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09)331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安史之乱在唐朝逐步走向藩镇割据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更何况,在安史之乱后的百年时间里,唐朝中央 *** 一直牢牢掌控着政局,仅有极少部分的割据藩镇还一度被平定,而非是安史之乱后,唐朝便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而且,如果要从深层次来分析藩镇割据的产生原因,这还要从唐朝建立之初的地方行政区划等一系列制度说起,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归结于一场安史之乱。

我们都知道,在秦朝这个我国历史上之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全面推行了郡县制,而后汉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此后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祖孙三代削弱各地藩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推行推恩令的同时,创造性地将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州,州的长官是刺史,刺史不具备行政权,但是手握监察权,负责监管各自辖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末年,州从一个监察区划逐渐成为了郡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刺史(州牧)成为了州的行政长官。在此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州郡县三级制度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到了隋朝统治时期,曾经高效运转的州郡县三级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行政区划混乱,州郡长官手握兵权,对中央朝廷形成了不小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统治者先是废除了郡这一级行政区划,而后将州改称郡,恢复了秦朝的郡县二级制度。为了削减州郡兵权,在郡之上设立统辖一方防务的都督府,长官称“总管”,由中央直接以宗室、京官担任。

唐朝建立之初,因天下尚未统一,内忧外患不断,唐高祖便给予了都督府极大地行政权力,使得其从一个“军区”演变成为了一个行政区划。到了唐太宗即位后,唐朝内忧外患逐渐解除,唐太宗将都督府大多裁撤,只留下了少数几个边境的都督府。不过,却也将都督府手中的行政权和绝大部分兵权收归了中央。而后,改郡为州,增设“道”作为一级监察区划,“道”的长官为采访使,负责监察辖区内官员,由中央官员直接出任,与汉武帝时期的刺史职权相仿。

到了唐睿宗景云年间,因边防的需要,唐睿宗在凉州、赣州、肃州、瓜州等七州之上设立河西节度使,全权主持对吐蕃战事,兼领七州行政、财政大权。

而到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因为此前唐高宗、武则天等君王不断开边,唐朝治下的州已达三百多个,再加上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晋升体制,时人重京官而轻外任,地方官员大多都是无能之辈,且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不够,中央与地方的分离之势愈演愈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玄宗亲自整顿吏治,将大批京官外放,又罢免了一批无能的地方官员,将能力出众的地方官员提拔到了中央,并且将“道”的数量从十个增加到了十五个,要求此后每年各地采访使、按察使皆亲自到各州县考察地方官员,能力出众的升职,能力不行则就地罢免。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同时,为了进一步地向外扩张,巩固边防,唐玄宗先后在边境重镇设立范阳、朔方、安西四镇等八大节度使与岭南五府经略使,再加上此前设立的河西节度使,到了天宝年间,“十节度使”局面形成,府兵制度被募兵制所取代,十节度使麾下集结了唐朝几乎全部的精锐,共计四十余万人马。

在节度使设立之初,他们手中虽有军政大权与财政大权,但是他们仍旧需要接受各道采访使的监管,只要有一点异常出现,采访使甚至有直接将其押往京城问罪的权力。在这一体制下,节度使与采访使职权高度分离,没有军政大权的采访使自然没有割据的力量,而有军政大权的节度使又要接受由中央官员出任的采访使监管,一举一动皆在中央朝廷的监管之下,根本没有形成割据的可能。

可是,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将采访使与节度使权力合二为一,为此后的动乱埋下了伏笔,这个人便就是安禄山。

公元744年,安禄山被唐玄宗任命为范阳节度使,而后,因深得唐玄宗信任,安禄山又兼任了平卢、河东两镇节度使与河北道采访使。就这样,安禄山得以手握河北军政大权,而又身兼采访使,使得朝廷对其的监管能力几乎为零,一来二去之下,安禄山野心极度膨胀,于公元755年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在平叛的过程中,为了抵御安史叛军,唐肃宗、唐代宗父子大肆封赏节度使,等到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已经形成了三大节度使聚集区域:边疆、中原以及东南。

但是,请注意,此时的唐朝虽然藩镇林立,但是中原、东南以及除河朔三镇外的边疆节度使,悉数听命于中央朝廷,并未形成割据,而不是如有些同学所想的那样——安史之乱后,唐朝便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军阀混战之中。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在这三大节度使聚集区之间,又在批次之间形成了掣肘——边疆藩镇负责抵御外敌,中原藩镇负责提防边镇叛乱,东南藩镇负责供养中央财政。

就这样,唐朝得以在安史之乱结束到唐懿宗在位期间,度过了一段大致稳定的时光,其中就算有河朔三镇复叛、奉天之难等藩镇叛乱事件的发生,但是中央朝廷始终能够之一时间镇压叛乱,甚至一度消灭了割据的河朔藩镇。

而真真正正使得各地藩镇失控的标志性事件,应当是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着重讲述过这一事件,在这里笔者就不过多叙述了。

综上所述,节度使的产生是唐初施行的州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运转不顺的结果,而藩镇割据的出现,则是中央朝廷将节度使与采访使权力合二为一的恶果,而非是那场安史之乱造成的恶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1/230391.html

“藩镇割据让唐朝灭亡,真的跟安史之乱有关吗?” 的相关文章

年羹尧追随雍正长达三十多年 两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年羹尧追随雍正长达三十多年 两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雍正与年羹尧,关系怎么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羹尧跟雍正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鳌拜跟皇太极的关系,年羹尧追随雍正长达三十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雍正王朝的巩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功高震主向来为人君所忌讳,年羹尧的下场是很惨的,死前被罗列了九十二条罪状。一般人...

吴匡:东汉末年大臣,演义中是如何描述的?

吴匡:东汉末年大臣,演义中是如何描述的?

吴匡(生卒年不详),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东汉末年大臣,大将军何进部将,蜀汉将领吴班的父亲。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诛杀宦官吴匡是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是大将军何进的部将。光熹元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后,十常侍干预朝政...

在历史上,雍正的的后宫有多少妃子?分别是哪些人?

在历史上,雍正的的后宫有多少妃子?分别是哪些人?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年两部清朝穿越电视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把雍正这个男人,放在了大众的视野中。那个时候街头巷尾讨论的男人不是明星,而是四爷。此后的一部《甄嬛传》,让四爷一直到今日,在各大网站都拥有者超高的粉丝以及点击播放量...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人物,他其貌不扬,却很有本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侍尧(?一1788年),汉军镶黄旗人,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李侍尧值得给读者朋友聊聊,他经历了充当朝廷重臣、因贪污受贿判处监斩候、皇帝重新加以重用...

历史上主簿是什么官职?三国时期都有哪些担任过?

历史上主簿是什么官职?三国时期都有哪些担任过?

主簿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大概开始于汉朝,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各种印章等,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秦汉魏晋之际,主簿,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常参机要,总领府事。三国时期有很多牛人其实都干过主簿...

唐朝著名政治家褚遂良有什么具体的功绩吗?

唐朝著名政治家褚遂良有什么具体的功绩吗?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唐朝著名政治家褚遂良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他都有什么功绩呢,请听我详细道来。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

九子夺嫡允禩最后没能成功,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九子夺嫡允禩最后没能成功,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话说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众多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拼的你死我活,场面一度十分血腥。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皇子都是文采卓越之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悟发挥最大的作用。尤其是八皇子,他在民间甚...

评论列表

胡娜
胡娜
2个月前 (09-28)

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唐朝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文章详细解析了整个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背景原因和历史脉络过程分析得非常透彻深入也让人受益颇丰我认为作者很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值得一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