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二里头文化: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历史文化5年前 (2019-09-14)110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西西安、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南至湖北北部,东至开封、兰考一带地区。

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之外具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的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夏文化探索的肇始期。学术界开始把夏史的重建寄托在新兴的近现代考古学上。

1950年代,商文化二里岗期遗存和郑州商城的发现,使学界对早于安阳殷墟的商文化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李学勤、安志敏、石兴邦等根据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提出介于商代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之间的“洛达庙期”遗存(即后来所称的“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值得注意的线索或对象。

二里头文化: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与夏文化相关的诸学术课题,徐旭生首先全面梳理了文献中有关夏代的史料,认为豫西的洛阳平原及其附近和晋西南的汾水下游“两个区域应特别注意”。

二里头文化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省登封县王村遗址发现,当时出土的遗物不多,至1956年发掘洛达庙遗址的时候,人们注意到它在文化面貌上具有若干特色,一度被称为洛达庙类型。自1954至1957年,在洛阳东干沟村附近又曾几次发现这种文化的墓葬与灰坑。这个遗址的晚期堆积中发现有青铜小刀和青铜锥,器形和铸造工艺都很原始。从地层关系上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这种文化的年代晚于人们熟悉的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商代,这种文化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时代,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1959年起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以后,发现二里头遗址更加具有典型性,故将这种类型的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1959年夏,徐旭生率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调查中所踏查的遗址,即包括著名的偃师二里头遗址。这是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学术目标所进行的田野考古工作。以此为标志,中国考古学界开始进入了以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与发掘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夏文化的时期。

1959年秋,考古工作者即开始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试掘。此后,除了“文革”期间中断了数年外,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持续不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考古收获。

很快,在洛阳偃师灰咀和二里头、郑州洛达庙、巩义稍砦、渑池鹿寺、陕县七里铺等地都发现了这类古文化遗存。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大规模科学发掘,资料越来越丰富,许多碳14测定数据集中在公元前21-前15世纪。考古界遂把这种文化定名为二里头文化,并做为夏文化的主要讨论内容。

通过多年田野考古工作与综合研究,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商文化的发展序列得以建立,探索夏文化的范围,集中到了河南中西部与山西西南部的中原龙山文化的有关遗存和二里头文化上。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确立了二里头文化,证明了二里头遗址是一处早于郑州商城的具有都城规模的遗址,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以及临汝煤山、禹州瓦店、新密新砦、巩义稍柴、登封王城岗等遗址的发掘,确认了二里头文化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晚于中原龙山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以及三者间在文化面貌上一定的继承性,也为探索夏文化和夏代都邑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豫西晋南地区进行的考古调查,也发现了一大批与夏文化探索有关的遗址。1970年代开始的对夏县东下冯、襄汾陶寺等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把夏文化探索的范围扩展到了晋南地区;根据二里头文化遗存在豫西和晋南地区的差异,二里头文化又被区分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和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

二里头文化: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20世纪80年代,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遍及河南全省,而且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东部各地都有发现,已达100多处。这些遗址中既包含早期的城址、宫殿建筑、村落、墓葬群,也有一些铜器冶铸、制石制陶、制骨的手工业作坊,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早期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器和漆器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研究夏代经济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中国社科院在洛阳二里头工作队的二层小楼装扮一新,“华夏之一王都”的大碑,也在工作队门口竖起,等待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为其揭碑。在专家眼里,这是一块分量很重的石碑。因为在二里头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下,埋藏着中华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这里曾是中国之一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上演过夏的繁荣和夏商周三代王朝更替的壮阔史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9/273194.html

“二里头文化: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的相关文章

王缙:唐朝宰相、书法家,自幼好学,与王维俱以名闻

王缙:唐朝宰相、书法家,自幼好学,与王维俱以名闻

王缙(700年-781年),字夏卿,唐朝宰相、书法家,尚书右丞王维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缙出身于河东王氏,自幼好学,与王维俱以名闻。进士及第,授侍御史。协助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历任太原尹、河南副元帅、河东节度使,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附和权臣元载,贬为括州刺...

历史上真实的张嶷,本领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真实的张嶷,本领怎么样?最后是怎么死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为了完成先帝遗愿,诸葛亮不顾蜀国国力空虚,执意进行北伐。蜀国后方刘禅包括一帮朝廷重臣,也劝他不得。期间除了曹魏、孙吴两股强硬势力之外,其实在诺大中原版图上,仍然存在其他势力。蜀国举全力频频兵出祁山时,又要怎样面对国内...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荀彧(xún yù),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投奔曹操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死后,灵柩为何要停放几个月才下葬?难道不怕腐烂吗?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杜甫封建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又等级森严的时代,几千年的延续让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大唐盛世经久不衰的传说,也有五代十国的频繁...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对古代封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异姓封王”条件极为苛刻,那些成功案例是怎么办到的?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

宋玉: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也是楚国著名辞赋家

宋玉: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也是楚国著名辞赋家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期宋国公族后裔 ,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与唐勒、景差齐名。代表作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宋玉崇尚老庄,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所作辞赋甚多。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接下...

历史上真实的太平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多狠辣

历史上真实的太平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多狠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唐朝历史上仅次于武则天的女政治家。一生经历了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每一场政变都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然而在权力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太平公主最终遇上了...

王审知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王审知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开闽三王”之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国君,在位共16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潮去世,王审知继其位,朝廷任他为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