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皎然诗式内容介绍 皎然饮茶与酒的诗有哪些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3-07)190

皎然 诗式

皎然虽然是一个僧人,但他的作诗才能却很强。《诗式》就是皎然创作的,一共有五大卷。

皎然诗式内容介绍 皎然饮茶与酒的诗有哪些

皎然形象图

之一卷主要是讲如何更好的创作诗作的一些问题,剩下的四卷都是一些对作诗各个方面的一些议论,当然这些都是皎然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和其他人有一些出入。所以这四卷既有争议也有肯定。其中还引用了前辈的一些诗句来论证。第五卷主要写的是继续跟随古人的作诗节奏还是要有自己时代的风格及创新,当然这些都是很有争议的话题,但皎然觉得作为一个诗人不能那么绝对的否定其一或其二,重要的是要回变通。这样的解释受大众的认同。当然皎然是这样说的,但通过他的一些诗作中可以发现他是倾向创新的。

皎然在《诗式》还探讨了作诗要怎样抒 *** 感,还且还要有一些创新,就是不要那么古板。这也是他在之一卷中所提到的重要内容。因为进入寺院,就对那些官场生活接触很少了,所以皎然的诗都没有涉及那些公明利禄,他的诗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不止是因为他是谢灵运的后代,更多是兴趣,皎然对作诗很感兴趣,一遇到合适的场合,他便欣然作诗。皎然的一生写了将近500首诗,他的诗风格很淡然,许多都是一些对大自然的写照。这些和他的《诗式》中一些观点很符合,就像要崇尚自然。因为一些原因,现在所保留的只剩下卷一和卷五了。

皎然 饮茶与酒的诗

皎然不仅是一位僧人,还是一位诗人。当然皎然很擅长的作诗风格就是饮茶与喝酒方面的诗。皎然在饮茶与酒方面的诗留下了许多。

皎然诗式内容介绍 皎然饮茶与酒的诗有哪些

皎然茶诗

因为皎然对茶文化有十分深刻的见解,而且和陆羽经常探讨茶文化,所以他在诗中也偏爱品茶方面的诗。现在来详细介绍一下有关饮茶与酒的诗。《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这首诗虽然字数很少,但他却将自己饮茶与酒的不同之处一语击中,那就是只有粗俗的人才会喝酒,高雅的人向来都是偏爱于饮茶的。这首诗的大约就是在重阳节的时候,皎然和好友陆羽在寺院中一起饮茶并谈论茶道。这个季节正是花朵凋谢的时节,正好的菊花的余香陪着茶的味道那真是绝了,但是这只有茶道中人才能体会到的,像那些饮酒的人是不会体会到这番意境的,这样一来,他委婉的就将自己的观点立场表明了。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也是皎然有关饮茶方面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主要讲的是皎然的一位好友送给了皎然一种名贵的茶叶,于是便开始和友人畅谈茶文化。在茶具中茶叶飘荡在水面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茶好比上天赐予的真品。紧接着便开始讲解饮茶的三步骤的益处,之一步也就是入门就可愚昧中清醒过来,其二就是可以集中精气神,最后就在饮茶中得到饮茶的秘诀了。这种品茶的功夫不是一般诗人可以写出来的,正是因为皎然对茶文化的了解才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句。

僧皎然是哪个朝代

僧皎然这是他的法号,他的原姓氏是谢。虽然他是一个和尚,但确实一个很有成就的诗人。那么僧皎然是哪个朝代著名的诗人呢?

皎然诗式内容介绍 皎然饮茶与酒的诗有哪些

僧皎然故居白雀寺外观

僧皎然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唐朝一片繁荣景象,科学、文化、音乐、外交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对文学没有限制,还大力鼓励诗人作诗,所以出现了一大批文人,像僧皎然就是其中一位。因为唐朝是盛世发展,不仅让僧皎然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文化领悟的大家,还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作诗的 *** ,这对他作诗的进步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僧皎然出生在明朝或者清朝他一定不会有这方面的成就,因为这几个朝代严禁文人的发展。所以僧皎然出生在唐朝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唐朝为他提供了可以作诗的广阔舞台。

僧皎然因为是一个和尚,所以不受唐朝朝廷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他在发展诗文的道路上也没有受到唐朝政治的阻碍。他作诗的方向都是一些山水或者送别友人的诗,一般都是积极的,乐观的,很少悲观的,这不仅源于唐朝的政治开明,还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僧皎然除了作诗上的成就,还有他的《诗式》创作,他在这个卷中谈到了许多作诗方面德行想法,不仅体现了自己的想法,还会从整体上反应唐朝诗人在作诗上的一个特点,所以他的这个卷子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宝贵的财富。

皎然和尚

皎然是他在出家之后的法号,他真实的姓氏其实是姓谢,他的祖先就是很有名的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皎然是谢灵运的第十代传人。皎然和尚字清昼,浙江人,出生在唐朝。历史记载对皎然的生平没有多少,主要的记载是在他的成就上,他的成就有作诗,品茶,佛学。

皎然诗式内容介绍 皎然饮茶与酒的诗有哪些

皎然作品一览

皎然虽然是一个和尚但在作诗方面的成就很大,他的诗很朴素,清悠,大部分都是在送别友人或者游山玩水时所作。皎然在那个时代结识了多位名人,像颜真卿,韦应物都是他的好友。可见皎然和尚是一个十分善于交往交际的人。当然和皎然关系很好的还有一位那就是陆羽,他俩可以称得上是铁哥们了。皎然一有闲时间就会去找陆羽聊天品茶,可有一段时间他见不到陆羽了,便做了一首诗。可见皎然对作诗是十分感兴趣,只有遇到合适的场合他的作诗灵感便显现了出来,我想皎然和尚这么会作诗一定遗传了他的祖辈谢灵运的才能。

再了解一下皎然和尚在茶学方面的成就,因为他与茶圣陆羽在一起,他们自然他们就会经常谈论一些有关茶道方面的内容。我们一提到茶方面的牛人,之一就想到了陆羽,其实皎然在茶文化方面的知识不差陆羽,他俩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除了这两方面,他对佛学还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综合以上,皎然就是集作诗,品茶,佛学集一身的大才人。他有一代宗师的称号也不足为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3/366605.html

“皎然诗式内容介绍 皎然饮茶与酒的诗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姜姓,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在虞国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名叫百里奚。他三十多岁才娶妻子杜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孟明视。只...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秦始皇在盛年时就立扶苏为太子,秦朝还会灭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因为生前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为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去世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称帝,之后赵高独揽大权,实行苛政,激起民变,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柴荣,后周第二位皇帝,曾改姓郭,继位后恢复柴姓。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显德元年(954年),32岁的柴荣成为后周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乱局,他立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大志向。此后柴荣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开疆拓土,使得后周日益富...

裴寂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裴寂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也是唐朝第一位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裴寂是唐高祖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以后,他是怎么对待李渊这位最宠幸的老部下的呢?先来说说裴寂为什么是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渊在起兵以前,裴寂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司马玮是什么出身?他为何会死于贾南风之手?

司马玮是什么出身?他为何会死于贾南风之手?

司马玮,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永平元年(291年),西晋楚王司马玮带兵进入洛阳,联合皇后贾南风诛杀辅政大臣杨骏,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但是不久司马玮就被贾南风处死,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为何司马玮会被自己的嫂子贾南风出卖,而被迅速除掉呢一,出身皇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