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生平事迹介绍 揭秘王安石之死
王安石生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文学家,在政坛和文坛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王安石的一生都可谓是光芒闪耀的,幼小聪慧,成年才能出众,仕途较平坦(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下面我们来看看王安石的一生。
王安石画像
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抚州临川,有了他生命中的之一声啼哭,父亲正任职临川军判官,王安石从小就很聪慧,还很喜欢学习,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小时候就能下笔成文,可谓是一个神童。后来父亲职位调动,王安石就跟着父亲宦游南北,在底层体验生活,这对其后来的人生价值与文章立论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1037年,16岁的王安石来到京城,认识了大文豪曾巩,在其介绍下认识了欧阳修,其作品深受好评。
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同年任淮南节度判官,任期满后,王安石又申请当了4年的鄞县知县,这段期间,王安石关心民生,兴修水利,颇有政绩。
1051年,任舒州通判,这时候的王安石在政坛已经小有名气了,当朝宰相向宋仁宗举荐王安石,但是被王安石推却。此后,王安石还推辞了欧阳修的举荐,后来去当了常州知州。
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书万言书提出变法但是没有被采纳,此后王安石不愿出仕。
108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同意并支持变法。
1069年,熙宁变法正式开始,次年,王安石官至宰相,开始了一场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
1074年,王安石之一次被罢相,小人得志。
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变法已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了。
1076年,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被调到外地当地方官吏。
1086年,王安石去世,享年66岁。
王安石之死
王安石病逝于1086年,享年66岁,要论王安石的病其是积郁成疾最终病逝。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其一生都有着大抱负,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从而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早年为官,感于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于是上书皇帝,但是没有被采纳,这种情况直到1067年才开始好转。
王安石画像
1067年,宋神宗即位,这位皇帝对王安石很是崇拜与仰慕,所以即位后就重用了王安石,1069年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先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后又被提拔为宰相,从而变法开始。王安石先后推行了数十项新法,包括青苗法,均输法,免税法等理财新法,更有将兵法、保甲法等整军新法,通过这两个方面着手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王安石抱着必胜的决心与信心推行着变法,但是变法并不顺利,遭到了官僚地主的各方反对,后来拥护者内部也不断出现内讧和分裂。王安石变法事倍功半,变法没有成功,还陷人民于危难中,王安石本人也两次被罢相。
到最后,王安石变法被奸佞小人所利用,变法成为了官僚集团敛财的工具,百姓苦不堪言,这个变法后来不仅敛财扰民,更是陷害忠良名称,最终导致朝纲混乱, *** 等不良之风盛行,这群新党断送了北宋江山,而且用的还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王安石却爱莫能助,本想为民做好事,最后却捞了个骂名,遗臭万年,最终抑郁成疾。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待客这是一段记述性的文言文,出自《独醒杂志》。《独醒杂志》是一本宋史料笔记,于1186年间出版,共包含10卷内容,其内容主题是作者根据其所见所闻所编写的一本作品,记载的大部分是两宋年间的故事。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待客就是出自这本史料笔记中,讲述的是王安石待客的故事,从这件事情中反映出王安石的品质。主要讲述的是王安石任职宰相期间,他的亲戚萧氏来京城拜见王安石,萧氏是王安石儿媳妇的亲戚的儿子,来京城拜见当官的王安石。王安石也礼貌性的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如约前往,可谓是盛装出席,因为他认为王安石会盛情款待,怎么也是当宰相的人。到了中午,他感觉很饿,但是又不能离开,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座,入座后发现桌上没有任何果蔬菜品,接下来两人先喝了酒,然后依次上菜,先上了两块胡饼,然后又上了4块肉,都是切好的小块肉,最后上了饭,饭旁边准备了简单的菜汤,整个午餐可谓是简单寒碜。萧氏的儿子在家锦衣玉食,蛮横无理,他也不管礼貌,就专挑胡饼的中间吃,然后把其他的都剩下,以此来表现他不满的情绪。王安石看到后,把他挑剩下的都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很是惭愧。
这个故事中的王安石虽然是宰相,但是他依然生活简朴,勤俭持家,他通过自己的生活讽刺那些贪图名利,嫌贫爱富的人,那些人就算是他的亲戚也不例外,从这里也看以看出王安石的品格。
王安石晚号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是半山,人称王荆公。但是对于古人的字号都不是很了解,对于其最精辟的解释就是“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这是对于古人的名字号最简单最干练的概述了。
王安石名片
王安石的名是安石,这是毋庸置疑的,其父母出生的时候就为其取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大名,在官府登记户口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名。
介普是王安石的字,字的出现是古人成年时取的一种称谓,通常是父母或者长辈为其取的第二种称谓,又称为小名。
而号是成年后是自己为自己取的,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王安石号半山,是否有点似曾相识之感,没错,王安石晚安时期隐居于金陵,住在半山园中,于是取号为半山,自称为半山居士。在半山园中王安石与文人逸士谈佛对诗,度过了他安详的晚年,在这段期间王安石顿悟人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北宋是一个以文人为重的朝代,喜欢文学的人都会为自己取号来明志或者来代表自己的某种情怀,这就是一个时代的魅力。
在古代,人们通常不直接称呼其名,而多以称呼其字,这样比较庄重,以对此人的敬重,而这个习俗也一直流传至民国期间。
王安石晚号也清楚明了了,这和古人的名字习俗有关,现代人通常以名字相称,古人用字号相称,这是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标志。
王安石世称
何为世称,世称就是被后人世世代代所称作的一个称谓,历史上李白世称为诗仙,王维世称为诗佛,更有成为聊斋先生的蒲松龄,而王安石人们则世称为王荆公。世称都有一段典故或者其蕴意,王安石世称是否也有一段典故呢?
王安石雕像
人们经常用王荆公来称呼王安石。王荆公这个说法来源于他的职位,1076年,宋神宗封王安石为荆国公,于是人们取其姓加职位来称呼王安石,这也就是王荆公的来历。
王安石字介普,号半山,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及思想家,在宋神宗时期,深得宋神宗的器重与信任,并在此期间推行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推行了一些列新法,旨在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从而抑制兼并,改善北宋“三冗”现状。王安石从地方官吏升到宰相一职,位列人臣,可谓是事业的高峰。
但是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多方的阻碍,保守派强烈反对变法,各方反对声音依次崛起,最终神宗也对变法产生了怀疑。王安石也曾两次被罢相,可谓是起起伏伏,困难重重。
1076年,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因病去世,王安石就借故辞去相位,当了个小官,到1079年,王安石任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后被改为荆国公,王荆公这是世称也是从这个时候来的。
后人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各不一,有夸其好也有骂其名,历来都是不一的,但是王安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世也要站在公正的角度看王安石的功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