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为何将都城从许都迁到邺城?他这么做出于什么原因?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04)171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操将东汉王朝的实际政治中心从许都迁到邺城,又把军队主力及家属安置在附近,魏郡及冀州由此成为全国的军事重心区域。那么,曹操出于什么原因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从而改变了军政部署的地理格局呢?

对此问题,学术界多有讨论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之一类是专门对曹操建都邺城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类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割据政权多在邺城设都的原因进行探讨,其视野和论述范围更为广阔。他们的意见大致相同,认为邺城受到当时统治集团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与分裂割据的时代特点所致。

分述如下:

一、地处交通枢纽

邺城位于我国北方的道路冲要,它处于太行山脉东麓南北交通的大道上,北经邯郸至幽州首府蓟城(今北京市),南自黎阳(今河南浚县)渡河抵达豫东平原,西过滏口穿越太行山脉则进入山西高原并州,自邺城东行至仓亭津(今山东阳谷县北)渡过黄河就是兖州西部,继续

前进则到达山东半岛各地。邺城附近地势平坦,因而车马走集,通达四方。

曹操为何将都城从许都迁到邺城?他这么做出于什么原因?

又可以经漳、洹诸水与白沟、黄河联系而使用水路运输。故《魏都赋》称:“尔其疆域,则旁极齐秦,结凑冀道。开胸殷卫,跨蹑燕赵。”江达煌评论道:“无论就冀州一州,或冀、青、幽、并四州,或冀、青、幽、并、兖、豫、司隶七州而言,邺城均处于较适中地位。平时政令辐射,人员往来,上情下达,下情上通,或物资流通,钱粮委输,均较方便。”

由于邺城是道路汇集之所,以冀州为军事基地来征伐北方诸州,有交通上的便利条件。如沮授建议袁绍所言:“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

二、山河环绕、利于防御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邺城在自然环境方面具备较好的防御条件。它的西边有巍巍太行山脉,守住滏口陉即能阻挡山西高原的来寇;其南、东两面有黄河天堑,可以在黎阳、白马、仓亭等津渡拒敌;邺城南北又有漳、洹、滏水流过,起到阻碍敌兵行进作用,因此是建都立业

的形胜之地。

如《读史方舆纪要》卷46所言:“夫邺倚太行,阻漳、滏,夏、商时固有都其地者。战国之世,赵用此以拒秦,秦亦由此以并赵。汉之末,袁绍不能有其险也,入于曹操,遂能雄长中原。”加上该地位于交通枢要,愈发提高了它的战略价值。

顾祖禹认为,从北方的地理形势和古代相关史实来看,邺城在军事上的地位价值非常突出,可谓在关东首屈一指。

他说:“夫相州唇齿泽潞,臂指邢洺,联络河阳,襟带澶、魏,其为险塞,自关以东当为冠冕。”顾氏还认为,邺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洛阳和南阳。“以河南之全势较之,则宛不如洛,洛不如邺也明矣……且夫自古用兵,以邺而制洛也常易,以洛而制邺也常难,此亦形格势禁之理矣。”

邹逸麟指出,西汉末年以来,河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欲控制黄河流域首先要控制河北,冀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邺又是河北地方反 *** 势力的集中地”,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政权往往将邺城建为政治中心,以利于控制整个黄河流域。

三、经济发达、户口繁众

邺城地处河北平原,周围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左思说当地:“山林幽岟,川泽回缭。恒碣砧崿于青霄,河汾浩涆而皓溔。南瞻淇澳,则绿竹纯茂;北临漳滏,则冬夏异沼。”因此人口密集,农业经济较为发达。战国到西汉,黄河下游地区最富庶的城市是临淄与邯郸,它们与洛阳、宛和成都并称为汉朝的“五都”。但是到了东汉,临淄、邯郸的经济、政治地位日趋衰落,被邺城取代。

曹操为何将都城从许都迁到邺城?他这么做出于什么原因?

据侯仁之研究,邺城所以兴盛而能接替邯郸,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华北平原水道的发展,邺城在交通上的地位超越了邯郸。“另一个地理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邺城更接近于中原,便于以河北为根本而争霸中原。”

他还指出:临淄的位置偏于东方,它最初的建址,是利用淄河设防,以迎击东来的敌对势力。但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因为时代的发展与形势变化,临淄城受到的武力威胁主要是来自西方,而该城西郊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整个城市在西来的敌对势力攻击之下,确是无险可守。”

它在地理位置和防御条件上都不如邺城,因此从西汉末年以来,逐渐走上衰落的道路。汉末战乱爆发之初,“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耿武、闵纯亦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由于上述缘故,当地为群雄所觊觎。时人所言:“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袁曹相拒之时,袁绍的优势在于兵员众多与物资丰富,如沮授所评论:“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

虚少而货财不及北。”

即使在长期交战、民众大量死亡流徙的情况下,冀州仍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例如曹操占领邺城后曾索阅文簿,对崔琰说:“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拥有较为充裕的人口与平原沃野,是建都立国的重要条件。因此卢毓称冀州为“天下之上国也”,又说:“唐虞已来,冀州乃圣贤之渊薮,帝王之宝地。东河以上,西河以来,南河以北,易水以南,膏壤千里,天地之所会,阴阳之所交,所谓神州也。”

四、分裂割据的形势

高敏曾指出,邺城从曹魏时期上升为国都,除了经济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优越性,还和封建割据势力的存在与需要有密切关系。“如果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又有封建割据者企图偏安一方而建立政权,则邺城及所在地区无疑是其更佳的建都之地,因为这里便于防守,又有控制山东(广义的山东)和南下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地的作用,这就是说,邺城作为国都所在地的客观可能性,只有在封建割据时代才有其实现的必要性。”

因此邺城的繁荣与地位的重要,几乎是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时代相终始。在隋代开凿大运河和全国统一局面形成之后,邺城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再也无法恢复其昔日的荣光。邹逸麟也认为,邺城故都是我国三至六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该时代的许多特征,如长期战乱引起河北平原地位的变化、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消长,民族经济文化融合等等,在这里都能得到反映。”

但是有一个问题尚需深入探讨,就是曹操选择邺城为国都与后方基地,除了上述四种原因,是否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如果只是这几种原因所致,那么在曹操去世之后,邺城及附近区域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分裂割据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而曹丕却将国都常设在洛阳,邺城仅作为陪都,他还把冀州士家数万户迁往河南,实现了政治、军事重心的向南转移,这又作何解释呢?

曹操为何将都城从许都迁到邺城?他这么做出于什么原因?

由此看来,曹操父子选择都城与确定军队主力部署区域的时候,在地理条件和政治形势之外,可能还有别的考虑。从有关记载来看,这应与他们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作战方略具有密切联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2/234829.html

“曹操为何将都城从许都迁到邺城?他这么做出于什么原因?”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二儿子 李世民做怎么坐上皇位的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二儿子 李世民做怎么坐上皇位的

对李世民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是唐朝创始人李渊的二儿子,李渊遵循立长的原则让长子李建成做了太子,但最终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为了皇帝,也就是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在历史上也存在诸多争议,大部分人是认为太子李建成主动发难,想在玄武门这个地方...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提起康熙的皇后,几乎所有人想起的都是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弥留之际生下的孩子,被康熙在幼年的时候,就封为了皇太子,被康熙抱在怀里长大。由此可见,皇太子是子凭母贵。更让所有人相信,康熙的...

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是乾隆后宫里非常特殊的一个妃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庆贵妃陆氏的出身,在《清史稿》中并没有记载,只是说她是陆士隆之女。陆士隆是汉人,也并不是权高位重的官员,因此,陆氏坐定了是汉女出身。根据满清后宫祖制,皇帝的嫔妃必须从满洲八旗显贵中择选。因此汉女想在后宫占一席之地,...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为何在朱标去世后才开始争夺皇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位之争向来激烈,历朝历代的皇位争夺都免不了流血牺牲,为了皇权,即便是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也会以兵刃相对,然而在明朝时,因为朱标在世,朱棣不敢争夺太子之位,也是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有争夺皇位的例子。朱标在世时,...

姜维投降之后被人剖腹取胆 姜维到底做错了什么

姜维投降之后被人剖腹取胆 姜维到底做错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听从命令投降魏国后,为何被人剖腹取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大将军,深受诸葛亮的喜欢,是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可他为何结局那么凄惨?这还是要从头说起。一。姜维所处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的局面足足六十余年之久,终以司马炎建立西晋而结束。...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景隆可以称得上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将。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用老将耿炳文担任主帅,率军攻打朱棣。但是耿炳文能力实在太差,仗打得相当糟糕。朱允炆不得不把李景隆提拔起来,让他替代耿炳文成为三军主帅。李景隆是李文...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李治临终前,为自己死后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让宰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辅佐新皇。其次,给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嗣本是唐末五代时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帐下十三太保之一,在帮助李克用及李存勖父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那李嗣本是如何为前晋效力的,为何又号称“威信可汗”呢一,跟随李克用李嗣本原本姓张,出身武将世家,为铜冶镇牙将张...

评论列表

SnowFox
SnowFox
7天前

曹操迁都邺城是综合考量地理、经济及政治形势的明智之举,他对军政部署的调整,不仅体现了对局势的深度洞察和战略远见;同时也与其实施的具体作战策略紧密相连。,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历史洞察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