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眼花翎的地位有多高 那些被三眼花翎的人都是谁
你真的了解清朝三眼花翎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花翎是清朝官员、贵族的冠饰,清朝官员顶戴的顶珠之下有一支两寸长短的翎管,用于安插翎羽,翎羽有花翎和蓝翎之分,其中花翎指的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所谓的“目晕”就是影视剧中经常说到的“眼”,有一眼、双眼和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说明地位越高。花翎在清朝象征着高贵,是官员们的一种政治追求,据记载清初在 *** 之战中水师提督施琅立有大功,被封为靖海侯,但是施琅力辞爵位,请求赐戴花翎。
清代花翎
三眼花翎是花翎中级别更高的,清初规定亲王、郡王、贝勒等一律不准佩戴花翎,皇室成员中只有贝子和固伦额附有资格戴三眼花翎,宗室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只能佩戴双眼花翎,到了乾隆时期,花翎不仅皇家宗室可戴,有显赫军功的也可以佩戴。但是皇帝对赐给臣下三眼花翎非常的吝啬,自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七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七个人都是谁。
乾隆皇帝
这七个人中乾隆朝的就占了三个,他们分别是傅恒、福康安以及和琳。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姐姐是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但是傅恒被赐三眼花翎并不是因为他外戚的身份,而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战功。乾隆十三年,傅恒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伏土司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攻伊犁,平息准噶尔叛乱;乾隆三十三年,督师云南,攻缅甸,屡败缅军;乾隆三十四年,傅恒率军突袭缅甸,初战告捷,乾隆下旨赐傅恒三眼花翎。不过傅恒以未克敌巢为由辞领,希望克敌制胜之后再受,不过之后不就傅恒因病逝世,年五十岁,乾隆皇帝亲临奠酒,谥文忠。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傅恒去世后,福康安逐渐崭露头角,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屡立战功,28岁受封太子太保,33时又因战功被封武英殿大学士,乾隆六十年,福康安破格被封为贝子,他也成为宗室之外之一个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之人,在这一年他还被赐三眼花翎。乾隆朝除了傅恒父子之外被赐三眼花翎的是和琳,和珅的弟弟,和琳最值得称道的功绩,是他在抗击廓尔喀斗争中以及其后担任驻藏大臣期间,对 *** 改革作出的贡献,也是因军功被赐三眼花翎,不过在得到三眼花翎两个月后和琳便去世了。
李鸿章
乾隆朝后,能够受特恩享有三眼花翎的官员只有四位,分别是长龄、禧恩、徐桐和李鸿章。长龄蒙古正白旗人,出身显贵,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他先后领军征讨征甘肃、台湾、廓尔喀,后来又相继平定白莲教起义和张格尔叛乱,战功卓著。禧恩是皇室之人,睿亲王淳颖第二子,道光年间有名的武将,曾平定湖南江华瑶赵金龙叛乱。徐桐是获赐三眼花翎中唯二的汉族官员,曾官居体仁阁大学士和翰林院掌院学士,他坚决反对“维新变法”,深得慈禧器重,可以说,徐桐能享有“三眼花翎”,主要是慈禧对他的赏识与信任。最后一位获得三眼花翎的是李鸿章,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主持洋务运动,又兴建淮军,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慈禧太后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