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05)290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由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三国演义》主要讲解了在公元三世纪,由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形成的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政治矛盾与斗争。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蜀汉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因为诸葛亮可以称得上是接近完美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三国斗争中,也创造出很多经典的故事。这些故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人们为了传承记忆这些经典故事,便出现了很多歇后语。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画像

例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弹琴---镇定自若诸葛亮住茅草房---怀才不遇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从这些歇后语上面看出,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出色的用兵才能,在政治上的博学多才的文学知识。诸葛亮又称孔明先生,他能将军事家、散文家、政治家三者融为一体,完美的结合起来,自古以来,诸葛亮都是很瘦人们的赞扬的。我们也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可以更加的了解诸葛亮。了解诸葛亮的过人的才谋,了解诸葛亮遇事镇定深谋远虑的军事才能。

可以说,这些歇后语将诸葛亮全方面的展示出来,让我们更加了解诸葛亮,同时也更加喜欢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们常常用这样的句子赞誉那些众人眼中能够做到“未卜先知”的人,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例,无论在治国理政辅佐君王上,还是军事战略指挥中,诸葛亮往往能够一针见血,未雨绸缪。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铜像

相反的,“事后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承载着负面评价的,它往往用来指代那些事前毫无建树和意见,待事情解决之后高谈阔论纸上谈兵之人。凡事并无绝对,事实也并非尽然,能成为像诸葛孔明那样料敌以先的人固然令人惊喜,但试问世间能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后诸葛亮其实也并非不可取。

古语有云,观棋不语之人才堪当真正的君子。这观棋之人,虽然尽数把握住了局势,但是他并没有插足,而是站在一边冷静的分析,这并非置身事外,而是适当的做壁上观,而恰巧因为这种疏离感,让人能够更加客观理智的对所有的情况进行分析,一盘棋局结束之后,知道对局二人优缺点的,并不是下棋者本人,而是站在旁边观棋的人,而谁又能说,这观棋之人就不是“事后诸葛”?

由此看来,这事后诸葛亮也是有优劣之分的,一个人不谈意见,不说看法,其实有三种可能,一是他肚里却无墨水,无能为力,只能等事情结束之后才能理清脉络进行分析,二是他胸中有沟壑,只是藏拙或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和对大局的考虑闭口不言,三是此人根本没有动脑思考。三种之中,一者谨慎,不失为善于总结之人,二者理智,是睿智豁达之人,只有这第三者,才真真是无可取之处。

这事后诸葛亮,也是借了诸葛先生的名号,并非人人都可胜任的。

诸葛亮木牛流马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一项很著名的发明,包括到现在为止,都是会让人提起就会竖起大拇指的设计。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研究创造的,在当时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诸葛亮为了打仗运输粮草方便而创造的运输工具。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现代专家复原的木牛图

所以,在《三国演义》的章节中,便有这样的一段话: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木牛流马主要分为木牛和流马两部分。主要就是指用木头支撑的牛马形状的物体,可以行走,又能运输器具。并且,能够跋山涉水,也能在峻峭陡壁间行走。

有人专门研究过木牛流马的 *** 原理。有人说,木牛主要是外形是牛的形状,内部采用了飞轮的结构,相当于现在的小车,有齿轮、曲柄连杆机构,所以,当人在推动小车即木牛的时候,就像现在的小车,便带动齿轮旋转。当然,这是现代的更进一步的了解与研究。据古书记载,木牛其实就是一个人力的独轮车,在车前车后装有四根木柱子,这样,在遇到上山、下山的陡峭山路的时候,可以起到刹车的作用。流马和木牛的区别之处就在于,流马也是人力车,但流马是采用的四个轮子,这样行进的公里数可以更多。

这样设计的车子有什么好处呢?因为是“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也就是人可以走短的距离,然而车却走了很远,这样,使用这个小车来装载粮食的话,比较稳定,而且适用于山路。

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到这句话,我们便能想到孔明先生诸葛亮,诸葛亮在影视剧中,文学作品中都是超群绝伦,神机妙算的英雄。他文能写诗弹曲,武可征战沙场。他是历年历代的文人骚客笔下的英雄,是受人万世敬仰的旷世奇才。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草庐门联

就像开头所说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蜀相》主要叙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简历蜀汉政权,形成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局面。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更是说明,诸葛亮不仅帮助刘备共同战斗,在刘备死后,还辅佐他的儿子后主刘禅,是当朝的丞相,能够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在出师北伐的时候,最终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死于军中。正因为诸葛亮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很多诗人都在因此感慨自己的仕途坎坷,无法施展抱负,这首诗也不例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予诸葛亮草庐的门联,也是出自于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句话。这是诸葛亮对自身的要求——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艰苦学习。即使诸葛亮这样优秀的人才都能够这样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学习吗?!

诸葛亮写的诗

提到诸葛亮,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在军事上能言善辩、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形象,然后便是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譬如说:《出师表》。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出师表》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文学上著名的文章作品。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表达了自己对后主的忠心和对后主治国寄予的厚望,同时也说明,在当时的时间段,蜀军北伐攻魏的必要性。言辞之间都透着真诚、恳切。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在文章中提出了三条建议,和出师的目标以及想和后主共同兴复蜀汉的愿望。

《出师表》中提到的三条建议主要是:之一条,建议后主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一方面提出来刘备治世的优秀,另一方面也鼓励后主像先帝学习。第二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在惩罚或奖励的时候,不能因为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分,要能够赏罚公明,这样既展现了陛下治理的公平严明,也显示出我朝有意的行赏罚令。第三条: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对刘后主最重要的提议。同时,诸葛亮也把他认为比较贤良的人才推荐给后主,我们可以从之后的事情中知道,后主也很相信诸葛亮,在诸葛亮死后提拔的就是这些人才。

如果说《出师表》是议论抒情结合的表文,那么诸葛亮还喜欢的诗文是《梁父吟》。这是诸葛亮想要借此抒发自己想要出山,建功立业的急切。

描写诸葛亮的诗句

自古以来,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鞠躬尽粹、死而后以”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对诸葛亮的评价,在历朝历代,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画像

首先,在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中,诸葛亮是能够君臣结合,建功立业的布农人才。李白更是以诸葛亮自比,将文章中提到的崔氏兄弟看做是善于识人,诗中还提到“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明显的是自比诸葛亮,,及说明诸葛亮早年隐世躬耕,还说明李白也有这样的相同的表达。李白希望想诸葛亮那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

在杜甫的《八阵图》中,诸葛亮是在军事上有着优异的才能,伟大的建树的英雄,他有着丰功伟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其中“八阵图”更是诸葛亮当时作战的阵图,是一种发明创造,从侧面展示出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能。另外,“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是说明诸葛亮千年遗恨,没有能够实现自己“联吴抗曹”的策略,从而造成统一大业中途夭折,变成千年遗恨。

在文天祥的《有感》中,诸葛亮又化身为诗人羡慕赞颂的对象,以诸葛亮能够受刘备邀请出山,受重用来对比自己当时悲伤不已的心境,从侧面也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1/345399.html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事后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登基后对功臣大开杀戒 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人

朱元璋登基后对功臣大开杀戒 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人

还不知道:都说朱元璋屠杀功臣 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功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朱元璋,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滥杀英雄,第二印象就是威武之兽!可以说,朱元璋给人的印象非常不好,几乎是个魔帝!关于权力之兽的第二个话题,清朝的许多皇帝都不愿意放过权力。康熙、雍正、慈禧等等,...

关羽中箭与张郃中箭的结局为何会不同?

关羽中箭与张郃中箭的结局为何会不同?

俗话说刀剑无眼,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关羽和张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武过人,作为大将,都要统兵作战,上阵杀敌,难免会受箭伤。在正史中,关羽曾头部中箭,但是没有死,而张郃右膝中箭,为什么却死了呢?关羽头部中箭,是在和庞德交战时,庞德射的。当时,关羽发动襄樊战...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回想我国封建王朝,曾给世人留下太多遗憾和无法弥补的创伤。比如在古代,明明某些人很厉害,可偏偏天妒英才,结果导致不错的局面瞬间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比如大将霍去病,抗金英雄岳飞,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又比如朱元...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顾悌,字子通,生卒年月不详,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家。顾雍的族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悌从小因为孝顺父亲,尊敬兄长和为人廉洁在乡里闻名,15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吴国的郡吏、郎中。后来升到偏将军。孙权快去世时,嫡庶不分,顾悌几次毫不讳言与朱据一起说了立嫡子...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调露元年(679年),唐朝大食安抚使、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回国。在途径西域的路上,裴行俭招募一万人马,发动突袭,平定了西突厥。为何裴行俭没有从长安带一兵一卒,仅在西域招募了一万没打过仗的人就兵不血刃平定了西突厥呢一,...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皇太极在攻打明朝时,为了能扩大势力,在招降明将这件事上颇下功夫。据说,明将洪承畴被俘后,不论皇太极如何苦劝,就是执意不降,一心求死。但是,为什么最终洪承畴却又投降了呢?洪承...

夷陵之战时刘备带上诸葛亮 刘备最后能打赢陆逊吗

夷陵之战时刘备带上诸葛亮 刘备最后能打赢陆逊吗

对夷陵之战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刘备如果带上诸葛亮,能打赢陆逊吗?夷陵之战,可谓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转折点,此战刘备率领数万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打的大败,损兵折将,很多跟着刘备的百战精锐最终都死于此战,而火烧连营这一故事也是来源于夷陵之战。此战过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