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赏赐过几面免死铁券?最终为何只有两人善终?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免死铁券,又称免死金牌,在文艺作品中,这可是件“威力巨大”的东西,家里有此物者即使犯了死罪,也可凭此免去一死,就连皇帝也无可奈何。例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紫砂记”中,恶霸班得五仗着家里有皇太极赐下的免死金牌而横行霸道、鱼肉乡邻,康熙想要杀他也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偷偷换掉了其家中供奉的免死金牌,这才将之绳之以法。
虽然免死铁券在文艺作品中“威力巨大”,但在明朝显然不是这个情况,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封赏功臣时,曾赏赐了三十四面免死铁券,然而正如“引蛇出洞计谋高,免死券是催命符”所言,免死铁券非但没能保住这些功臣的性命,绝大多数功臣或其后代下场甚至很惨,能够善终的也仅仅只有两家而已。这又是为何呢?
朱元璋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亲赐三十四面免死铁券
《明史·舆服志四》有载,“功臣铁券: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损益焉”。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打算封赏功臣时,便决定赐予他们免死铁券,甚至为此派人到台州钱允家里找了样本。
按照《明史·舆服志》的记载,明朝的免死铁券共分为七等:其中公爵两等,一种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一种高九寸五分、宽一尺六寸;侯爵三等,一种高九寸、宽一尺五寸五分,一种高八寸五分、宽一尺五寸,一种高八寸、宽一尺四寸五分;伯爵两等,一种高七寸五分、宽一尺三寸五分,一种高六寸五分、宽一尺二寸五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先后册封公爵六人、侯爵二十八人,并赏赐免死铁券,其中公爵六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侯爵二十八人,分别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弼、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这些免死铁券,“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运行方式。
免死铁券,可以说是朱元璋给有功之臣的更高奖赏,其最为重要的作用,便是这些功臣将来一旦犯了死罪,只要你没有丢掉丹书铁券,且在被砍掉脑袋之前拿出来,那么就可以免除一死,因此当时很多大臣削尖了脑袋都想搞到一张,但最后也只有以上三十四人。
然而,从朱元璋在位中期开始,大量功臣便开始因各种原因遭到屠戮,即使那些拥有免死铁券的功臣,也并未因此得以幸免。既然免死铁券有免死功能,为何始终没有人用呢?
丹书铁券有没有用,其最终解释权在老朱家
如此多的功臣被杀,却始终没有人使用免死铁券,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免死铁券的解释权在老朱家的手里,而如果要细说,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因牵连胡惟庸和蓝玉案:二十一家。免死铁券虽然有“免死”功能,但却不是所有死刑都可免,如果你犯了谋反之罪,那么就算手里有十张免死铁券,也是没有丝毫用处的。然而,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发生的几件大案,诛杀功臣最为严重的,无疑便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而这两件案子都是谋反重案,因而一旦被牵扯进了这些案子,那么免死铁券便也就毫无用处了。三十四位持有免死铁券的功臣之中,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顾时之子顾敬、郑遇春、费聚、赵庸、杨璟(诈死)、朱亮祖之子朱昱、胡美、黄彬、陆聚、邓愈之子邓镇等十三家因“胡惟庸案”被牵连,常茂、傅友德(被逼死)、韩政之子韩勋、曹良臣之子曹泰、王弼等五家因“蓝玉案”被牵连,另有俞通源、梅思祖、王志三人虽然已死,但仍因“胡惟庸案”而被牵连。
2、因其他重罪被诛杀者:三家。免死铁券还有一个典型特点,那便是流传越久、作用越大,原因在于古代倡导以孝治国,对于祖先赐下的免死铁券,后世皇帝一般是不敢轻易推翻的。反之,朱元璋赐下的免死铁券,在其执政时期,作用实际十分有限,毕竟他可以赐给你,便也可以收回,完全在于他的一句话,如果在朱元璋面前仗着免死铁券胡作非为,代价必然是极为惨痛的。三十四位功臣之中,周德兴便因儿子 *** 宫女被杀,廖永忠则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事被杀,华云龙则因擅自居住在元朝丞相脱脱的府邸、越级享用元朝宫中的物品而在被召回途中病逝。
3、直接被朱元璋赐死的:两家。由于免死铁券是朱元璋赐下的,因此其是否有用,完全在于朱元璋本人,如果他想杀你,那么就算你有免死铁券又如何,他完全可以不承认,虽说这种做法有些无赖,但事实却又的确如此。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有两家:一是被“误杀”的永嘉侯朱亮祖父子,朱亮祖出镇广东期间,多有不法之事,于是朱元璋便命人将朱亮祖父子逮到了南京,虽然朱元璋恨不得杀了两人,但念及其手中有免死铁券,不好直接处死,便命人用铁鞭抽打两人,最终导致朱亮祖父子被活活打死。事后,朱元璋下诏厚葬朱亮祖,并亲自写祭文,表示自己原本只是想惩戒一下,而不是故意要杀死他们。二是被无罪赐死的冯胜,周王朱橚乃是冯胜的女婿,朱橚本就因私自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因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对功臣猜忌心更重,而冯胜又多次因小事而违背了朱元璋的心意,因此蓝玉被杀的当月,冯胜便被召回京师,两年后在没有任何罪行的情况下,冯胜被赐死。
4、靖难前后被杀的功臣:三家。朱元璋去世之后,因建文帝削藩而引发的“靖难之役”,成为了功勋集团的又一次大洗牌,而在这场动乱之中,先后有两家功臣被牵扯其中。一是中山王徐达的两个儿子,其中三子徐增寿因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来往密切,最终被朱允炆当场诛杀;长子徐辉祖则不仅在战争期间积极抵抗朱棣,在朱棣进入南京后更是拒不合作,被下狱后则强调自己拥有免死铁券,朱棣虽未直接杀他,却削去他的公爵和禄米,将其幽禁至死。二是长兴侯耿炳文,因其在“靖难之役”中曾率军对抗朱棣,虽说朱棣即位后没有过分难为他,但在朱棣登基后的第二年,耿炳文还是因为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的弹劾而被迫自尽。三是江阴侯吴良之子吴高,因朱棣的离间计,吴高被削爵并贬到广西。
如上,在持有免死铁券的三十四位功臣之中,除蕲春侯康铎、靖海侯吴桢两人事迹没有查明之外,其余功臣本人不被杀,子女不坐胡蓝案者寥寥无几,能免此二劫,又不因靖难而被杀者,仅仅只有信国公汤和与广德侯华高两家,其中汤和因其子、孙、曾孙三代早逝无法袭爵,直到汤和五世孙汤绍宗时才得以续封灵璧侯,仍获诰券;华高则因死后无子,免死铁券被随葬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