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四场战役
春秋战国十大战役No。4 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是指赵孝成王末年(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
此战役是文字记载中首次大规模对匈作战,李牧针对匈奴军骑兵机动性、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使敌优势无从发挥,军需无法补充,同时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战斗力。
俟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进行包围,是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十大战役No。3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
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更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春秋战国十大战役No。2 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近三十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之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春秋战国十大战役No。1 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