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2-16)48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玄武门之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一位有道明君,他所开创的大唐盛世,被后世誉为贞观之治而流芳百世。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原本是没有机会称为大唐王朝第二个皇帝的,当时作为大唐储君的是太子李建成。那么,李世民是怎样夺得太子之位,并名正言顺的成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的呢?这就要提到一件当时十分重大的政治事件——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留给后人的印象,就是唐高祖李渊,对李世民极为倚重,早就有废立之心,而太子李建成害怕自己被废,就着手准备谋害李世民,结果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李世民先发制人杀死于玄武门之内。表面看来,玄武门事件合情合理,而且大部分史书中,都有故意抬高李世民和贬低李建成之意,事实果真如此吗?不一定,但是我们可以透过史书的背后,去解读真正的玄武门之变。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令人无法相信的新旧《唐书》

玄武门之变在正史中有明确记载,《旧唐书·太宗本纪》载: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髙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叚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新唐书·太宗本纪》载:初,髙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徳等,太宗功益髙,而髙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未发,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髙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东宫。

我们现在对玄武门之变的认知,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这两份史料,而《说唐》、《隋唐演义》、《兴唐传》等评书演义,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那些狗血故事,几乎也是来源于这份史料,而这两份史料不可信,为什么?因为史料被李世民篡改了。

关于唐朝创建过程的史书,还有一部《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从公元617年5月李渊太原起兵到次年5月长安称帝的史实。作者温大雅在李渊起兵时被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他可是亲自辅佐李渊,参与了起兵的所有一系列活动。而且这部书是从义宁、武德间开始撰写,完成于玄武门之变之前,温大雅撰写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开唐时期金戈铁马的岁月,是带有回忆性质的,所以不可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因此《起居注》的史料价值,比起新旧《唐书》还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言之凿凿说李世民篡改史书了?因为同样是《新唐书》中记载。玄武门之变,对李世民来说,也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在李渊葬礼举行的前十天,他就通知史官,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录》,但是这一要求,被恪守祖制的史官婉言谢绝,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史实记录的可靠性,不被当权者左右。李世民没能看到《实录》,心中并不甘心,所以就连续向房玄龄等人提出要求阅看《实录》。

当时主管修史的房玄龄与许敬宗,当然知道皇帝为什么要看国史,他所最关心的是什么,于是就把国史删略成为《高祖实录》、《太宗实录》献上。由此可见实录被篡改是无疑的。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但是即使是篡改后的国史,仍然不能使李世民满意,他认为史官将玄武门之变写的过于隐讳,说:当年周公杀了管叔、蔡叔而周室安定,季友毒死叔牙才为鲁国带来太平。我这样做是为了安定社稷、造福万民。史官执笔何必特别隐讳呢?应该加以修改,删除不实之处,直截了当的把事实记下来。

看上去李世民这番话说的义正辞严,道德满满。其实仔细听这番话,还有一层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李世民说的这些话,就是给玄武门之变定了性。李世民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玄武门之变,就是像周公那样的平叛,不能有第二个原因。房玄龄等人,也只能体察圣心,将两朝《实录》的有关文字修改到李世民满意为止。

很多学者都认为新旧《唐书》对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做了三大方面的修改:一是夸大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及统一中的功绩,贬低李渊及李建成的作用,以此说明唐朝是实际是李世民缔造的。二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功高被忌,受到迫害,被迫起而自卫。三是李建成是庸碌之辈,理应被李世民取代,也符合李渊的本意。

通过这三方面的修改,李世民取得皇位继承权是合理合法了。这就是新旧《唐书》之所以被篡改的原因。

李建成,那个曾经的储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究竟有没有正史里写的那么不堪呢?

李建成其人

史书对于李建成的记载多是贬抑之词,《新唐书》等史书把他说成是一个毫无建树,贪恋酒色,庸庸碌碌之辈,而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这一评价是不客观的,我们刚才提到的那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就记载了李建成的一件事。

武德四年,由于唐王朝安抚不当,原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起兵反唐。李世民奉命围剿,进展很不顺利,他将抓住的叛乱分子处死,并掳没其妻子和儿女,结果付出重大的代价,行军总管郯勇公罗士信战死,苦战数月才击败了对方。这样以暴制暴的平定,结果可想而知,没过多久,刘黑闼就东山再起,很快就收复了故地。

李渊于是就派李建成,再次前去镇压。李建成则采取了更为成熟的战略,他一方面在军事上争取主动屡败叛军,另一方面利用百姓厌恶战争渴望安定的心理,展开强有力的政治攻势,对叛军采取怀柔政策,即将俘虏释放回家,让他们回去宣传唐军的优待的政策,使百姓欣悦,从而达到分化瓦解敌军的目的。

李建成的这一策略很快奏效,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一月奉命进讨到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正月平定山东,前后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建成在政治军事才能上,比起李世民,则显得更为成熟老练。

而且李建成虽然为人不是很厚道,但是也不像史书中说的那么 *** 。当时的形势对李建成是非常有利的:其一他得到了手掌兵权的四弟齐王李元吉对他支持,而且独掌东宫武装长林兵;其二,李渊对他的地位是肯定的,而且他的一些作为也受到了后宫妃嫔的普遍称赞,李渊的两个爱妃就常常在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其三,外朝有从晋阳起兵就跟随李渊的老臣裴寂、封伦等人的拥戴;其四,他笼络了一些治国安邦之才,文有王珪、魏征等谋士辅佐,武有薛万彻、冯立等猛将出力。加之他是嫡长子,皇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李建成的地位是相对稳固的,至少没有一些史书中提到的被废的可能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建成并非像一些史书上说的一无是处。其实,在唐朝草创阶段他一直是和李世民并驾齐驱,虽不如李世民,可也战功显赫。他之所以不如李世民,很大一部分原因,出于李渊的态度上。是李渊的态度倾向于李世民?不是,而是李渊对儿子们的使用上的态度。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渊的态度

李渊称帝后,封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一个主政,一个主军,李渊也许没有认识到,看似偏向于李建成的册封却做大了李世民,以至功高震主,使夺权斗争更加复杂化。

李渊之所以这样做,大概是想着李建成今后要称为皇帝,应该统揽全局,所以让他主管政务,而李世民则是李建成的助手,所以就让他负责军事。李渊的这种态度,不能说错,如果要说错的话,那就只能责怪那个乱世了!乱世之中,武力是高于一切的,有了足够的武力,很容易让人心生觊觎之心。

李渊后来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得态度就明显得偏向了李建成一边,有几件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武德五年,李渊派李建成带兵讨伐刘黑闼,封其为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得以便宜从事,给李建成很大的权利,取消李世民统管陕东道行台的权利。接着又驱逐隶属于秦王府的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调离程知节等武将。

武德七年,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夺权斗争逐渐白热化和公开化。李建成怕夜长梦多,准备趁李渊行幸宜君仁智宫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有人告密李渊,李渊盛怒之下,私许立世民为太子,命其前往镇压。李建成见阴谋泄露不得以前往仁智宫谢罪,并派李元吉买通后宫四妃和外朝封伦表里配合,内外游说。结果事情不了了之,只把东宫王珪、韦挺、杜淹等人当作替罪羊流放,以减轻太子的罪责。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武德九年,李渊还准备贬责李世民,由于陈叔达等人谏阻,没有实行。武德九年,李渊接受李建成的建议,派李元吉为帅,取代李世民,征调秦王府骁将秦叔宝等武将,又挑选秦王府精兵骁勇,供其调遣。李渊还和自己的近臣裴寂等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这个儿子(指李世民)执掌兵权久了,在外专制,被那些读书人(指房、杜等文臣)教的不像是我以前的儿子了。这些事情说明李渊一直在打击和削弱秦王势力,目的是维护太子的地位。

当然李渊是聪明的,随着事态的发展,他的态度也在改变。玄武门之变后,他顺理成章的成全了李世民,做了淡出权力中心的太上皇。

事实证明李渊是明智的,李世民即位之后对李渊非常好。史载:贞观八年3月,李渊宴请西突厥使者,李世民流着泪对李渊说:百姓安定,四夷都来归顺,都是因为我能遵奉您的旨意,哪有我的功劳!于是李世民与文德皇后轮流给李渊进御膳,并献上御衣物,一家人甚是融洽。如果没有李渊的态度转变,想必他晚年的生活不会如此的快乐。

玄武门之变,一场阴谋的盛宴

如果按照正统史书的说法,李世民之所以会发动玄武门之变,都是因为迫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迫害,他是无奈之下自卫之举。其实想搞清这个非常简单,只要了解一个人就可以了,这个人就是常何。

常何在历史上名气不响,唯一的一点名气,还是来自于玄武门之变。因为他在这一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毫不夸张的说,他在这次争斗中,作用比尉迟敬德都要重要。为什么?原因就是他是守卫玄武门的将领。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常何负责把守的玄武门,确切得说应该是常何某一天所把守的,因为此门的卫士,采取的轮班制,常何只负责其中一班而已。即使只负责其中的一班,那也应该是李渊所信任的人,否则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玄武门的位置究竟有多重要?

玄武门其实就是宫城北门。唐初的宫城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太极宫是唐初政治中枢,其南边是皇城,东西两侧有东宫和掖庭宫,都比较安全,惟独北边与旷野相同,且地势较低。因此太极宫北边的玄武门就显得极为重要。若玄武门失守,太极宫便处于危险的境地。

玄武门的得失事关宫城和皇帝的安危,所以驻有重兵把守,如果没有内应,在这里发动政变是不可能的。同时这里也是出入禁中的咽喉要道,平常只有李家兄弟和大内宫妃、宦官从此出入。

常何为什么会被李世民收买?不会是因为利益,像金钱这种东西,估计还不被常何所放到眼里,那么是为了什么?不为了钱,那就自然是为了权了。常何也是看到了李世民能够成事,所以就把宝压倒了李世民的天平上,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豪赌呢?史书记载,常何在武德七年,就被李世民收为心腹,而这一点,李渊个李建成都被蒙在鼓里。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和元吉 *** 后宫,李渊不知事态真相,决定次日召建成和元吉问个明白。六月四日,玄武门常何当值,天不亮,李世民就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世贵等伏于玄武门内。

李建成和李元吉早早就被李渊召唤。二人走进玄武门,走到临湖殿的时候,忽然感觉情况不对,立即调转马头,准备返回东宫。

李世民从后面呼唤二人,这时二人明白不妙。李元吉张弓向李世民连射三箭,可是由于事出突然,元吉难免惊恐,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所发之箭没有伤到李世民分毫。说时迟,那时快,擒贼先擒王,李世民趁二人惊魂未定,张弓直射建成,前面提到,李世民臂力惊人,只一箭就将李建成射死。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时,尉迟敬德率七十余骑赶来,又将元吉射落马下,但伤势不重。李世民催马追赶元吉,不想被树枝挂落,李元吉扑上来夺下李世民的弓箭,用双手扼住他的喉咙,以李元吉之力,须臾之间就可掐断他的喉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骑马大呼而上,李元吉这才丢开李世民逃向武德殿,尉迟敬德张弓将其射杀。

玄武门的情况很快传往东宫,东宫和齐王府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将领闻知玄武门有变,立刻带领人马赶来。李世民命大将张公瑾闭门拒战,但秦王心腹玄武门将佐敬君弘、吕世衡大呼死战,被冯立所杀,情势十分危急。

关键时刻,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级以示宫、府兵,众人四散奔逃。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大获全胜。而这个时候,李渊还在宫内的海池上泛舟游玩,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前往后宫宿卫,实际上就是让李渊知道事变结果,威逼其承认既定事实。

尉迟敬德披甲持矛直至海池,口气强硬的向李渊奏报:秦王因太子、齐王作乱,已举兵将其诛杀,恐惊动陛下,特地让臣来宿卫。

李渊听后大惊,问计于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裴寂没敢表态,萧瑀、陈叔达进言说:建成、元吉本来心怀异心,嫉妒秦王功高望重,现在奸谋败露,秦王已经将他们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如果能立秦王为太子,委之国务,岂不省心!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渊毕竟是老谋深算,答应的很爽快,说道:好的很,这正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立即亲笔写了敕书,命令诸军听从秦王号令。

大局已定,李世民赶来与李渊见面,父子俩抱头痛哭。李渊随即颁发诏书,立秦王世民为太子,建成、元吉十个儿子均以谋反罪处死。

两个月后,李渊宣布退位,成为安享晚年的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改元贞观,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顺便说一句,那个常何,从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再也没有值守过玄武门,毕竟让这种人守卫重要的关隘,无论是谁也不会放心的。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3724.html

“揭秘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古代给皇帝做饭需要证件吗 御厨有什么标准吗

古代给皇帝做饭需要证件吗 御厨有什么标准吗

还不知道:古代给君王做饭的厨师要考证件吗?或者有何标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厨师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专业的证书,多数都是以实力说话的。给君王当御厨,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就像考上了状元一样,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朝廷定期都会选把御厨,想要参选的人做好准备。如何...

刘禅和诸葛亮真实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权力之争还是主义之争

刘禅和诸葛亮真实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权力之争还是主义之争

对刘禅和诸葛亮的真实关系,是君臣,师生,还是彼此争斗的政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是权力之争还是主义之争呢?我们都知道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生前便委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临终时更是将自己的儿子刘禅叫到跟前,...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

历史上真实的朱常洛是位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朱常洛是位什么样的皇帝?

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光宗朱常洛在明朝皇帝中并不出名,但是他的父亲和两个儿子都比他有名。他的父亲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两个儿子分别是木匠皇帝朱由校,和崇祯皇帝朱由检。朱常洛只当了1个月的皇帝,然后生病,结果吃了2颗红丸,就一命...

古代真实上朝是什么样的 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吗

古代真实上朝是什么样的 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吗

还不知道:古代上早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吗?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古代皇帝是不是每天都要上早朝?这件事大概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朝代是,有的不是。进一步说,即便是这样,未必坚持得住;不是的,也有“朝乾夕惕”的皇帝。坚持“早朝”的,明朝曾经就是...

在文化方面,周公旦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文化方面,周公旦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最后李渊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天,形势就已经开始开始发生变化了。在司马光...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还不了解:康熙和乾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而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时就已登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