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何不如其他三部名著那么火呢?
最近有人反对阅读《红楼梦》这样的文学经典,他们认为诗意和古典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如今是 *** 玄幻小说的天下,红楼梦也不是一本适合普罗大众欣赏阅读的小说。
反对红楼梦的人们常常以“受众不够”来贬低红楼梦,而支持红楼的人们则以“你不看就不要瞎评论”来反击,这两种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说透。
鄙人自谓读书颇多,口味也不挑剔,这回试图用自己半辈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来解说解说这本书,一点浅见,说出来大家探讨。我是做编辑和撰稿人工作的,文字作品作为一种商品,首先要吸引读者,所以文字作品必须拥有两个要素——“不朽价值”和“极大兴趣”。
红楼梦有没有不朽价值?当然有——对爱情的思考、对世道盛衰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现在依然有着极大的意义。极大兴趣有没有?当然有——魔幻神话一样的开场,千姿百态的人物,肮脏的世界和纯洁的大观园,反差极大的视觉冲击,公子、 *** 、丫鬟、道学先生、伪君子、淫贼、侠客、同性恋、和尚、道士、土豪、蠢货,家族、继承、诗书礼仪、文人风度、姑娘情怀、女权主义的觉醒、混世魔王的思想、佛儒道三教九流的精神。这些世间百态综合在一起,不得不说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宝黛的爱情主线,那叫人看得愁肠百结、悲欢交集、一步一揪心。
红楼梦的缺点在于:门槛有点高。我们知道,小说不只是要情节好看,情节好看我们可以去看今古传奇故事会,打打杀杀看热闹我们可以去看三流武侠小说。但只要是文学,有一件事就回避不掉——美学欣赏。咱们可以数数,古今中外所有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的小说,有能够逃脱美学要素,而直接用下里巴人的语言和情怀构建的东西吗?为什么?因为文学和雕塑、绘画一样,是需要审美的。读者是需要美学天赋的。
而大部分不喜欢读书的男性读者,对于文字审美这个事情非常不讲究,不是我贬低同志们,整条步行街,甚至包括那些鼓吹《三国演义》的同志,你们有50%没有把《三国演义》这部书原文一字一句看全了,只不过靠着电视剧和光荣游戏的印象流在这里指点江山。要知道,《三国演义》不只是打打杀杀的评书,它的审美门槛同样不低,半文半白,字字珠玑,雅俗共赏的文字至今难见;事先渲染,铺排浓烈,大战则一笔带过的手法堪称绝妙。看小说不能只是看热闹,得懂点审美。《三国演义》是标准的案头文学,不是抠脚大汉和蠢笨妇人能看得下去的东西,他们只能听故事玩游戏看电视剧。
《三国演义》尚且如此,《红楼梦》更甚,因为一个大老爷们,没有点诗词歌赋的基础,没有一点伤春悲秋的情怀,没有一点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悟,他哪里能看的下红楼梦半个字?这是艺术风格的差异,他们看《三国》,好歹还能在字缝里找些打斗情节拿到论坛上来比关张赵马黄,让他们读《红楼》,他们只能翻来覆去找薛蟠大呆子的逗比情节了。审美的差异,导致对艺术风格的接受产生差异。有的人只能听《十八摸》和《我受持钢鞭将你打》,而有的人能理解《春之祭》《命运交响曲》《春江花月夜》,审美导致了口味。
而如今前一种审美越来越流行,很多人把它称之为普罗大众的口味和人民喜欢的艺术,认为这才是不朽的东西,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因为这是个什么时代?这是个利益大于一切,结果大于一切的时代,大家都没空去讲诗人情怀、儿女情长和小资情调。现实利益的东西,政治斗争的东西,个人野心理想的东西,权利的游戏,总被诸位大神摆在更高地位,似乎钻研这些才是大丈夫。风花雪月,莺莺燕燕,那是娘娘腔;千仞振衣、万里濯足,那是神经病;临风洒泪、对月长吁,那是窝囊废;解衣扪虱,裸身骂贼,那是臭穷酸。
是的,我家老爷子喝多了也不会讨论苏东坡的词和红楼梦,他更喜欢讨论反腐反贪之类的东西,这是大部分男性的天生的价值取向,总是热衷于斗争和权利,他们的乐趣就在这上面,审美也就是这些你死我活得失成败的东西。而贾宝玉林黛玉这种人物形象,在他们看来,就是时代的累赘和人生的废物——人生在世削尖脑袋往上爬踩死别人争取自己的利益才是英雄。你怜香惜玉、伤春悲秋、同情小动物给谁看?粗鲁的男人不需要诗意的关怀。
文学风格有四种——花鸟缠绵、弦泉幽咽、云雷奋发和雪月空明,并没有高下之分,三国演义的金戈铁马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比红楼梦的“花鸟缠绵”和“雪月空明”更高明,再者,三国的故事蓝本,在评书和《资治通鉴》已经非常详细,罗贯中的工作固然伟大,但只不过是对史料的加工和文字的美化,算不得他独创的小说。而《红楼梦》完全是开天辟地石破天惊的独立创作,自己构造了一个世界。前者好比光荣公司的《三国志》游戏,后者好比暴雪的《魔兽世界》和贝塞斯达的《上古卷轴》。
所以说,人还是要分层次的,这不是逼格,这是文字天赋和后天的知识和修养共同构建的世界观,有些人能坐在湖水边临风赏月,有些人只能在网吧里砸着键盘大骂。都没有错,但前者就是高一些,毕竟世界虽然是 *** 丝人民建起来的,但把持话语权的永远是脱离评书和泥水烟火味的士大夫。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永远不是白居易的邻居大妈。