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一生中犯下的更大错误?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7)15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惨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决定性的战役之一,后人把它定性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是刘备发起的,以东吴的胜利而告终。从此,三国的疆界基本上固定了下来。而蜀汉和东吴经过这一场自相残杀的战役,也都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

为何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一、夷陵之战的经过。

夷陵之战的起因源自于孙权夺取荆州的战役。建安二十四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可是就在关羽包围樊城,准备扩张的时候,孙权派吕蒙发动了袭击荆州的军事行动。

吕蒙趁关羽主力北上,后方空虚的机会,白衣渡江,夺取了公安和江陵。当时关羽部下的家眷都在公安,吕蒙对他们进行了优待。当关羽率领军队回撤的时候,部下得知家眷落入东吴的手中,生活无忧,都失去了战心。在半路上,关羽的大军离散,关羽只得退守麦城,不久在突围途中被东吴擒杀。这样,整个荆州都落入东吴的手中,失去终于实现了他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曹操也随后病死。曹丕在继位魏王不久后,就篡汉建立了魏朝。孙权为了得到曹丕的支持,防备刘备的报复,随即向曹丕称臣。为了传承大统,刘备也随即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在比较了伐魏和伐吴这两个方案后,采取了伐吴这个方案,发动了夷陵之战。

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在初期士气高昂,进展顺利,接连打败吴军,占领巫县、秭归等地。东吴的将领陆逊率领军队主动撤退,一直撤退到夷道、猇亭才坚守下来。刘备在这里和陆逊相持,一直不能得到决战的机会,双方对峙达半年之久。

在夏季来临之际,刘备为了避暑,让诸军上岸,在丛林中安营扎寨。这让陆逊抓住机会,用火攻大破蜀军。陆逊连续攻破刘备七百里的连营,四十多座营垒土崩瓦解。留在北岸防备曹魏的黄权也因为退路被切断,投降了曹魏。刘备的军队元气大伤,失去了作战能力。

二、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错误。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更大的错误。由于刘备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采取了错误的方针,所以失败是难免的。

在战略上,刘备和孙权与曹丕的矛盾中,与曹丕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蜀汉和曹魏之间的矛盾,就是你死我活的矛盾。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曹魏也同样把蜀汉视为死敌,当刘备向趁着曹操之死,派使者去吊唁改善关系的时候,曹丕就下令,刘备的使者入境就格杀勿论。

而对于孙权来说,刘备还是有缓和关系的余地的。孙权夺取荆州,是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战略方针,为了自身的战略安全的需要。在夺取荆州,杀死对自己威胁更大的关羽之后,孙权对刘备已经没有了多少惧怕。双方之间还是存在通过外交斡旋,重新建立联盟的条件的。

同样的,刘备的蜀汉是三个国家最弱小的,却要独自挑战两个比它强大的对手,这是十分荒谬的事情。单单在实力上来说,双方就对比悬殊,蜀汉没有胜利的可能。

为何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而且在当时,蜀汉和东吴是两个弱国,曹魏是最强的国家。为了改变天下的形势,只有两个弱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曹魏才是最根本的出路。而刘备发起对孙权的进攻,使得两个弱国自相残杀,强国曹魏却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这样一来,蜀汉和东吴无论谁胜谁负,都会遭到消耗。结果是弱者愈弱,强者愈强,天下的形势再也无法改变了。东吴和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在战术上,刘备也犯下了轻敌的错误。他自认为曹操已死,而东吴的吕蒙也离开了人世,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和他抗衡的将领已经不多了。在初期接连获胜的情况下,面对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他急于求成,迅速的前进几百里,可是占领的都是险阻之地,既难以防守,又分散了兵力。

在进攻中,他又放弃水陆并进的方针,弃舟上岸,使得自己失去了水军的支持。这一切让曹丕嘲笑他说他不知道兵机,哪里有连营七百里能够迎敌的。后来果然让陆逊以火攻打乱了阵营,各个击破。

三、刘备如何避免夷陵之战的失败。

那么,刘备有怎么样才能避免夷陵之战的失败呢?如果刘备想要避免夷陵之战的失败,当然是不发动夷陵之战为上策。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刘备如果脑子里有正确的战略思想,能够有大局观念,他就不该将敌人定为孙权。如果刘备有以外交解决问题的概念,他就应该能够隐忍不发,静观孙权和曹丕之间矛盾的发展,那么局势很快就会有所改变。

刘备当时虽然面对着曹丕和孙权的联合对抗,但是刘备的战略形势并不坏。刘备的蜀汉北有汉中,东有三峡,易守难攻。曹丕和孙权对刘备都暂时无可奈何。而在这种情况下,战略形势最坏的反而是孙权。

孙权为了对抗刘备,不得已向曹丕称臣。可是,孙权并不是一个甘心做人臣子的人。这样,他和曹丕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曹丕对于孙权,一定会利用孙权有求于自己的机会,对他进行压制。

孙权的手下跟他一样,对于向曹丕称臣都认为是奇耻大辱。在曹丕索要玩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忍受不住了。如果曹丕要孙权送质子,规规矩矩臣服的时候,孙权肯定会和曹丕翻脸。在这个时候,是刘备战略上的更佳时机。他既可以出兵伐吴,也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外交强迫孙权就范。最终,刘备和孙权的重新联盟才是双方的更佳选择。

结果刘备急于出兵复仇,没有等到孙权和曹丕的矛盾激化就发动了夷陵之战,错失了以外交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过,在战役期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也依然可以见好就收,停止军事行动,静观其变。可惜,刘备过于轻敌自信,再次错过了机会。

为何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那么既然采取了错误的战略,又错失了外交上的机会,刘备在战术上是否还有补救的余地呢?其实,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东吴的兵力还要略多于刘备,刘备想要歼灭东吴的全军是很困难的。这也是东吴的将领们反对陆逊退守的战略,要求反击的原因。

陆逊心里也明白,如果自己退守,刘备是无法吞下自己的。而和刘备决战,由于当时的刘备已经是当时最强的将领,估计反而会吃败仗。因此陆逊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可这也使得陆逊十分被动,因为他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将领,手下这些老将都看不起他,这样一来,陆逊的指挥十分困难。在这个时候,是东吴军队最虚弱的时候,将帅不和,形同虚设。不打仗即罢,一打仗就必败无疑。

刘备本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发起积极的进攻,调动东吴的人马,在机动中利用陆逊指挥不灵的时机,各个击破敌人。比如说,陆逊总结战役的时候,说自己最害怕的是刘备水陆并进。这实质上就是怕刘备的主动进攻,凭借自己水军占据的上游的优势,强行突破自己的水军防线。这样一来,陆逊只能出兵决战,无法实施自己的战术,刘备就可能取得胜利。

刘备还可以分兵一部,支援马良以零陵为基地,突进陆逊的后方,占领荆州南部四郡。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刘备的根据地,刘备重新控制它们的可能性很大,这样也可以调动陆逊进行决战。一旦双方决战,刘备依然还有取胜的机会。

如果这些方案刘备不能采用,那么就干脆撤军。刘备将主力驻扎在边境上,东吴将进退两难。在夷陵之战后,刘备率领残兵败将驻扎在白帝城,就引起了孙权的恐慌。如果刘备全军驻扎在边境,东吴进打不赢刘备,退又无法防守。这是因为蜀汉地处长江上游,凭借长江行动,可以一日千里,东吴不得不派重兵防守。这样,孙权前有蜀汉的重兵,后有曹魏的威胁,再加上曹丕的威逼,孙权会陷入生不如死的境地。除了和蜀汉修好,获得蜀汉的谅解,别无他法。

但是,这些办法刘备都没有采用,而是采取了和陆逊对峙的办法。他的本意也行和上面的分析相同,向依靠拖延来看孙权和曹丕的矛盾加剧,最终关系破裂。可是,刘备低估了曹丕的愚蠢,并没有等到曹丕和孙权的关系破裂,反而等来了陆逊的火攻,最终一败涂地。

结语: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的错误的战争。这一仗刘备遭受大败,元气大伤,而东吴也付出了超过万人的损失,也一蹶不振。而曹魏则坐收渔利,成为更加强大的国家。蜀汉和东吴因此退出了统一天下的争夺,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本可以通过外交的手段,利用曹魏和孙权的矛盾,来拆散曹魏和孙权的联盟。但是,他过于自信轻敌,轻易的放弃了这些手段。由于蜀汉的将领和谋士的丧失,他率领的军队居然没有名将统领,唯一的老将黄权也被他派到江北,用在无用之地。

由于没有人辅佐,执行了错误战略和战术方针的刘备,遇上了日后知名的将才陆逊,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失败。诸葛亮曾经叹到,如果法正尚在,刘备也不会遭受这样的惨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8/329917.html

“为何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一生中犯下的更大错误?” 的相关文章

秦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种作为?

秦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种作为?

秦翰,北宋初期宦官、将领,堪称宦官中“异类”。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位宦官的死,引发禁军将士哭泣哀悼,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而秦翰能获得这种待遇,是实打实的用战功换来的。秦翰是宋太祖在位时期入宫,宋太宗在位时,他开始参与军旅事务,一直到宋真宗朝去世,可谓是战...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两人的官职为何完全不同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两人的官职为何完全不同

张辽投降曹操,只被封为中郎将,张郃为何被封为偏将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将投降之后享受的待遇,跟武将投降前的名气,武将投降后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张辽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前,分别是吕布和袁绍帐下的大将,因此张辽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后,都受到了曹操的...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何坚决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它到底有多不靠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他的意思是只要给他一万兵马,其中五千精兵,五千负责押送粮草,不出十天便可以从子午谷直插长安。而另一方面诸葛亮带兵从...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历史上的明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在后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可以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传包装案例。姜太公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当上了周文王的座上宾,进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领导层。那么姜太公用直钩钓鱼,为...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吕布,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号称“飞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影响到历史走向的大事。先是王允联手吕布干掉了权倾一时的董卓,然后两人在长安共掌朝政,眼看就要天下太平。但仅两个月后,董卓余部就在李傕、郭汜、张济、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