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背后,更大的获利者到底是哪一方?
完璧归赵的典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直以来,对于完璧归赵的典故,我们认为更大的获利者应当是赵国,而秦国在这一次的外交风波中完全处于劣势,但是从长久看来,我们似乎并没有发现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有什么过人的地方,但是就是凭借这从秦国功成身退,蔺相如被封为赵国的宰相,在赵国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但是并没有实际上的作为,赵国的经济并没有因为蔺相如得到提升,而赵国内部的文武却差点因此分裂。
如果说蔺相如能够顺利回到赵国是秦国的有意为之,那么秦国布置的整个圈套是完美无缺的。从一开始,谨慎的秦国就没有打算攻打赵国,而和氏璧也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目的是为了试探赵国的具体情况而已。而蔺相如也很好地完成了赵王给的任务,令赵国没有失去脸面。不过在战争时期,脸面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秦国的国君怎么会被蔺相如这样简单的小吏所欺骗,蔺相如通过小技巧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国的本意真的是拿到和氏璧的话,这样还是给了秦国能够攻打赵国的理由,矛盾并未得到解决。但是秦国并没有攻打赵国,甚至没有怪罪蔺相如,也通过和氏璧送了蔺相如一份大礼,令他被整个赵国称赞。
秦国的目光一直放在整个天下,一块和氏璧纵然是宝物,但是又怎么有天下重要,秦国利用外交游戏来获取赵国的信息,在看到出使的蔺相如后,有意为蔺相如积累声望,将其扶持上赵国的高位,令他制约赵国的发展。在那个时时刻刻会爆发战争的年代,一位有威胁的将军才是秦国所惧怕的。而在那时候的秦国没有和赵国等数个国家为敌的能力,甚至到了战国后期,秦国最强势的时刻都是采用逐个击破的 *** ,如果因为和氏璧对赵国宣战,恐怕只能葬送了秦国诸王长久的经营。
通过秦王的计策,赵国的相位被安排给了一个没有雄才大略的蔺相如,整个赵国的发展被紧紧的制约,赵国逐步衰退,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最终被秦国灭国,这其中滋味,恐怕不是那么简单。而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利用自身来威胁秦王,这种做法的确英勇,但是对比虎狼之国的秦国国君,文人蔺相如真的有这么大的威慑力吗?难道一个执剑的文人能够将秦国的国君吓住。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是秦王故意而为之?再将蔺相如扶上赵国功臣的位置,秦王没有什么实际的损失,而经过这一场宴会,相信赵王会更加重视蔺相如,从而疏远廉颇。
曾经率领赵国军队攻占齐国重城的廉颇将军,担任赵国上卿一职的他才是秦国真正畏惧的力量,也正因为畏惧,所以才会在长平之战时费尽力气去挑拨他和赵王的关系。而蔺相如的出现恰好是秦国打击廉颇的重要机会,凸显出蔺相如的口舌之锋利,自然就会使赵王对崇尚武力的廉颇不加重视,这样也就达到了削弱赵国军事力量的目的。
战争时期的面子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秦国着眼在天下而非某一件宝物,并且安排只有口舌之能的文人成为敌国最为重要的相国位,利用相国来灭亡赵国,事实上,蔺相如就是秦国的一枚棋子,利用他最后间接的灭了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