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大儒外交家:郝经生平介绍及评价
郝经,字伯常,宋末元初著名大儒,他是一位堪比苏武的文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作为政治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作为思想家,郝经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作为学者文人,郝经精通字画,著述颇丰。
郝经因其学问品行出众,在1243年以后,先后被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聘为家中设馆的教师。期间,郝经结识了金朝遗老元好问和理学大师赵复。元好问遂相与论作诗作文法。郝经敬仰元好问的学问和为人,称其为一代宗匠,并执弟子礼。
1253年,郝经被引荐于忽必烈,传授治国安民之道,深得忽必烈赏识,遂留于王府。郝经较早地提出了汉法,主张迁都燕京,与南宋议和,偃兵息民等,均为忽必烈所接受。他多次下令禁暴行,使蒙古军队基本上停止了掳掠与滥杀。
元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授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令其出使南宋议和。
然而,南宋奸相贾似道却对郝经一行的到来极度恐慌,其主要是害怕过去冒功鄂州(今湖北武汉)却敌的劣迹败露。
于是,在郝经等人一入宋境,贾似道便把郝经一行拘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从此身陷囹圄长达十六年之久。
在此期间,郝经曾多次上书南宋君臣,但在贾似道的阻止下,一切努力均付之东流。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率兵伐南宋,又命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郝经之弟行枢密陪都事郝庸前往南宋,责问自己的信使郝经为何被无故拘禁一事。
此时的南宋已濒临灭亡,理屈词穷,再加元军所向披靡,不得不派总管段佑以礼送郝经一行北归。
至元十二年(1275年)夏,郝经一行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元大都(今北京),忽必烈赐宴于廷,赏赐有加,并向郝经咨以政事。遗憾的是,当年秋,郝经便病逝了。
郝经在北归之时曾作了一首诗《老马》,表面上是咏老马,实则是哀叹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施展抱负了。
《老马》 郝经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教老骎。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
短歌声断银壶缺,常记当年烈士吟。
这首诗与曹操的《龟虽寿》显然是声气相通的,但情绪却更为复杂一些。郝经早年便胸有抱负,曾多次上书蒙哥、忽必烈等,陈述图天下之道,且向为忽必烈所重。
但不想正待施展才华之时,却被南宋扣留于真州十六年,使得神骏消磨,有志难酬。
十六年的囚禁生活,使他身心都受到一定摧残,所以一方面是壮心不已,另一方面却自感已力不从心,全诗于一起一伏之间明显地透出了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
首句发出百战归来力不任的慨叹之后,尽管十六年来消磨神骏,老马因辛劳过度后渐老,因而只能垂头、但是,伏枥的老马仍有奔驰万里之雄心。
接着又一沉,岁月流逝,官路淹滞,要想继续施展远大抱负已希望不大,于是想起自己当年为施展抱负而奔驰于边塞战垣的戎马生涯。
接着情绪又为之一振,尽管去日苦多,但自己并没有一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而是由老马想到了烈士,乃发出常记当年烈士吟的感叹。
郝经此诗语言淳厚,风格郁迈,用典确切。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可为老当益壮的注脚。
全诗的感伤不同于曹操《短歌行》中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情绪,而主要是力不从心的慨叹和恐不能及时施展抱负的预感。
郝经虽然壮心不已,却自感已力不从心。而这种预感不幸应验,也就在北还这一年,郝经病死于燕京,享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