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王维所作,将相思者的爱而不得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思子,别称红豆,分布于热带地区,结实鲜红 *** ,晶莹如珊瑚,常用以镶嵌饰物。关于红豆有这样一则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她的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将红豆称为“相思子”。“相思”其实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维所作的《相思》吧。
在古代,交通、通讯不便,人们为了理想和事业远游他乡辞别亲友实属常事。但是一旦分离,就不知何日才能相逢。所以互相挂念的两个人便有了说不尽的相思之情,特别是情感丰富的文人墨客。
于是,相思这个主题在古典诗词中,就像绵绵不绝的溪流,从悠悠远古,流淌至今。如先秦时期《诗经·郑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就表达了对意中人强烈的相思之情。再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简直把相思者的爱而不得诠释得淋漓尽致。诸如此类的诗词,不胜枚举。不过要说最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相思》。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朝诗人王维是“出名要趁早”的典型,小小年纪就因才华名扬蒲州。15岁就上长安赶考,顺利地凭借写得一首好诗而成为王公贵族们争相追捧的人儿,实力还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场景。
后来我们也知道,年少就盛名在外的王维,却有一颗禅心,在30岁后就去蓝田山过半隐半官的生活,但王维的艺术创作一向在线,所以在众多大诗人中,王维凭借独特的“有画面感”的诗,还得了个“诗佛”的称号。但在王维一心礼佛的后半生中,却写出了这首最美的诗《相思》。
起初,没有了解过《相思》的写作背景,一度以为这是一首有关爱情的诗。诗中有“红豆”,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标题又为“相思”,成功的勾起了那些小女子的浮想联翩,情人之间的难舍难分相思入骨。可事实是,王维的这首情诗描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入骨相思情,这首诗是他写给一位男士好友——李龟年的。
于是,这首《相思》,还有一个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没错,就是杜甫的名诗《江南逢李龟年》里的李龟年。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著名的歌手,在开元盛世时常被邀请到贵族豪门中歌唱;后来安史之乱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辗转到了江南。李龟年在江南,红豆也生在南国。在大诗人王维的世界里,南国有鲜红的相思子,也有让他思念的挚友李龟年。
首句“红豆生南国”,因物起兴,语极单纯,直接点明红豆产地,也暗含友人所在之地。正所谓异地相思,相思之意更浓。
次句“春来发几枝”,紧承上句“红豆”而来。承接自然,诗人以疑问的手法提出,不但口吻显得分外亲切,有着对朋友的问候之意,而且突出了“红豆”之意审美意象,使之意味深长。“几枝”表明红豆发芽不多,这里用来暗示正值初春时节。
诗人触景生情,在这春天刚刚到来时,在这美好的时光中首先想起了自己远去未归的朋友。诗句中的“春”字,不仅暗示了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而且也表明春天美好的时节。紧接着后面一个“发”字,不但表明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红豆发芽了,更主要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最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既然发了新枝了,自然会结新果,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写到了“愿君多采撷”,希望您多多的摘红豆。那为什么劝人多摘红豆啊?因为通过采撷植物来怀念远人,本来就是中国古诗的一个传统。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的“折柳赠人”,那跟柳条相比,红豆当然更适合采摘,更适合赠人,因为他本来就叫相思子。所以下一句话,也就顺理成章地出来了。为什么“劝君多采撷”呀?因为“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用朴实无华的言语,抒发出道不尽的情思,在当时是一首“流行歌曲”,也作为一首千古绝唱流传至今。此诗看似不事雕琢,浅白如话,其实有它含蓄委婉的妙处,而诗句本身的毫无雕饰,不露苦心经营之痕迹,显得情感真挚。浅白而有深味,看似极简而意蕴深邃,看似直出而含蓄婉转。
虽然抒情委婉,但是丝毫不影响此份情谊的深沉,反而绵长真诚,一气呵成,这也是这首诗名扬千古广为流传的原因。后来人们也用这首诗抒怀爱情相思之意,每每闻之,悠长深厚的眷念之感自然涌入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