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枢密院”官职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02)160

枢密院,中国历史上,唐代、五代、宋代、辽代、元代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功能,但大抵主管军事。

中国古代“枢密院”官职制度历史介绍

沿革

中唐即设之,本为沟通中外出纳帝命的皇帝秘书机构,多以宦者充任,德宗以后以枢密院所属内使为神策军护军中尉与地方监军等军事职务后,开始逐渐转化为军事管理机构。五代后梁有心革唐代宦寺弄权之弊,乃罢枢密院,另建士人充任的崇政院,以备顾问参谋[1],以崇政使知院事。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又改崇政院为枢密院[2],以枢密使知院事与宰相共秉朝政[3],同时仍都监诸藩镇兵马事务。天福四年(939)晋高祖废枢密院,而以印付中书,院事皆委宰相分判。天福七年高祖去世,宰臣冯道等人上表请依旧置枢密使。开运元年(944)复置枢密院,以桑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至后汉隐帝以枢密使郭威主管军政后[4],枢密院大致完成了更高军事管理机构的转化。

北宋枢密院分兵部与中书门下军政之权,与掌管民政之中书省号为二府[5],加上掌管财政的三司使,形成北宋二府三司的中央体制,枢密院俗称枢府[6],因熙宁年间,在皇城右掖门南诏建东西二府各四位,西府由枢密使、副使居住,故以西府代称枢密使,枢密院在中书省之北,印有东院、西院之文,而共为一院,但行东院印。事实上是以枢密院的长官来分割宰相的掌兵之权,即马端临宣称的枢密院官虽曰掌兵,亦未尝不兼任宰相之事。。宋朝国策即是对武人跋扈的防备不遗余力。不过北宋初年武将在枢密院中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雍熙三年北伐,宋太宗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皇祐四年,狄青升为枢密副使,御史中丞王举正、左司谏贾黯及御史韩贽等人纷纷上奏反对,宋仁宗不顾宰相庞籍等反对,硬将狄青擢为枢密使,前后四年。庆历年间,因二路用兵,知制诰富弼建言,边事系国家安危,不宜专委枢密,仁宗以为然,即诏中书同议(职官志),继又以谏官张方平上言,中书宜知兵事,乃以宰相吕夷简,章得象并兼枢密院,从此军令与政令则相互沟通矣。故仁宗庆历以后,宰相兼使迄元丰改制,又不复兼(通考卷五八)。嘉祐元年,罢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

佐天子执兵政:

枢密使(从一品) 知枢密院事(正二品) 同知枢密院事(正二品) 枢密副使(从二品) 签书枢密院事(从二品) 同签书枢密院事(正三品) 枢密直学士(正三品)

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为之贰。

宋初,官无定制。有使则置副,有知院则置同知院,资浅则用直学士签书院事。置知院、同知院二人。

元丰五年改官制:使、副悉罢。元佑初,复置签书院事,仍以枢密直学士充。开禧后,以宰执兼任,遂为永制。使与知院,同知、副使,亦或并除。其签书、同签书并为端明殿学士(正三品)。

掌承宣旨命:

枢密都承旨(从五品) 枢密副都承旨(从五品) 枢密承旨(正六品) 枢密副承旨(正七品) 枢密检详官(从六品) 枢密计议官(正八品) 枢密编修官

宋初枢密院下设四房:兵、吏、户、礼。神宗元丰五年增至十房,后又加两房,总计十二房:

北面房(掌行河北、河东路吏卒,北界边防、国信事) 河西房(掌行陕西路、麟、府、丰、岚、石、隰州、保德军吏卒,西界边防、蕃官) 支差房(掌行调发军,湖北路边防及京东、京西、江、淮、广南东路吏卒,迁补殿侍,选亲事官) 在京房(掌行殿前步军司事,支移兵器,川陕路边防及畿内、福建路吏卒,军头、皇城司卫兵) 教阅房(掌行中外校习,封桩阙额请给,催督驿递及湖南路边防) 广西房(掌行招军捕盗赏罚,广南西路边防及两浙路吏卒) 兵籍房(掌行诸路将官差发禁兵、选补卫军文书)、民兵房(掌行三路保甲、弓箭手) 吏房(掌行差将领武臣知州军、路分都监以上及差内侍官文书) 知杂房(掌行杂务)、支马房(掌行内外马政并坊院监牧吏卒、牧马、租课) 小吏房(掌行两省内臣磨勘功过叙用,大使臣已上历任事状及校尉以上改转迁遣)

逐房副承旨三人,主事五人,守阙主事二人,令史十三人,书令史十五人。

元祐既创支马、小吏二房,增令史为十四人,书令史十九人,创正名贴房十八人。大观增逐房副承旨为五人,创守阙书令史三人,增正名二十八人。

辽朝置北枢密院、南枢密院及 *** 枢密院等三院,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明太祖废枢密院,改置大都督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10/339478.html

“中国古代“枢密院”官职制度历史介绍” 的相关文章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乾隆那么能生,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后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清朝的历史一直为大家所熟知。对于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这三代皇帝的治国能力是非常强的,...

三国时期魏延始终攻不下陈仓,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魏延始终攻不下陈仓,是因为什么?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率军北伐期间,被小小的陈仓守将郝昭一两千人阻挡,魏延久攻不下,诸葛亮也无计可施,还下令差点斩了魏延。那么,小小的陈仓,怎么如此难打?陈仓守将郝昭又是什么人物?诸葛亮最后打来下了吗?先说...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胤禔和胤礽的?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胤禔和胤礽的?

雍正皇帝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康熙去世前,在传位给雍正的时候,曾对雍正交代说,让他要善待皇长子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不过,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却只是对胤礽稍微好一点,对胤禔却没有任何“善待”的举动,这是怎么回事呢?雍正“善待”废太子胤礽,主要表现在,他上台后,立刻...

诸葛亮带兵打仗必定失败 诸葛瑾为什么还能做大将军

诸葛亮带兵打仗必定失败 诸葛瑾为什么还能做大将军

还不知道:诸葛瑾带兵必败,为何还能当上东吴大将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如此...

夏侯渊死后曹操是什么表现?他为何会哭?

夏侯渊死后曹操是什么表现?他为何会哭?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夏侯渊是汉末三国名将,也是曹魏宗族大将,夏侯渊武艺高强,善于统兵,为曹操平定西部地区立下汗马功劳,曾追着马超打,虎步关右。然而,定军山一战,夏侯渊因为轻敌,中了法正之计,被黄忠斩杀。曹操听说夏侯渊战死,为何放声大哭?夏侯渊对曹操意味着什么?...

李渊退位给李世民后 李渊之后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李渊退位给李世民后 李渊之后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对李渊退位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玄武门之变后,“太上皇”李渊的结局如何?“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明王志坚·《读史商语·卷三》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共诞生出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中,有昏庸无能,沉迷酒色者,也有英明睿智,雄才大略者,但能称得...

李悟:唐宪宗李纯第六子,曾代理监国

李悟:唐宪宗李纯第六子,曾代理监国

李悟(?~826年),本名李寮,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唐朝宗室大臣,唐宪宗李纯第六子,母懿安皇后郭氏,唐穆宗同母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册封文安郡王。唐宪宗即位后,进封绛王。宝历二年,唐敬宗李湛遇弑后,代理监国,为枢密使王守澄、护...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是真的吗 刘备为何没有付诸行动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是真的吗 刘备为何没有付诸行动

对刘备临死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