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蜀 *** 才凋零,可能与诸葛亮的用人标准有关?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蜀国人才凋零的原因是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蜀国人才凋零,很可能跟诸葛亮的用人标准有关。
诸葛亮选择人才,首重人品,一些性格有有缺陷或者人品有问题的人才很难受到重用,这类人才即使(刘备提拔的)前期身居高位,后期也会因各种原因倒台。
比如说李严,李严因为押送粮草不利,给诸葛亮谎报军情阻断北伐,查实后他的官职被罢免,直到诸葛亮去世,李严也未被再次启用。
再比如廖立,被诸葛亮评价为和庞统齐名的人。因觉得自己没被重用,在同事面前诽谤已故的刘备、关羽,说向朗、文恭等人平庸。被人举报罢免了官职,也和李严一样没有被再次启用。
诸葛亮死后,这种首重德后重才的选才方式一直在沿用。像杨仪也是不满诸葛亮的安排(诸葛亮接班人是蒋琬、费祎,没自己的事)发了牢骚(诽谤),也被罢免。
这种选材方式有好也有坏。
好处是这些选拔的人才人品都不错,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会造反。在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都出过权臣,都有人造过反,唯独蜀国到灭亡都没有人造反。
坏处是,有些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了。
一般来说,有大才的人都有个性,像诸葛亮这样的没毛病、没缺点的实在太少了。除了诸葛亮,三国时期有大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多多少少都有缺点。
比如曹操最看重的谋士郭嘉,就被陈群举报“不治行检”。曹操的另外一个谋士程昱在粮食紧缺的时候,干过屠村 *** “肉脯”缺德事。
再比如刘备的大将关羽和张飞,一个轻文人重士卒。一个轻士卒重文人,还有对刘备来说很重要的谋士法正,也有睚眦必报的毛病。
都说诸葛亮看人的本事不如刘备,并不是诸葛亮不敢放宽标准,实在是作为臣子是不能像君主那样放开了干。
刘备作为君主就可以选择一些性格有缺陷的人才。用人就用人的长处,干好了刘备能立马给予好处。即使出了问题,也不敢有人质疑刘备,敢质疑还要不要在刘备手下干了?
诸葛亮作为大臣,最有权力的一个大臣,选拔人才即便再大公无私,也会被人质疑任人唯亲。君主相信还好,君主一旦猜忌,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尤其是这些性格有毛病的人才更容易出错。品格好的人容易管理。可即便如此,有些事情也不可避免,比如马谡痛失街亭。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死马谡?因为很多人在看着。
换成刘备在的时候,关羽放走曹操这么大的事说放过就放过了,诸葛亮敢吗?
所以诸葛亮选人必须先重品德,这样的人不会出乱子。当然不能说这些人没本事,而是这些人太规矩。在打仗方面只能打规规矩矩的仗,没有太多的想法,诸葛亮指挥到哪就打到哪?
蜀国的本钱,打规规矩矩的仗很难取得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以前提拔的人陆续去世,诸葛亮的选材标准显得太窄。人才肯定会越来越少。
恶性循环之下,诸葛亮北伐越往后就越觉得非常累,因为可用的人太少,什么事都得考虑到,不太敢放手。
诸葛亮去世,收回大权的刘禅并没有改变这种选材标准,仍维持原来的标准,蜀国依然人才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