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元结生平介绍 元结作品 如何评价元结
元结是唐朝著名道家学者、官员,担任过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道州刺史等,曾抗击安禄山、史思明,保全十五城,战功颇为显赫。他有著作多部但都失佚,代表作有《大唐中兴颂》《丐论》《处规》《出规》等,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将其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
人物简介
元结曾避难入猗玗洞,因号 猗玗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天宝十二载中进士。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曾参与抗击史思明叛军,立有战功。后任道州刺史等地方军政职务。他为官清廉开明,爱护百姓,元结深受道家影响,,特别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武器,对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诗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曾受杜甫推崇。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时人也曾批评其作品不师孔氏,加以非难。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又曾编选《箧中集》行世。元结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 , 要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能济世劝俗,补阙拾遗,上感于上,下化于下;反对当时诗坛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不良风气,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他的诗文有浓厚的道家风韵,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性,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揭示了人民的饥寒交迫和皇家的征敛无度,变本加厉。《闵荒诗》、《系乐府十二首》等也是或规讽时政,或揭露时弊。结几乎不写近体。除少数四言、骚体与七古、七绝外,主要是五言古风,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但因过分否定声律词采,诗作有时不免过于质直,也导致他创作上的局限性。元结的散文,不同流俗,特别是其杂文体散文,值得重视。如《寱论》、《丐论》、《处规》 、《出规》、《恶圆》、《恶曲》、《时化》、《世化》、《自述》、《订古》、《七不如》等篇,以道家思想为武器或直举胸臆,或托物刺讥,都出于愤世嫉俗,忧道悯人,具有揭露人间伪诈,鞭挞黑暗现实的功能。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绘形图像,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其他散文如书、论、序、表、状之类,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和当时文风不同。《大唐中兴颂》文体上采用三句一韵的手法,类似秦石刻的体制,风格雄伟刚峻。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唐代裴敬把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又有人把他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
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19)年,约卒于代宗大历七年,寿约五十余岁。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举进士,苏源明称与肃宗。时史思明攻河阳,结上时议三篇。帝悦,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又进水部员外郎,佐荆南节度使吕諲拒贼。代宗时,以亲老归樊上,著书自娱。始号琦圩子,继称浪士,亦称漫郎。既客樊上,更称赘叟。晚拜道州刺史,免徭役,收流亡。进授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绥定诸州,民乐其教,立碑颂德。罢还京师,卒。结著有元子十卷,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琦圩子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
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元结所编诗选《箧中集》尚存。
元结与元禛
元稹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的十四世孙,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河南(今洛阳市)人,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元结是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唐代道家学者,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曾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
元结与浯溪碑林
大历二年(767)二月从潭州都督府返道州,舟经祁阳阻水,泊舟登岸暂寓。受此处幽胜,遂将一条北汇于湘的元名小溪命名浯溪,意在旌吾独有,撰《浯溪铭》,浯溪得名从此始。元结又将浯溪东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吾台,撰《吾台铭》;还在溪口高六十余尺的异石上筑一亭堂,命名语亭,撰《吾亭铭》。返任后,将三铭交篆书名家季康、瞿令问、袁滋分别用玉箸篆、悬针篆、钟鼎篆书写,并刻于浯溪崖壁上。从此有了三吾之名。这三块碑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唐相袁滋书写的《吾亭铭》碑,现为国家文物局列为一级石刻,视为国宝。
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下来镌刻于江边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后人誉为浯溪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