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陵墓修好后 皇后与两皇贵妃为何同时下葬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在众太监、杂役与旗兵的护送下,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棺椁随孝贤皇后梓宫自静安庄起驾,前往已经完工的东陵胜水峪地宫安放。望着这三位昔日旧侣的灵驾依次而去,送驾的乾隆不免有些感伤,其不禁赋诗一首,以志其哀。诗云:“凤翼龙辐何事尔,鱼贯故剑适相从。可知此别非常别,漫道无逢会有逢。
*** 配图
芦殿惊心陈白日,蕞涂举目惨寒冬。百年等是行云寄,廿载凭参流水淙。”时光如水,时光如云,时光如驹过隙,难以挽回。这一年,距孝贤皇后去世已经四年,距慧贤皇贵妃高氏去世已七年。至于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那就更早了。其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时即已去世,连夫君登上帝位都未及看到。
*** 配图
按礼制,皇陵的安葬顺序须严格遵循“卑不动尊”的原则。换言之,要想跟皇帝合葬,不管是皇后还是皇贵妃,都得死在皇帝前头才行。其去世后,棺椁放进地宫,但地宫的石门并不放下,要等到皇帝驾崩葬入地宫时,这道沉重的石门才会永久关闭。之后,即便是皇太后(即原皇后)也只能单独建陵安葬,而不可能重新打开皇帝地宫,再行葬入。
一句话,只有后妃等待皇帝,而不可能皇帝等待后妃。在明朝和清初,能与皇帝合葬的只有皇后。
*** 配图
乾隆将早年去世的皇贵妃也葬于自己的地宫,这并非他首创而是其父雍正为皇祖康熙开创了先例。原来,雍正即位后,为笼络十三弟、怡亲王允祥而将其母敏妃章佳氏追封为皇贵妃,康熙奉安时,又将之重新葬入康熙地宫。
雍正驾崩后,其地宫中除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外,尚有年羹尧之妹、敦肃皇贵妃年氏,这是在雍正生前即做出的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皇贵妃袱葬于皇帝地宫始于雍正朝,只是首例为怡亲王允祥之母敏妃袱葬康熙地宫,但这主要出于雍正的政治考虑而未必是康熙的心愿。由此,慧贤皇贵妃、哲悯两皇贵妃随孝贤皇后袱葬于乾隆地宫乃援例而行,并不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