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哪些功绩?后世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尊崇呢?
蜀汉的建立,诸葛亮功不可没,有他在,虽蜀汉贫弊,但仍能安稳存在。他活活累死之后,再无人能顶起蜀汉一片天,慢慢地国家走向了衰亡。
诸葛亮的事迹被一部《三国演义》渲染得有些夸大,像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骂死王朗等等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但说到蜀汉的灭亡与诸葛亮有很大关系,就有点太过分了。
献策立国
诸葛亮还未出山时,曾给上门求贤的刘备献策“隆中对”,明确提出了:天下大势,曹操莫可争锋,孙权拥有地利不可相图;取荆州、益州作为根基,将来时机成熟一争天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当天下有变时,命一上将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主公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
刘备听完此策大喜过望,要知道以前刘备颠沛流离没有个方向,终于找到大才指明出路,哪还有什么疑虑,干就完了。之后的历史,隆中对前两策基本实现,要不是出现了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刘备复仇心切导致的夷陵惨败,成就霸业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是人不是神
诸葛亮为了蜀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内政高手,军事上也算一流,但只靠他自己努力,解决不了两次惨败遗留下来的所有问题。
荆州的丢失,蜀汉失去了互为犄角的一块战略要地,同样也意味着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力。两场大战的惨败,蜀汉失去了关羽、张飞、马良等顶级文武重臣,还有许多基层的将领以及最为精锐好不容易积攥下来的8万大军。
刘备白帝城一命呜呼后,诸葛亮能稳定住国家局势,并在几年内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和人口的增长,本身就是大功一件。
但是,想要凭一州之地,妄图天下也不现实。他在任蜀汉丞相时,力主北伐,不过是自保的一种表现,虽然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但蜀汉能安稳图存,已实属不易。
至于后世一些演义小说中夸大诸葛亮“智计无双”的言语,只是人们对诸葛丞相的一种崇敬之心的演变,要知道在三国之后到明以前还没出现小说时,诸葛亮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形象、地位都是很崇高的。
如:晋封武兴王;唐封武灵王,并赐庙封十哲之一;宋赐“英惠庙”,加号“仁济”;元代则追封他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代朱元璋钦定“帝王高”,选从祀名臣37人,汉末三国人物仅有诸葛亮一人被选中;清代不但把许多纪念诸葛亮的古祠修葺一新,供人膜拜,而且每年春秋祭礼庙时还以诸葛亮从祀。
看完了后世对诸葛亮的尊崇,我们再来了解下三国同一时期著名英豪对他的评价:
1、孙权“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2、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3、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总而言之,蜀汉如果没有诸葛亮,能不能建国还是个未知数。即便刘备走运建国成功,再经历如此惨败的情况下,只靠“阿斗”和一帮不算出色的文武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因此说,蜀汉成于诸葛亮没错,但败于诸葛亮却是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