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先人们会惧怕五月?端午节一开始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端午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韩国江陵端午祭为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端午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轩然 *** 。民众愤怒地认为老祖宗留下的节日被韩国抢走了,指责官方不作为,不重视传统文化, *** 上骂声一片。
3天后,11月28日官方媒体人民网发文《江陵端午祭何以胜出》,文中指出韩国江陵端午祭除了和我国端午节除了时间上接近外,其实是两回事。
江陵端午祭是江原道江陵市的祭祀活动,为期将近一个月时间,包括各种巫术演出、祭祀典礼、农乐表演等内容,与中国的端午节习俗大相径庭。从而对韩国抢走中国端午节的说法进行辟谣。
我国 *** 也深刻意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2008年,新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1月1日开始执行,端午节被列入法定假日,中央 *** 鼓励各地在端午节放假期间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追根溯源 端午节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连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国有几十种叫法,其中有端阳节、龙舟节、五月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有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烧艾草等习俗。现在很多人都以为过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楚国大夫屈原因为得不到君主信任,空有一腔热情而报国无门,万念俱灰之下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尽。
楚国百姓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去咬食屈原的躯体,纷纷在江中投粽子喂食水里的鱼虾。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神话小说《续齐谐记》中。
但是近代的历史学家在翻阅大量古籍和考证后,不断提出疑问,指出这种纪念屈原说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第1, 早在春秋战国之前,端午节在民间已经存在。
第二,单数重合像一月初一,三月初三,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中华民族重大的传统节日,而这些节日都带有神话色彩,古人不可能单独将5月5日用来纪念一个人。
第三,楚国之后的秦汉王朝,历经四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并没有记载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信息。
第四,关于屈原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屈原列传》,后来有学者一直怀疑屈原是否真的存在,屈原这么重要的人物,秦朝之前的史书不应该空缺。
就算屈原真的存在,那他是否真的跳江自尽更是无从考证。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直被后代帝王推崇,这可能就是纪念屈原说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各地端午习俗大不同
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因此所有的节气和节日都与天象有关,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同时在季节交替时,还要有一个重大节日用来祭祀祈福。进入五月,气温开始大幅升高,雨水增多。
南方先民们在端午节拜祭龙祖。北方先民则认为五月是很不好的一个月份。先人为什么非常惧怕五月?因为这个月开始容易出现瘟疫等灾祸。因此北方端午节主要为了消灾祈福。
后来随着各个民族相互融合,南北文化交融,端午节才慢慢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子。在晋朝之前,各地虽然在端午节举行各种活动,但是叫法不同。
端五一词在晋朝固定下来。到了唐朝,因为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了避讳,用午代替五,端午一词才开始被大量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多种民族的习俗,形式繁多,内容丰富。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在端午节活动上也存在很多差异。
南方各地祭龙王、赛龙舟、投粽子,希望龙王保佑风调雨水,五谷丰登,不要出现洪水等灾害。
北方各地降水量开始增多,蚊蝇滋生,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也开始大量繁殖,四处活动,对人和家禽家畜造成伤害,但是医疗水平低下,被五毒咬上一口或蜇一下就可能性命之忧。
为了避免疾病和驱五毒,北方有熏艾草、撒雄黄、佩戴香囊等习俗,也有的地方大人会给孩子穿上老虎鞋,因为老虎能够驱邪辟瘟。但南北在吃粽子之一习俗上,是不约而同的。
五月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利
汉代北方地区还有一种说法,从战国开始流行,人们认为五月五日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更有不举五月子的说法,就是说五月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在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不能抚养成人,否则长大成人的话,儿子会克他的父亲,女儿会克她的母亲。
东汉王充在《论衡》做了一番解释,原来五月是天地当中阳气最盛的一个月,在这个月出生的孩子,汇集了太多阳气,长大之后必定性格刚烈,脾气暴躁,难以训诫,不服管教,甚至顶撞师长。
所以有的父母老的时候会受不了孩子的脾气,郁郁而终。在当地有许多父母相信这种说法,狠心将刚出生的婴孩弃之不养。先人非常惧怕五月,民间也有了躲端午的习俗。
华人走到哪里,就把传统节日带到哪里。现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春节、端午节期间也开始举办庆贺活动。
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每当看到一群蓝眼睛,白皮肤的外国人在欢度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心里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民间延续了几千年。
未来,它向走出国门,将外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祖宗留下的粽子、月饼、饺子将会散发出更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