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个皇帝吗 这个皇帝叫什么名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21)140

还不了解:清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光绪和溥仪中间还有一个皇帝吗?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清代后期,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矛盾已经闹得人尽皆知,慈禧太后作为保守派的老大,对于光绪帝擅自维新变法、甚至还想废掉她老佛爷地位的行为非常不满,因此使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对付光绪帝,比如赶光绪帝下台,再立一个听话的新皇帝。

这段历史在教科书中一般不会提及,人们对于光绪之后、溥仪之前的新皇帝也是闻所未闻,主要原因是这位皇帝在位的时间仅仅三天,而且也没有完成皇帝登基所需要的全部流程,更不为满朝的文武大臣所认可。但这位皇帝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

01皇太子溥儁的大起大落

1899年12月24日,溥儁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天,这一天慈禧太后特意带他来到皇宫之中,当着光绪帝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宣布立溥儁为皇太子,为了显示溥儁成为皇太子是名正言顺的,慈禧太后还让溥儁入继为同治皇帝的子嗣,连光绪帝当初上位时都没得到慈禧太后如此厚重的礼遇。

虽然慈禧太后热情地向大臣们介绍溥儁,解释他是多么的符合成为皇太子,但大臣们对于溥儁却并不买账。彼时的光绪帝依然年轻有为,只因维新变法得罪了慈禧太后,此时正在大殿上噤若寒蝉,听着大臣们议论纷纷,自己却也无奈地摇摇头,对于慈禧太后,他实在是无力对抗了。

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个皇帝吗 这个皇帝叫什么名字

很快慈禧就正式确立了溥儁皇太子的地位,尽管光绪帝年轻尚不需要立太子的反对之声不绝于慈禧太后之耳,但她决定的事情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劝阻而更改。溥儁成为皇太子后,享受了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没过多久,他就从皇太子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了皇上。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不对付,让慈禧太后加快了让新帝登基的想法,溥儁成为皇太子的第二年,慈禧就带他来到清代历代皇帝的寺庙中行礼,并打算一个月后就让光绪帝举行禅位礼,将皇帝之位让与溥儁。当时的溥儁也才十五岁,对于权力还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

溥儁登基的第三天,他的亲生父亲便因为和义和团私通的消息而被捕,在满朝大臣与外国势力的干扰下,慈禧也没能保住溥儁的皇位,他和他的父亲皆因为叛国的罪名被流放新疆,光绪帝因此也才得以重归皇位。

02光绪帝的支持者们

溥儁被流放的结果,离不开光绪帝的支持者们在朝廷内外的努力。1900年正是跨入20世纪的之一年,尽管大臣们再傻,面对60年来清廷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败,他们也明白了世界的发展潮流是不可逆的。尤其是维新变法之后,朝中的改革派势力越来越强大,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则越来越弱。

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个皇帝吗 这个皇帝叫什么名字

这也正是慈禧太后着急立溥儁为新皇帝的重要原因,只有把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赶下台,才能扼杀住朝中的改革维新之风。但这一次慈禧太后没能成功,从溥儁成为皇太子开始,大臣们的反对意见便铺天盖地的袭来,而溥儁父亲对于义和团运动的支持,更是压倒溥儁真正成为皇帝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后斩杀,但只要光绪帝还在,变法维新就还有一丝丝的希望,因此支持变法的大臣们都纷纷上奏请求慈禧太后让光绪帝复位。除了朝中的维新派势力,光绪帝能够复位,也少不了外国势力的支持。

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个皇帝吗 这个皇帝叫什么名字

光绪帝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不仅对于当时的中国有用,对于外国列强来说,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地从农业社会踏入资本主义社会,那么他们所能掠夺的资源也就更多。因此光绪帝是外国列强心目中理想的傀儡皇帝人选,如今慈禧太后要换掉他,外国势力自然是不愿意的。

03溥儁的悲惨命运

光绪帝复位八年后,由于慈禧太后对他的处处针对,年仅四十的光绪帝在郁郁寡欢中去世了。溥儁本想凭借曾经皇太子的身份重新回来继承皇位,但谁也没有料到,光绪帝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驾鹤西去了。没有了慈禧太后这座大靠山,又面临着朝中大臣们的反对,溥儁想继承皇位的计划泡汤了。

慈禧临死前定下的新皇帝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大臣们根据她的遗愿,扶持溥仪登基。溥仪在位的四年,没能阻挡清代江河日下的衰势,最终在1912年被中华民国所取代。溥儁是个非常会见风使舵的人,很快他便以曾经的皇太子身份找上了中华民国。

虽然溥儁曾经有过被流放的历史,但身为皇帝,又是皇亲国戚,怎么可能真的被流放到新疆呢?溥儁被赶下台后在蒙古地区的亲戚家小住了几年,还在这里结婚成了家,只是一直没能回到京城。等中华民国成立后,溥儁才回到京城打算寻一份美差。

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个皇帝吗 这个皇帝叫什么名字

上天还是很眷顾溥儁的,让他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总统府参议员之一,熟悉民国历史的人对于溥儁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作为民国时期最不靠谱的参议员,溥儁没有任何政绩可言,但他吃喝嫖赌的恶名,直到如今还被人们所熟知。

04结语

尽管参议员工资只有每月500大洋,但溥儁出手阔绰,时常出没于戏院、酒楼之间,还专门包了一辆车供自己在北京各地吃喝玩乐,最后竟然染上了抽 *** 的恶习。种种恶行导致一年后溥儁被取消了参议员资格,生活来源被切断,只能流落街头、客死他乡。

溥儁的一生没有产生过太大的价值,尽管这个名字随着清廷的祖庙流传至今为人所熟知,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去悼念这样一个在位仅三天的皇帝。溥儁的悲剧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这也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命运给予我们的每一次机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8/205900.html

“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个皇帝吗 这个皇帝叫什么名字” 的相关文章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公元249年,司马懿家族为了从曹爽集团手中夺取魏国政权而发动了一次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病重,向心腹孙资与刘放询问托孤大臣人选,二人于是极力推举曹爽为辅政大臣。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夺权,还...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沈万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朱元璋为何要对他下手

沈万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朱元璋为何要对他下手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干掉沈万三?沈万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沈万三是谁?二、三次打击彻底干掉三、朱元璋为什么干掉沈万三家族?四、沈万三对朱元璋的还击沈万三是谁?沈万三,本名叫沈富贵,字仲荣,别号万三,元...

朱高炽的弟弟敢争夺皇位 朱瞻基的弟弟们为何都很安分

朱高炽的弟弟敢争夺皇位 朱瞻基的弟弟们为何都很安分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高炽的弟弟敢夺位,而朱瞻基的九个弟弟皆安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网友看《大明风华》还以为朱高炽就朱瞻基一个儿子,张氏一个妃子,但是其实历史上,朱高炽有八个妃嫔,十个儿子。张氏是朱高炽的妻子,所生子女为嫡出,他为朱高炽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朱...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吴国大夫,他一生经历也是颇具传奇性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春秋时期,两朝元老伍子胥,对于吴国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夺取了国王之位,改名阖闾,打败了宿敌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极力拥戴夫差为吴国太子,夫差即...

关羽和马谡都令军令状了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对关羽动手

关羽和马谡都令军令状了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对关羽动手

还不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是关羽也立下军令状了,为啥不斩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怎么敢杀关羽呢?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刘关张三兄弟早已经三个头磕在地上认了亲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诸葛亮设计让关羽签了军令状,签完后关羽又没有完成任务...

宋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宋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宋琪(917年-996年10月25日),字俶宝(一作叔宝),幽州蓟县人,北宋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琪自幼长于契丹治下,是契丹会同四年(941年)进士,在契丹灭后晋之战中随军进入中原,后成为赵赞的幕僚,随其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朝。他担任幕职近三十年,直到五十岁时才...

耿炳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耿炳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耿炳文,濠州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功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耿炳文是明朝名将,固守长兴十年,屡次挫败张士诚的进攻,为朱元璋专心对付陈友谅立功巨大。在朱元璋大肆屠杀文臣武将的时候,耿炳文难过一劫,成为建文帝时少有的活下来的开国名将。那为何耿炳文最后还是不得善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