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04)130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八股文诞生于明朝,并就此开始被“发扬光大”,其诞生之初,其实只是作为科举考试的辅助手段来使用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最终喧宾夺主,成为了检验学子水平的主要标准。由于科举是古代入仕的主要途径,因此八股文更大的危害便是败坏吏治,进而危害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自然也受其所害。

八股文的出现和发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随即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举办科举考试,明初的科举虽然对制度、问题都有明确要求,但对于写法却并无明文规定,或偶或散并无成规,这一时期对考生的限制还不是很严格。

历史上的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时间来到明宪宗成化年间,在王鳌、谢迁、章懋等人的提倡下,八股文逐渐形成了讲究格律、步骤的问题,并逐渐开始形成严格的程式。

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科举考试开始正式从考“经义”变成了考八股文,并要求考生必须严格按照八股的方式写作,要求内容必须用古人的与其,且对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也都要求相对成文,甚至对文章字数也有严格限制,不再允许学生违背经注和自由发挥。

那么什么是八股文呢?八股文其实指的就是文章的八个部分,分别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其实,八股文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其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考官对比学生文笔和学识,是作为科举的一种辅助手段出现的。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八股文开始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而考官评比优劣,首先看的便是文章是否写的漂亮,至于内容倒成了其次,真可谓本末倒置。

明朝灭亡,但八股文却并未就此消失,清朝从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恢复科举考试,依然沿用明朝的八股文,直到康熙年间短暂废止,但旋即又被恢复,此后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才开始停止在科举考试中使用八股。

科举作为古代选仕的最主要手段,八股文的危害自然直接体现在了败坏吏治方面。八股文虽然对学子的写作功底要求很高,写出来的文章也的确很是赏心悦目,但要知道科举是用来挑选治国理政官员的,而不是用来挑选作家的,文章写的漂亮难道就能治理好国家吗?

历史上的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八股文的首要缺点就是华而不实,由于考官们主要看的便是文章写的漂亮与否,因此考生们便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如何才能将文章写的更好看,而很少有人去研究内容是否充实,文章倒是好看了,但却往往空洞无比,可以说是将科举考试变成了文字游戏。再加上题目仅限于“经义”,完全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导致科举制度逐渐变得僵化,已经失去了选仕的实际作用。

八股文的直接危害就是败坏吏治,在八股文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告终,读书人便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政治、社会、民生等实际问题,而是穷尽一生经历去研究八股文的写法。使用这种方式选 *** 的官员,吟诗作对、引经据典那绝对是一把好手,可要说到治国理政,那只能听天由命了,当朝廷当中全部充斥着这种文人,国家又怎么能治理的好,又怎么可能快速发展。

一旦整个吏治败坏,那么危害将是全方位的,社会、经济、民生、科技、文化等等方面,无疑不遭受严重制约。尤其是在清朝中后期,当世界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情况下,朝中坐着这些整天夸夸其谈、吟诗作对的大老爷,思想僵化、目光短浅的他们,由怎么带领整个国家与世界接轨,国家又怎么可能跟得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3604.html

“历史上的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的相关文章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造反,如果不泄密,加上姜维的帮助,有可能成功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

历史上张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品性如何?

历史上张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品性如何?

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谋士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张良的事迹,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智慧的化身。懂得功成身退,是汉初三杰唯一独善其身的,没有受到猜疑迫害。刘邦称赞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世评价颇高,被...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徐晃被曹操成为战神 徐晃为什么还死的那么憋屈

徐晃被曹操成为战神 徐晃为什么还死的那么憋屈

还不知道: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大立下...

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何崇祯一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心思细腻、想法繁多、权力欲极强的人。他草根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至于个中原因,并不是朱元璋...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有哪些与吕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吕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

雍正和生母关系势同水火 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雍正和生母关系势同水火 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与生母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何母子关系势同水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皇帝登基后,由于采取了严厉的手段对兄弟、宗室进行打击,加上他继位不久便实行清查亏空等一系列政治举措,致使朝野内外人人自危。随之,关于雍正帝负面的说法也铺天盖地,下毒篡位,手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