕刘璋,为从事,刘备割据益州后,任为议曹从事。后主时期,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使杜琼追赠丞...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吴三桂为什么不支援崇祯皇帝?只因明朝统治者不分忠奸、作茧自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明崇祯皇帝曾经命吴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吴三桂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北京,帮助皇帝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但是...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正德。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正德16年3月13日深夜,北京紫禁城西北的豹房外,在一条幽深昏暗的长廊尽头,两个太监正倚靠在柱子上打盹,他们是奉旨前来照看久病的明武宗朱厚照的。在服侍完朱厚照宽衣就寝后,两人赶紧趁着这个空档小憩一...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朱棣身边最猛的男人,朱能是如何击败耿炳文、李景隆等人的?

朱棣身边最猛的男人,朱能是如何击败耿炳文、李景隆等人的?

朱棣身边最猛的男人,朱能是如何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平安等人的?他最后的结局好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父亲去世后,按照当时军中子承父职的规矩,朱能也承接了朱亮的副千户军职。后来天下太平,朱能便被太祖皇帝朱元璋直接委任去跟在燕王朱棣的身边。后来也曾经跟着朝廷的大部队,一起...

朱轼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轼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