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谁才是杀死杨贵妃的真凶?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1-11)100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两句诗,描述了唐玄宗无奈赐死杨贵妃时的凄怆场景。导致贵妃之死的这场事变,便是著名的马嵬驿兵变。

关于兵变的起源,说法不同。

有人说是军队自发产生的哗变,有人说禁军长官陈玄礼是幕后主谋,还有的人则说太子李亨才是幕后策划人。

真相如何呢?

1。事变经过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九日,哥舒翰大败,潼关失守。潼关是关中地区的东大门,此地一失,大唐的首都长安便无险可守,被攻破只是迟早的事。

于是,唐玄宗接受宰相杨国忠的建议,西迁蜀地以避难。十三日黎明时分,玄宗一行人从禁苑西南面的延秋门悄悄离开,同行的只有杨贵妃姐妹、宰相杨国忠、韦见素、高力士,以及太子、亲王等,连在宫外的皇子皇孙都被蒙在鼓里,没有得到要撤走的消息。

十三日上午,玄宗一行到达40里外的咸阳望贤驿,这是逃亡的之一站。此前,玄宗已经派宦官王洛卿告知沿途的郡县做迎驾准备。岂料,王洛卿和本地县令竟然全都逃跑了。玄宗派人去征召吏民,也不见有人回应。

谁才是杀死杨贵妃的真凶?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 配图

问题因此来了:没饭吃!

玄宗就这样空着肚子到了中午。最后是附近的百姓贡献出来一些混杂着麦豆的糙米饭,皇子皇孙们争着用手抓着吃,但仍只是半饱而已。士兵们则是让他们自己出去到附近的村庄里讨食。

第二天中午,玄宗一行到达马嵬。此时,士兵们又累又饿,情绪异常糟糕。

禁军长官陈玄礼面见唐玄宗,请求诛杀杨国忠以平民愤。与此同时,杨国忠正与二十一名吐蕃使者在驿站门口谈话,士兵们见此大喊:“杨国忠与番人谋反!”于是一拥而上杀死了杨国忠,随即围住驿站四周。

玄宗听闻外面的吵闹声,便让高力士去探究情况。不久,高力士便回来禀告:诸将杀了杨国忠,但怕杨贵妃事后报复,所以请诛杀贵妃。

唐玄宗无奈只得让高力士赐死杨贵妃,并把尸体带给陈玄礼等人查看。众将士见贵妃已死,内心方才安定,便逐渐散开了。一场兵变就这样结束了。

2。谁是主谋?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这次兵变似乎就是一场自发性的 *** 。

中央禁军由于饥饿与疲劳产生了愤恨的情绪,并矛头直指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因为正是他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禄山造反便是打着诛杨的口号的。所以,整个事件并没有幕后真凶。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

*** 通常都是不可控,假如真的激起了兵变,那么军心势必已经涣散,军纪也势必已经荡然无存,事情也会因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然而,这次兵变却表现了很大的理性和克制。

在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后,这支刚刚发生兵变的队伍便立刻重整旗鼓,一路将李隆基安全地护送至成都,而且次年,还是同样的队伍将玄宗送回了长安。这不是很奇怪吗?

因此,有人说,这次事变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有指挥的行动。那么,谁是嫌疑人?之一个疑犯是陈玄礼。

原因有两点:其一,他是皇帝亲卫军的更高长官,如果说煽动禁军作案,他必然是之一嫌疑人。其二,《旧唐书·陈玄礼附传》明确记载道:“及安禄山反,玄礼欲于城中诛杨国忠,事不果,竟于马嵬斩之。”

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显然是否。理由也有三点:

谁才是杀死杨贵妃的真凶?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 配图

之一,动机问题。陈玄礼如果要杀杨国忠,那么必定是与对方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在兵变之前,陈玄礼身为龙武大将军,职责是保护宫廷安危;杨国忠是外朝宰相,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处理。

他们彼此风马牛不相及,哪里有利益冲突呢?因此,陈玄礼作案动机不充分。

第二,风险问题。陈玄礼不过是一个禁军长官,如何敢擅自诛杀国家总理呢?如果他真的是幕后主使,无论其主观意愿如何,客观上都是对皇权及玄宗的啪啪打脸,事后一定会遭到清算。

然而,陈玄礼事变后不仅未收责罚,反而紧跟着玄宗一道入了蜀。其后一直到玄宗被肃宗软禁失去人身自由前,陈玄礼都陪伴在其左右,始终受到充分的信任。玄宗被软禁后,陈玄礼也随即被迫致仕。

由此可见,他与玄宗是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

第三,对于陈玄礼在马嵬驿事变中的角色,史料中的说法其实略有差异。《旧唐书·玄宗传》里说,陈玄礼先上奏请诛杀杨国忠,史料没有记述玄宗的回应,随后在外的士兵们一看到杨国忠便自行其是地杀了他,并没有说陈玄礼是主谋。

《旧唐书·杨国忠传》里则说,士兵们到达马嵬后,由于又累又饿,所以情绪愤懑不平。陈玄礼害怕他们作乱,于是故意把杨国忠摆上台面,指责正是他导致了天下的混乱。士兵们激愤之下杀了杨国忠。

至于《旧唐书·陈玄礼附传》所言,仔细研读就会发现事实或许并非如此,一个“竟”就其实已经道出了当时的偶然性。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推知,陈玄礼恐怕并不是幕后真凶。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3。太子是真凶吗?

有人说,陈玄礼当然不是主谋,他最多算是帮凶,太子才是事件背后的主谋。这样说有两点理由:

之一,史料方面。《旧唐书·后妃传》和《资治通鉴》都记载,马嵬驿事变前,陈玄礼曾经秘密派人联系太子李亨,请求诛杀杨国忠。

第二,利益方面。此次事变,更大的受益人是太子李亨,除掉了一直与自己为敌的宰相杨国忠,确保了太子之位的安稳。而且,还使得自己有了分兵的机会。

因此,太子作案动机充分,而且事实上也是更大的受益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亨的嫌疑都更大。那这种说法正确吗?

恐怕也不是。太子虽然动机充分,但他并没有这个能力。怎么讲?

其一,李亨为太子期间,一直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打压,特别是李林甫的几次大狱将与太子的政治势力几乎一网打尽,因此,李亨在朝廷中的势力非常微弱。

其二,唐睿宗李旦在位时便有严格限制亲王、驸马统领禁军的禁令,这样的禁令一直持续到玄宗统治的整个时期,所以太子、亲王在禁军中并没有相应的势力。

谁才是杀死杨贵妃的真凶?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 配图

太子开始掌管禁军,不过是从六月十三日黎明时分开始,事变发生是在第二天中午,中间只隔了一天的时间,这哪里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皇太子能办到的呢?

既不是陈玄礼又不是李亨,那么,马嵬驿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当我们排除了陈玄礼、太子李亨的主谋嫌疑后,真相就已经大白了。马嵬驿兵变的确只是一场军队自发性的哗变。

导火索是由饥饿引发的不满情绪,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玄宗权威的彻底跌落——这从玄宗宣布御驾亲征但无一人相信就可以看出来。

陈玄礼身为禁军长官清楚地知道,如果任由这样的情绪蔓延会产生什么可怕的后果,于是他建言玄宗除掉杨国忠以平民愤,同时积极将众人的不满情绪转移到杨国忠身上,怂恿他们杀掉杨国忠、逼死杨贵妃以发泄愤懑,从而避免弑君的风险。

玄宗也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事后他并没有追究陈玄礼的责任,反而是更信任有加,从入蜀到第二年回长安都继续由陈玄礼负责保卫工作。所以,整个兵变并不是一场阴谋,而是一次事先无法预估的 *** 。事实大抵如此。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11/283286.html

“谁才是杀死杨贵妃的真凶?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的相关文章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打仗从没有赢过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打仗从没有赢过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为什么刘备一死,诸葛亮打仗就从没赢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不但谋略过人,更是极具胆识,最为重要的是他还有诸多发明,影响了时局的走向。在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刘备的势力改变巨大,从一支居无定所的流浪部队,发展成了一方不可小视的诸侯,甚至在巅峰之时,锋芒胜过...

历史上关于海瑞的后世评价如何?

历史上关于海瑞的后世评价如何?

海瑞,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海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孝廉洁的名臣,《明史》对他的评价是:“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海瑞一生践行“忠孝”二字,但是,史学家对海瑞的“忠孝”却多有否定,认为他“尽忠...

历史上沮授为袁绍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历史上沮授为袁绍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曾经评价说“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而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宋元之际的大学问家胡三省评价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沮授的建议,天下争夺就没有曹操什么...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何坚决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它到底有多不靠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他的意思是只要给他一万兵马,其中五千精兵,五千负责押送粮草,不出十天便可以从子午谷直插长安。而另一方面诸葛亮带兵从...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为何刘备的出身至今遭到怀疑?汉室宗亲数十万,唯独他成就了大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只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其实刘备所在的楼桑村全村村民,基本都是汉室宗亲!不光楼桑村,在东汉末年,类似楼桑村这种以刘姓子孙为主体的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是汉室宗...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曹操厌恶曹丕其实,曹操在5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兵败赤壁之后,那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便相当于“死”了。不再以“一统天下”为人生奋斗目标,转而开始眼睛向内,努力经营曹魏那一亩三分地了。比如发...

刘备称帝之后,对诸葛亮的态度有何转变?

刘备称帝之后,对诸葛亮的态度有何转变?

汉昭烈帝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备出身低微,以贩履织席为生,从一无所有,到后来建立蜀汉政权,当了皇帝,这里面诸葛亮起了重大作用。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说是如鱼得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是,刘备称帝后,为何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