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北大学生罗家伦与辜鸿铭之间有什么故事
罗家伦辜鸿铭
罗家伦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有着显著的表现。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带领着十几个学生冲进巴黎和会使团成员的家中,对这些人的家进行打砸,并放火烧毁。虽然他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是有情可原的。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是民国时期的老学究,非常注重封建礼节。他大半辈子都在封建社会待着,非常看不惯民国的新事物,对于民国时期的一些新思想也看不惯。一些学生运动,在他眼里就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罗家伦辜鸿铭的交集是在五四运动中,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率领学生冲击巴黎和会使团人员的家,辜鸿铭在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惊,他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骂这些学生是王八蛋。罗家伦等学生看到报纸后,非常生气,就去找辜鸿铭。
当时辜鸿铭就住在北京,罗家伦带着几个学生找到了辜鸿铭,质问辜鸿铭为何在报纸上辱骂学生。辜鸿铭说罗家伦他们的行动过火了,如果他们有什么诉求的话,可以采取正规的行动,而不是采取这些过激的行为。
罗家伦当时带着很多学生,罗家伦问辜鸿铭不怕被报复吗。辜鸿铭说,他在袁世凯时期都敢辱骂袁世凯,他连袁世凯都不怕,怎么会怕这些学生。罗家伦辜鸿铭都是当时比较胆大妄为的人,他们两个在五四运动中有了交锋,但最终罗家伦还是败在了辜鸿铭的手上。
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
辜鸿铭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到国外留学学习过,因此对中西方的文化都有着很深的了解,被人们称为是清末怪杰,在清朝那个腐败的社会中,他却掌握着英、法、德以及希腊等地区的九种外国语言,并且获得过十三个博士的学位,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之一人了。那么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辜鸿铭图片
关于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其实可以从他的人生以及轶事中看得出来,首先众所周知他是个博学的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之一个将《论语》、《中庸》以及《大学》翻译出来的人,并且创作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以及《中国人的牛津运动》等用英文写成的书籍,在腐朽的清朝为中西方文化的发扬和推广起到了巨大影响。
然而除了贡献巨大之外,辜鸿铭还可以说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在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辜鸿铭有着一条大辫子,在当时的背景下可算是一个特殊人物了,之所以留着这条辫子,并不只是因为他喜欢复古,在英国的时候他就已经留了短发,成为典型的洋人形象,然而在反清革命的时候他反而将这条辫子重新梳了起来,在受到别人讥笑的时候他就会反唇相讥,认为自己的辫子只是外面的形式,而讽刺别人将辫子留在了心里。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十分标新立异,也是他自视甚高的一个表现。
辜鸿铭一夫多妻
辜鸿铭一夫多妻指的是辜鸿铭提倡一夫多妻,辜鸿铭是从封建时代过来的人,他本人就有一妻一妾,因此他认为男人多妻是合理的。他的歪理让当时很多接受西方一夫一妻思想的人很难接受,因此有很多人同他辩驳。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一夫多妻遭到了一些外国人士的反对。当时有一位美国女子来找到辜鸿铭,辜鸿铭向这位美国女子解释说,“妾”这个字是“立”和“女”构成的,就是说妾是用来被男人在疲倦的时候当手靠的。这位美国 *** 非常生气,她说,既然男人可以多妻,那么女人就可以多夫了。辜鸿铭反驳到,一个茶壶可以有多个茶杯,但是一个茶杯岂能有多个茶壶。
有几位德国的贵妇到辜鸿铭的府上拜会辜鸿铭,反驳辜鸿铭的言论,她们认为如果可以一夫多妻的话,那么也可以一妻多夫。辜鸿铭问她们,府上代步的是汽车吗?他们说,是。辜鸿铭反问道,汽车有四个轮胎,这四个轮胎都用一个打气筒,你们见过一个轮胎用四个打气筒吗?
辜鸿铭的一夫多妻言论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当时的著名人物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的时候,陆小曼要求徐志摩不要有辜鸿铭的那种茶壶理论思想,陆小曼对徐志摩说,你不是我的茶壶,你是的牙刷,茶壶可以共用,但是牙刷不可以共用。陆小曼用一种新的比喻来反驳辜鸿铭的一夫多妻理论。
辜鸿铭 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在新文化运动中有过很多表现,这些表现在当时的人看来是非常守旧和顽固的。当时胡适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提倡接受西方的文化。辜鸿铭对此非常反对,他认为中国应该守住自己的传统。
辜鸿铭画像
辜鸿铭新文化运动中与胡适有过多次交锋。胡适是提倡西方文化的,而辜鸿铭却对西方文化有着反感,为此,两人经常辩论。胡适当时也是北京大学的教师,在一次演讲中,胡适用英文演讲,辜鸿铭就调侃胡适的英语是“英国下等人的发音”。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要学习西方,而辜鸿铭却认为西方的文化华而不实,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需要一代一代人去挖掘,虽然现在的西方很先进,但是中国依靠传统文化也是可以取得成就的。
辜鸿铭新文化运动发表的很多观点都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辜鸿铭认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力很大,很多年轻人都去学习西方文化,却将传统的文化仍在一边,这是非常不对的。
辜鸿铭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西方的一些现代思想,在中国古代的书籍中也是存在的。辜鸿铭指出,自由与民主的思想不是西方的专有名词,它在中国古代中就存在,中国古代也存在自由与民主的思想。之所以现在没有人注意到,是因为没有人去挖掘,如果有人去挖掘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自然能够挖掘出一些有用的思想。
蔡元培 辜鸿铭
蔡元培辜鸿铭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文人,都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蔡元培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他聘请了辜鸿铭作为教授,来到北京大学教授西方文学。辜鸿铭与蔡元培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蔡元培图片
蔡元培当时担任的是北京大学的校长,而辜鸿铭是前清时期的著名人物,学贯中西,对西方学术和东方学术都有深入得了解,并且曾经跟随大名鼎鼎的张之洞整治南洋事物。蔡元培聘请了辜鸿铭担任教授。辜鸿铭也很欣赏蔡元培这个人。
辜鸿铭在当时曾经发表言论,说目前的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辜鸿铭。蔡元培之所以是好人,是因为蔡元培一直在革命,到现在还是个革命分子;他自己是好人是因为他一直是保皇派,到现在还是个保皇派。
蔡元培很敬重辜鸿铭,尽量满足辜鸿铭的一些怪癖。辜鸿铭有着封建思想,在教书的时候,一次他发现教室里有男女生坐在一块,辜鸿铭非常吃惊,于是他将所有的女生赶出了教室,并找到了蔡元培,要求以后不可以男女生在一块上课,蔡元培答应了他的要求。
蔡元培辜鸿铭之间有着互相的敬佩,蔡元培敬佩辜鸿铭,辜鸿铭也敬佩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蔡元培由于政治原因,要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辜鸿铭非常反对,他认为蔡元培是个不可多得的教育方面的人才,北京大学不能没有他。
辜鸿铭的作品
辜鸿铭先生的作品主要是写作方面的作品。包括他自己的原创作品,也包括他的翻译作品。
辜鸿铭剧照
首先是他自己的原创作品。由于辜鸿铭先生知晓多国语言,而且他在外国人中的口碑也很好,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会以英文版发表在其他国家的一些报纸上,将这些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整合便成为了书籍。如,《尊王篇》这本书籍,便是他自义和团运动之后发表在日本刊物上的文章的 *** ,它出版之后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还有他为了纪念某些人物而写的,例如,《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是他纪念张之洞而写的。另外,还有他用于向西方宣传自己国家文化的作品。例如,《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便是代表作,它是1915年在北京出版的。他的作品在国际上被认可的程度很高,甚至被其翻译成其他语言,用于学习。
然后就是他的一些翻译作品,包括将中国经典的古书翻译成为其他语言,还有将其他语言优秀的作品翻译为中文。将中国四书中的三本以及其它一些经典翻译成为英文、法文等多种版本,例如,《中庸》、《诗经》等,并将它们推向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而且他会将中国这些经典与外国的经典相结合,这也提高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将外文翻译为中文的,主要就是外国的一些诗歌。以上就是辜鸿铭先生作品的大致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