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科举夺冠,乾隆却不想让他当状元,原因竟是他爹的问题
古时候人们要想进朝廷为官,有这么几个法子,一是通过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凭真才实学金榜题名,取得功名;二是通过官位世袭等等,说白了就是靠着家里深厚的背景,来捞个一官半职;三呢,就是有钱人家出钱买个官当当。在这三种法子里,这后两种都是不太光彩的事情,而之一种,不仅是最光荣的,而且对天下的有才之士来说,也是最公平的。
话说这科举考试,在我国封建历史社会延续了几千年,为历代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功劳不小。在这场考试中,成绩之一的是状元,现在我们的高考之一名也是称状元,第二、三名分别叫榜眼和探花。这前三名,可以说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不出意外的话定会得到朝廷重用。
但有时候呢,命运偏偏会跟有些人开一个小小的玩笑。今天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名叫刘墉,在民间通常叫他为“刘罗锅”,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
关于刘墉有“罗锅”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太对的,因为刘墉年轻时长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可能是因为个子太高了,常年的伏案读书工作,所以也就只是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点点驼背。
好了,话说回来,这个刘墉呢,平日里勤学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金榜题名,为自己老爸争争光。考试结束后,主考官们看到刘墉的答卷,啧啧称奇,能写得出这等好文章的,之一名非他莫属了,于是就拿着刘墉的答卷去给乾隆皇帝过目,要是乾隆皇帝没有异议的话,这状元就是他刘墉了。
但是,乾隆皇帝一看刘墉的答卷,看到他名字后,忍不住就嘀咕了,这不是刘统勋的儿子吗?要是让他当了状元的话,我大清朝的风头不都让你们爷俩占光了?于是就鸡蛋里挑骨头的对着主考官说:“我大清朝的状元怎么可以是一个平庸(墉)的人呢?”
主考官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乾隆皇帝故意不让本该是状元的刘墉当这个状元,是要多了刘墉的功名。但是他一个小小的主考官哪敢拂逆当今圣上的意思啊,于是就让第二名吴鸿顶替了刘墉,成了当朝状元,有点为刘墉感到冤屈。
从乾隆话中可以看出,刘墉之所以没当上状元,跟他那个叫刘统勋的老爸是脱不了干系的。那这刘统勋又是谁呢?原来这刘统勋正是当朝的宰相,曾经担任过诸多要职,比如刑部、工部以及吏部的尚书,还有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等,而且他为官清廉正直,政绩显著,在朝堂之上有着极高威望。
看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虎父无犬子”。不过,虽然刘墉在乾隆的阻挠之下没有当上状元,但是他的真才实学摆在那里,岂有不招进朝廷的道理,而刘墉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成为乾隆跟嘉庆时期的重要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