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23)80

还不了解:明代和蒙古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为何不直接统治蒙古?朱棣五征蒙古皆大获全胜,怎么都跑了?

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皆大获全胜,怎么五次都退了回来,为什么不像元代一般设立行省进行直接统治呢?这背后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还是有意而为之?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明代建立后的蒙古高原还是很强大吗?

公元1368年元代退居漠北,史称北元。虽然被轰出去了但他们不甘心啊,老是想着南征中原,朱元璋也绝不惯着,不断出兵北伐。但这些蒙古部落出没无常,打完就跑。朱元璋草根出身还怕你耍流氓,先是派徐达等大将镇守北平、陕西、山西,剿灭边境的蒙古残部,再是在北部边境逐步设立卫所,屯军屯田防御蒙古侵扰。大军驻扎北方重镇,护卫整个北方边境,只要你北元敢来送军功,我就敢送你上西天。而卫所则只确保一方安全,像一颗颗钉子一样死死钉在那里,在大军的掩护下尺进寸取,不断向北建立、巩固卫所,蚕食北元领土。经过多次出击,明代已经基本恢复了华夏旧有的北部疆域,但朱元璋是个有梦想的男孩,打着保疆安民的旗号,继续对北元用兵。

公元1389年蓝玉捕鱼儿海大捷灭亡北元,一统帝国四分五裂,实力大不如前。而此时明代藩王镇守边境的格局也已经接近完成,北方军权转移到了藩王手上,这群光着膀子上阵砍人的 *** 拼命争军功,将明代边境线推进到如今的内蒙古一带,长城已经变成了第二道防线。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永乐天子如何应对蒙古的挑战呢?

在朱元璋驾崩之后,建文帝的作死般的削藩和持续近四年的靖难之役削弱了明代北部的防御力量,幸好蒙古这时候也在弑君谋朝篡位,阿里不哥的后裔终于在一百年之后从忽必烈的子孙手里夺回了蒙古汗位,但他没有朱棣那么幸运,各个部族没人承认他,干脆投了明代。且这个家族一直居住在蒙古高原上,他一上台,整个蒙古的汉化程度大幅倒退。两边都是乱臣贼子,谁更胜一筹呢?

永乐初期,蒙古高原上瓦剌和鞑靼分庭抗礼,闹得不可开交,朱棣先要稳住帝位,后要着手恢复北方军事力量,就采取了“睦邻友好”的策略。先后四次遣使瓦剌,册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册封鞑靼首领阿鲁台为和宁王,赐明代印信。自此蒙古在名义上是属于明代的藩镇,但朱棣 *** 不整这些虚的,以名求实,名副其实才是他的性格。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明代派出去的使者收集了大量情报,对归降的蒙古部族,朱棣也明确给出了“受降如受敌”的指示,保证平稳归顺的同时为我所用,整个北方边境全力备战,现在只差一根导火索就能彻底点燃朱棣这个火药桶。

永乐七年六月,新任鞑靼大汗不仅不听话,还把明代使臣郭骥给杀了,找死也不选个好时候,明代君臣迅速组织大军北伐,七月淇国公丘福出师蒙古问罪,此次出征就是朱棣对远征沙漠策略的一次试探性尝试,惋惜这次尝试并不尽如人意,鞑靼套着明军的旗帜甲胄给他来了个兵不厌诈,明军大败而归。是可忍孰不可忍,朱棣决定明年春天御驾亲征,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事先与西边的瓦剌通个气,免得他俩沆瀣一气找麻烦。

永乐八年二月,皇帝于北京出发,亲征大漠。结果这鞑靼大汗也是个没出息的,一听到朱棣亲自来了,吓得就往西边去投靠瓦剌,五月英主日夜兼程终于在斡难河畔追上了他们,大败鞑靼军,那鞑靼大汗就带着残部去投靠瓦剌,十分自然地就被瓦剌给砍了,真实没有十年脑血栓也干不出这种事。朱棣那边一雪前耻,班师回朝的路上顺便把鞑靼权臣阿鲁台也给打了,册封其为和宁王,整个蒙古高原东部都在朱棣的控制之下了。

怎么管理这片土地呢?高原不符合农耕,但朱棣也不会把吃掉的肉吐出来,于是朵颜三卫再次闪亮登场。明代统称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为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洪武二十一年降明,镇守北部边陲,但没过多久就叛逃了。朱棣向他们抛出“自由贸易”的大胡萝卜,朱棣是什么人啊,打起白条半点不害臊的,只要你们当我大明的官,蒙古东部的草场都划给你们放牧,谁要是敢来抢我替你教训,想要更多草场,好啊,继续打啊,一通忽悠,朵颜三卫老老实实地拿着大明代的编制在蒙古放牧。

朱老四在这方面比朱元璋要老道得多,给编制、通贸易、划草场,提供军事保护,把靠近明代边境那一大片地都牢牢控制在明代手里。至于画的大饼,你敢找流氓要账,蒙古各个部落的日子可是越来越难过了,与其冒着生命危险在朱棣的刀口舔血不如内附,朱棣拿出后世资本家的姿态,要干就干,不干就滚,你不干有得是人干,整的朵颜三卫一点脾气都没有,除了老老实实地放牧拿工资也不怎么敢搞事,反正靠着朱棣接济,定居卫所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

解决了东边,西边怎么办呢?

军事家朱老四要左右夹击。哈密作为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成为了朱棣经略西北的重点。朱元璋时期就曾经攻破过哈密城,但又退了出来,也不准与他进行贸易。朱棣派使者与之建立朝贡关系,册封其首领为忠顺王,后面又再次挥舞经济大棒,进一步加强对哈密的控制。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哈密内附明代,北边的蒙古各部恨得牙根痒痒,不断干预哈密内部事务,逼得哈密驱逐了明代册立的哈密王,那哈密王就跑去跟朱棣告状,哭得比小媳妇还可怜,朱棣可见不得小弟掉眼泪,跟着大哥有肉吃,绝不让你受委屈,马上让附近卫所给哈密那边露了两手,哈密就乖乖迎哈密王回城了,之后朱棣顺理成章地设立了哈密卫,哈密忠顺王为长史,由明代中央派遣官员去哈密任职,牢牢控制住西域交通要道。其实朱老四早就了解北边的小动作了,当时视而不见,后面雪中送炭,得了便宜还卖乖。

朵颜三卫与哈密互为犄角,朱棣便开始恢复北方边境防御体系。朱棣恢复了辽、宁、谷、代四王的王爵封国,表示自己跟建文那个小王八蛋完全不是一路人,但朱老四再怎么顾念亲情他也是个流氓啊,只不过是个很聪明的流氓。辽东偏僻荒凉,兄弟啊,改封荆州吧,深居内地,安全又繁华,想来你也用不着三护卫了,就把它们留在辽东吧。所有亲兵都留下来,朝廷另派人保卫王府。同样的话朱棣说了四遍,宁王改封南昌、谷王改封长沙、代王依旧在大同,但朱棣把他的三护卫给削了,削哪去了,削到朱老四荷包里了。至此整个北方边境军权完全掌握在朱棣手上了。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朱棣已经准备好了,怎么控制整个蒙古呢?

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之前两边除了打仗之外没有任何联系交集,如今有册封、有朝贡、有贸易,交流得多了关系自然就好了。明代、瓦剌和鞑靼三方互有利益,互有矛盾。明代实力最强,居高临下地参与瓦剌与鞑靼之间的纠纷。瓦剌和鞑靼看对方不顺眼就去求朱棣做主,朱棣每一次对北边出兵都能得到一方的支持。明代在前几十年一直保持着对蒙古高频次、高烈度的军事打击,逐步削减蒙古的局势实力。

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土木堡之变,明代以全盛之天下猝遭此变,但北京保卫战仅石亨一部就斩瓦剌首级一万余颗,一年之后,瓦剌彻底衰落。大明依旧保持对蒙古各部极其悬殊的国力优势。此后整个蒙古都开始衰落,靠掳掠根本填不了国力衰微的亏空,反倒是明代边军越打越强,涌现出,马芳、戚继光等一大批卓越将领。戚继光甚至还创造了多兵种配合快速打法全歼5万蒙古骑兵的强悍战绩。隆庆皇帝时俺答封贡,此后北部边疆四平八稳,直到明代灭亡,蒙古都再没有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明代相比起清代是费力不讨好吗?

明代花了两百年都没拿下蒙古,清代几十年就控制了蒙古。明代是不是蠢呢?汉武帝的推恩令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七国之乱平定后各国已经没有了招架之力,除了接受没有第二个选择。不然你让朱允炆对朱棣推恩试试。蒙古也是如此,明代从建国起就开始削弱蒙古,刚开始还能于明代碰一碰,后面离开明代的互市就活不下去了,嘉靖朝俺答汗打到北京城下,只要你愿意让我通商朝贡我就退兵。等到了清代,中原王朝就能顺利摘桃,白捡明代两百年的成果。对于蒙古人来说,人口已经少得可怜了,兴兵起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然清代愿意供养他们,他们也愿意臣服。只不过他们想不到清代更狠罢了。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总而言之,明代的策略就是徐徐图之,只不过没能等到果实成熟的日子罢了。人口是控制领土最重要的因素,清末及时开放关外,大量人口涌入东北,所以东北保住了。而蒙古地区依旧要防备蒙汉合力图谋不轨,到死也不迁入人口,几百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可叹惋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90448.html

“朱棣五次远征蒙古都大获全胜 朱棣最后为何都退回来了” 的相关文章

朱标作为太子兄弟有那么多 他们为何不敢抢夺太子之位

朱标作为太子兄弟有那么多 他们为何不敢抢夺太子之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标当太子时,为何没有任何一个皇子敢跟他争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标是朱元璋的太子。早在朱元璋起义封王的时候,朱标就被册封世子。洪武元年,朱元璋统一全国进而登基,朱标理所应当成为了太子。登基后朱元璋一直扶持太子,而所有的儿子里从没人跟朱标抢位置...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若是不妥善安葬关羽,刘备是否就不会攻打东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当中关羽的死亡一直是三国迷心中的一个遗憾,如此忠义勇猛的一个人最终却是死于小人的算计下,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而在关羽死后孙权还利用关羽的遗体大做文章,将关羽的头颅装到盒子中送...

司马繇:西晋宗室大臣,专权擅势,招致执政官司马亮猜忌

司马繇:西晋宗室大臣,专权擅势,招致执政官司马亮猜忌

司马繇(?~304年9月18日),字思玄,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琅琊武王司马伷第三子,晋元帝司马睿叔父,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外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个性刚毅,博学至孝。初封东安郡公,授散骑常侍。参与诛杀权臣杨骏,屯兵云龙门有功,...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乾隆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乾隆

还不知道:雍正有十个儿子,为何选弘历继位,他看不出弘历贪图享乐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往往会斗得头破血流,到清朝也不例外,比如雍正就是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最终才当上皇帝,后来雍正选择继承人时,却显得并不明智。按照古人的礼...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还不知道:朱元璋那么不放心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他?而不是传给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后,每天都是忐忑不安的,他一直怀疑自己的决定!他害怕这个孙子压不住朝堂上的大臣,也害怕他治理不好天下。想帮他铲除所有潜在的威胁,于是才有了蓝玉案这...

历史上金国凤与曹变蛟都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金国凤与曹变蛟都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的记载中,特别夸赞了两位武将,一位是金国凤,一位是曹变蛟: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身殉之。盖...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168年),字仲飨,东汉名臣,山阳太守周荣之孙,尚书郎周兴之子,东汉末年名将周瑜之从祖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为大将军梁冀掾属,迁豫州刺史,转河内太守。梁冀被诛后,以梁冀故吏连坐,遭到免官禁锢。后以贤名,征召入朝,迁将作大匠、尚书令、司空,累官太尉,曾与杨秉...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策死后,拥立孙权为主,督率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