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开国功臣:朱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中国历史3年前 (2021-12-16)210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家乡濠州募集到24大员,此后,他带领募兵先后击败了占据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苏州的张士诚以及浙东的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史称明太祖,建都应天(南京),建元洪武。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大明开国功臣,大家肯定会想到朱元璋麾下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此外还有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冯胜、傅友德、廖永忠等忠勇悍将,正是这些人把游方僧人朱重八辅佐成了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明朝开国功臣:朱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但是在朱元璋的眼里,大明肇基,之一功臣不是李善长刘伯温,也不是徐达常遇春,而是一位老学究,他为朱元璋的制定的长远发展策略,六百年都不会过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比刘基李善长目光还长远的大明之一功臣,既没有封侯拜相,也没有在朱元璋屠戮功臣时被杀这就是真正的智者,其智慧远超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被诛的李善长,也远超莫名其妙死掉的刘基刘伯温。

现在想来,当年那个长远发展战略,其实就是九字方针,那九字方针意韵深远,只要触类旁通,就能当做官场保命符如果李善长刘伯温在这九个字中读出另外一层含义,可能就不会落得那般凄凉下场了。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眼前肯定会出现一个比较搞笑的场面一个山羊胡子的老学究,摇头晃脑地对长着鞋拔子脸的朱元璋念出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位为朱元璋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老学究,就是在明史中只有二三百字记载的元朝池州学正、明朝讲学士、知制诰(皇帝顾问)、翰林学士(当年还没有内阁大学士之职)朱升,册封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的诏书,都是他写的。

朱升生于元大德三年,也就是公元1299年,当时的皇帝是元成宗铁穆耳,朱元璋生于元泰定五年(同年改元致和),也就是公元1328年,这一年元朝好像出了好几个皇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元文宗图帖睦尔。那一年元朝还有没有其他人称帝,跟本文无关,且不去管他。咱们要说的,是朱升比朱元璋大了二十九岁,是货真价实的两代人。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1341年)朱升进士及第的时候,朱元璋还在给地主刘德放牛呢(至正四年入皇觉寺),按照现在是说法,朱升考中进士之后,在明朝的官职是池州教育局局长,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处级干部,在军队中相当于正团级。

明朝开国功臣:朱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元朝正团级教育局长朱升原本是不想给朱元璋打工的,但是朱升不想出来,他的安徽老乡邓愈(朱升是安徽休宁县人,邓愈是安徽省泗县人))却不让他闲着。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久攻婺源不下,邓愈站了出来:咱们的老乡(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朱升,那可是当世诸葛亮,只要请他出山,别说拿下婺源,就是夺取天下,也如反掌观纹、探囊取物。

朱元璋也早就知道自己这个安徽老乡大名鼎鼎,就学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轻车简从去拜访朱升,没想到朱升比诸葛亮架子还大,留下锦囊妙计避而不见。朱元璋依计而行,一举获胜朱升的锦囊里装的是怎样的妙计,《明史》和《明太祖实录》都没有记载,笔者也无从知晓,反正朱元璋是靠着朱升的锦囊妙计打赢了。

一战成功,朱元璋对朱升佩服得五体投地,就下决心二请朱升。

朱元璋比刘备心眼多,刘备是贸然前往连吃闭门羹,朱元璋则是谋定而后动:他调查得知朱升在石门(不是赵子龙的故乡石家庄,似乎应该是安徽省歙县的石门)隐居,就带着自己的亲军侍卫化妆成商队,把正在开办私塾的朱升堵了个正着。

面对朱元璋那张鞋拔子脸,朱升一开始是洋洋不睬(刘伯温一开始也对老朱同志不感冒),但架不住朱元璋一通软磨硬泡:念天下之乱,生灵涂炭,君子学当救国,还望老宗长不弃!

朱升的推脱,可能只是对朱元璋的一种考验,眼见朱元璋诚心诚意,朱升也就借坡下驴,手捋胡须,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开朗,当即拜朱升为中顺大夫读者诸君都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并没有从刘备那里换来一官半职,直捣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才跟庞统一起受封军师中郎将,此前诸葛亮就是刘备的一个门客。

朱升不但是个战略家,在战术上也有一套,在鄱阳大战中,朱升这个老学究居然还亲自指导朱元璋咋打仗:以先发火器、次发弓弩、再短兵击之。

朱元璋依计行事,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此战中朱升还救过朱元璋一命:推(朱元璋)进船舱,而贼发流矢,已中胡床板矣

明朝开国功臣:朱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对朱升更加信赖,并给予了朱升远超李善长刘伯温的更高评价: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之一家。

当时人们都知道李善长和刘伯温到所有文官,没有人比朱升更受朱元璋信重:其信任眷顾之隆,自韩国(韩国公李善长)、诚意(诚意伯刘伯温)以下,一时文臣莫及也

朱升年近花甲(五十九岁)才出山辅佐朱元璋,在大明开国之后,年已古稀的朱升选择了急流勇退:吴元年,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以年老,特免朝谒。洪武元年进翰林学士,定宗庙时享斋戒之礼。寻命与诸儒修《女诫》,采古贤后妃事可法者编上之。大封功臣,制词多升撰,时称典核。逾年,请老归,卒年七十二。

朱升帮朱元璋完成了册封功臣的任务之后,自己却啥爵位(李善长公爵,刘伯温伯爵,明朝基本无子爵男爵,伯爵更低)都不要,一身布衣飘然而去,当然也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比朱升小十一岁的宋濂、比朱升小十二岁的刘伯温,晚年过得好像都挺惊险的。

朱升没有封侯拜相,却赢得了朱元璋发自内心的尊敬:当年朱元璋铁腕反贪,群臣战战兢兢,朱升却毫不在意地在南龙港大兴土木盖房子,朱元璋不但不生气,还亲自手书梅花初月,让朱升制成匾额挂在府门,有皇帝御笔在上,地方官去朱升家拜访,没进大门就得先磕头。

布衣卿相朱升善始善终,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在六百年后,又被一位伟人稍加改动,成了影响一个时代的基本国策,而朱升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其中奥妙也很值得深思、借鉴:不争权,不夺利,以天下苍生为念,功成身退毫不留恋,即使刻薄寡恩如朱元璋,也不忍心对淡泊名利的老学究下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大明肇基之本,这九个字也可以当做官场保命符总结朱升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们似乎也能用九个字概括:少说话,多干活,不恋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12/415586.html

“明朝开国功臣:朱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的相关文章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为何没被刘备重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一件就是赵云曾经拒绝刘备,当年刘备和赵云初次见面,刘备三兄弟的名气已经威慑了公孙瓒手下很多将领,甚至连田楷、田豫这些人都想投奔刘备。而刘备特意给赵云抛出招揽之意但却被赵云当场拒绝,这种情况对刘备来说非常尴尬,...

李善长被处死时,为何不拿出朱元璋赐给自己的免死金牌?

李善长被处死时,为何不拿出朱元璋赐给自己的免死金牌?

明代,朱元璋效法了前朝,并给了下属大臣们很多金券和铁券。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一天,明朝开国第一功臣、77岁高龄的李善长,及其全家70余口,纷纷人头落地!至今仍令人惊骇。李善长,是明朝开国丞相,朱元璋的股肱重臣,被誉为“明朝开国第...

张辽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 张辽能够和关羽相提并论吗

张辽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 张辽能够和关羽相提并论吗

还不知道:正史里的张辽,带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能与关羽相提并论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的2人,其实有很多相似点。例如:1、祖籍都在山西。2、都骁勇善战、一战而冠绝当世。3、都喜欢身陷敌阵,直取对方中枢。4、人际关系都有缺陷。(张辽与李典不睦,关羽不...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过,...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年羹尧被雍正处死后 雍正又是怎么处置他的妻女的

年羹尧被雍正处死后 雍正又是怎么处置他的妻女的

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雍正王朝时期,年羹尧无疑是第一宠臣。可以想见,向来以冷血著称的雍正,一旦动起杀机,那就不会再顾及年贵妃的身份,对年家可谓是非常残忍,甚至是斩草除根。那么,雍正为什么会对年羹尧如此痛...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千古一帝,谁更胜一筹?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千古一帝,谁更胜一筹?

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打的匈奴闻风丧胆,这两位都是千古一帝,那么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大家并不陌生,他统一六国,奠定中华基本版图。其自觉功过三皇、德盖五帝,故始创皇帝尊号,其施行车同轨、书同文,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格局。秦始皇...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