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饮食 柯尔克孜族美食大盘点
“肖奴帕”:即大块肉、手抓肉。这是柯尔克孜人待客的食品之一。做法是把肉切成大块,分肋骨、脖骨、脊骨、大腿、小腿及羊头、羊蹄、羊肝煮在一起,待客时按客人等级而分肉。这种肉的做法有一个特点,就是热肉凉水下锅,煮熟的肉香而不腻,嫩而不烂。牧民一般外出放牧也带大块肉作干粮。
“库尔玛”:即锅烤羊肉块。将羊肉切成一寸见方的肉块,放在烧热的锅内大火烧烤,用铁铲不停地快速翻动,烤熟后在上面撒以孜然[3]、盐面、辣椒面用手抓食。
灌马肠:将马肠洗干净后,灌以切碎的肉块和大米及其它佐料,放入水中煮熟,食用时切成段盛入木盘中上餐布,这是柯尔克孜人最喜食之食品。
酸奶酪:将新鲜牛奶(更佳为绵羊奶)煮沸后加入酸杆菌(少许酸奶或酸奶疙瘩),使其发酵后即可食用。酸奶酪形似豆腐脑,雪白细腻,味酸而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酵酶等。这是柯尔克孜族夏秋季的主要食品。
干酸奶:将酸奶酪过滤去水而成,如同豆腐,一般都装入细白布口袋内,外出时挂马背上,饥时可食,渴时加水可饮。是夏秋季外出放牧携带的方便食品。
酸奶疙瘩:将干酸奶团成圆形疙瘩,放在用芨芨草编成的特制的帘子上晒干即成。酸奶疙瘩酸中略咸,可以存放两三年而不坏,是柯尔克孜人冬季的主要食品。平时也可当点心待客和馈赠远方亲友,各族小孩特别喜食。酸奶疙瘩还可以还原成酸奶酪。
奶皮子:是鲜奶煮熟放冷后上边的一层淡黄色凝固物,也叫奶油。奶皮子既可以加工其它食品,又可以用(本字无法显示:“饣 食”)挖着同食。
酥油:从奶皮子中提炼而成,色泽金黄,较奶皮子纯而易久放,可以加工其它食品,也可以冲水饮或单食。
“居布尕”:即酥油糖饼。先将面粉和成团,擀成很薄的饼子,放在锅里烙熟,乘热抹上酥油,撒上白糖,然后再叠成三角即成。这种饼子,香甜酥脆,大人小孩均喜食。
“卡特玛”:汉译名为烤酥油卷。把和好的面团擀薄,将奶皮子或酥油在面上抹均匀,卷成长条,然后盘成圆形,放在锅内用文火烙烤,两面烤成桔黄色即可食用。另一种做法是将和好的面团,切成数等份,擀成数张薄饼,然后抹上油,一张张地叠起来,放在锅内文火烙烤成桔黄色即可。这种食品,外酥里软,香味浓郁,是待客的上乘食品。
“窝(本字无法显示:“饣 良”)”把和好的面擀薄,上面抹奶皮子或者酥油,卷成一根长条,再盘成圆形,放在蒸笼内蒸熟(亦有在(本字无法显示:“饣 良”)坑中烤的),然后在上面洒上白糖即成。这种食品,吃起来松软香甜,尤为老年人所喜爱。
“西仁古奴奇”:有的地方又叫“沙勒阔勒”汉译名酥油羹。这一饮食,有两种做法,有的地方把大米加水煮熟后,加入鲜奶和酥油共食。有的地方把大米用水煮成半熟,再放上鲜奶煮,等大米与 *** 煮成稠粥状,盛到盘内,上面再加入溶化了的酥油即可,它融米香、奶香、油香于一起,食起来余味无穷,老幼皆喜食。
“库鲁提苏依阿希”:汉译为酸奶面条。把酸奶疙瘩放在水中泡软,搅拌成糊状,加水烧开下面条。有的地方也用鲜奶加水烧开下面条。酸奶面条是典型的牧区饮食,吃起来又酸又奶香味,是牧民的家常便饭。
柯尔克孜族节日期间,一般食用的食品有“库衣玛克”(油(本字无法显示:“饣 良”)、“布尔沙克”(油炸面块)、“曲衣布尔沙克”(油炸果)、“沙木沙克”(烤包子)、“曲曲”(水饺)、油散子、奶油稀饭、抓饭、凉面、(饣 良)、花卷、烤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