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鼠疫到底有多严重 鼠疫是压垮明朝的最后稻草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鼠疫,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关于明朝灭亡,历来争论颇多,有说吏治腐败、宦官专权的,也有说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的,更有说受小冰河期影响的。说法种种,不过现在越来越多人提及明末大鼠疫。鼠疫虽然不是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但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说,它是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不是危言耸听。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李玉尚等人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观点,并被很多人认可。
那么这场鼠疫究竟有多严重呢?
我们先从明朝灭亡这个点说起。大家知道明朝亡于1644年。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出现了李自成。这一年的正月,李自成在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李自成又攻克太原,到了三月份已经攻进了北京,明朝由此灭亡。
事实上,自李自成十八日攻克北京外城时,只用了四天多时间,便住进了紫禁城。北京是明朝的国都,也是重兵把守的所在,算上京师三大营,以及内城的武卫营,兵力少数也有5万多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沦陷了呢?况且,李自成带去的兵力虽然号称几十万,但大都是疲惫之师,战斗力并不怎么强。
问题就出在这鼠疫上。夏燮《明通鉴》记载:“(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死者无算。”当年,天津督理军务骆养性就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事实上,在李自成的军队到来之前,北京早已被鼠疫折磨元气大伤,民众死了大半,军队战斗力所剩无几。2.7万匹战马中也只有1千匹可以骑乘,15万多个垛口中只有5万名士兵据守,空防将近三分之二。侥幸得活的士兵大都“衣装狼狈,等于乞儿”。
这个时候的北京形如鬼城,重兵之下焉有不破的道理。
北京并不是明末鼠疫中击垮之一座城市,也不是最后一座。早在崇祯九年至十六年,榆林府和延安府属县相继发生大疫,“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崇祯十三年(1640年),顺德、河间和大名“瘟疫传染,人死八九”。崇祯十六年(1643年),天津“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还原这样一幅景象:持续多年,每天都有人死亡,早上感染,晚上就死了,一家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无人吊孝、无人慰问。除了死亡,还有旱灾、蝗灾及战乱,整个世界死寂一般。这场鼠疫正在摧毁大明王朝的一切。
鼠疫这么厉害,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典籍记载以及现代人的推测,明朝中后期,明朝与蒙古交流频繁,很多人到草原上开垦,造成草原退化,老鼠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到进入农家田舍、荒野沟壑,与人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当然,给大明带来风雨的还是气候。早在万历年间,明朝就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广东下雪,北方干旱,干旱和低温双重侵袭,全国性的灾荒反复上演。在这种背景下,老鼠趁虚而入,肆意横行,将病菌带给人类。
所以说,明朝的灭亡与鼠疫有直接关系。至于有人说,鼠疫毁了大明,也坑了李自成,为何唯独没传染给清兵呢?这个问题经过后人的研究,已初步有了答案:鼠疫的传播载体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清兵是骑兵入关的,而跳蚤讨厌马的气味,这就基本上阻隔了传染源。至于他们入主中原后,冰期影响已不太明显,灾荒逐步缓解,大规模的鼠疫也就是自然消失了。
从这个角度看,也真是大明气数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